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2705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车辆的供油系统包括:主油箱,所述主油箱连接有吸油管和供油管;副油箱,所述副油箱与所述吸油管相连通;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供油管相连通,以在所述油泵产生负压时,所述主油箱通过所述吸油管吸入所述副油箱中的油液。通过将油泵与供油管相连通,油泵产生负压,在主油箱的油液减少时,副油箱中的油液会主动被吸入到主油箱,从而使副油箱中的油液更加稳定和可靠地导入到主油箱,而且不需要增加多余的零部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供油系统的整体制作成本,也方便供油系统中各部件的布置,当然,也可以避免多余零件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以避免多余零件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以避免多余零件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油箱和副油箱之间的连接主要有底部双油箱连通和自动泵油式双油箱两种方案。底部双油箱连通主要为油箱底部通过油管进行导通,当主油箱和副油箱液位不一致时,通过大气压强将液面高的油箱的油液导入到液面低的油箱内,保证两侧油箱的液面一致,共同为发动机提供燃油。自动泵油式双油箱主要为两个油箱通过油管进行导通,油管中间接入油泵,通过传感器检测两侧油箱液面,在两侧油箱的液面不一致时,启动油泵,将液面高的油箱的油液导入到液面低的油箱内,保证两侧油箱的液面一致,共同为发动机提供燃油。
[0003]但是,底部双油箱连通方案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或加注燃油时,连通管内容易进入空气,当连通管高度高于油箱液面时,容易出现油液中断的问题,导致出现主油箱内的油液使用完毕,而副油箱内的油液不导入的问题。自动泵油式双油箱方案中,相对于底部双油箱连通方案,增加副油箱传感器、油泵和油泵控制器等零部件,这样会增加成本,而且增加的零部件需要布置在主油箱和副油箱中间,布置较为困难,另外,在长时间工作中,由于油液不清洁等问题,容易出现油泵卡滞、电机灼烧、控制器短路或断路等故障,而且油泵和控制器安装在车架上,湿热环境、防水问题和老化问题也都会容易引起泵体和控制器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的供油系统,该车辆的供油系统可以使副油箱中的油液更加稳定和可靠地导入到主油箱,而且不需要增加多余的零部件,降低供油系统的整体制作成本,方便供油系统中各部件的布置,也可以避免多余零件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
[0005]本发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包括:主油箱,所述主油箱连接有吸油管和供油管;副油箱,所述副油箱与所述吸油管相连通;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供油管相连通,以在所述油泵产生负压时,所述主油箱通过所述吸油管吸入所述副油箱中的油液。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供油系统,通过将油泵与供油管相连通,油泵产生负压,在主油箱的油液减少时,副油箱中的油液会主动被吸入到主油箱,从而使副油箱中的油液更加稳定和可靠地导入到主油箱,而且不需要增加多余的零部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供油系统的整体制作成本,也方便供油系统中各部件的布置,当然,也可以避免多余零件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供油系统还包括:主连接器,所述主连接器包括:主连接体、第一输油管和检测管,所述第一输油管和所述供油管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接体,
所述第一输油管设置于所述主油箱内,所述检测管设置于所述主连接体且用于检测所述主油箱内的油位。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连接器还包括:保护阀,在所述主油箱外部的压强大于所述主油箱内部的压强且所述供油管无法供油时,所述保护阀打开,以使所述主油箱的内部与所述主油箱的外部连通。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保护阀包括:第一阀壳、第一阀座、运动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阀壳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主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壳内,所述运动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座内,以控制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的通断,所述弹性件弹性地设置于所述运动件和所述第一阀座之间。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供油系统还包括:副连接器,所述副连接器包括:副连接体和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和所述吸油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副连接体,所述第二输油管设置于所述副油箱内。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副连接器还包括:通气阀,所述通气阀设置于所述副连接体,所述副油箱的内部通过所述通气阀与所述副油箱的外部连通。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通气阀包括:第二阀壳、第二阀座和连通件,所述第二阀壳设置于所述副连接体,所述第二阀壳设置有第三气口和第四气口,所述第三气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四气口与所述副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阀座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壳内,所述连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座内且连通所述第三气口和所述第四气口。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气口水平设置,所述第四气口竖直设置,所述连通件与所述第二阀座之间留有通气气道,所述通气气道连通于所述第三气口和所述第四气口之间。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通件包括:第一连通件和第二连通件,所述第一连通件为金属材质的球形件,所述第二连通件为具有弹性的球形件,所述第二连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件远离所述第四气口的一侧。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包括:发动机;粗滤器;以上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所述供油管依次连接所述粗滤器和所述发动机,所述油泵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和/或所述粗滤器。
[001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供油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3是主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主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5是保护阀的局部爆炸图;
[0024]图6是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副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0026]图8是通气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供油系统1;
[0029]主油箱10;吸油管11;供油管12;回油管13;副油箱20;
[0030]主连接器30;主连接体31;第一输油管32;检测管33;保护阀34;第一阀壳340;第一阀座341;运动件342;弹性件343;第一气口344;第二气口345;
[0031]副连接器40;副连接体41;第二输油管42;通气阀43;第二阀壳430;第二阀座431;连通件432;第三气口433;第四气口434;通气气道435;第一连通件436;第二连通件437;
[0032]车辆2;发动机3;粗滤器4。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34]下面参考图1

图8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2的供油系统1,供油系统1应用于车辆2上。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2的供油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箱10、副油箱20和油泵(图中未标出)。主油箱10可以盛装油液,可以提供给需要油液的车辆2的部件,副油箱20也可以盛装油液,这样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箱,所述主油箱连接有吸油管和供油管;副油箱,所述副油箱与所述吸油管相连通;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供油管相连通,以在所述油泵产生负压时,所述主油箱通过所述吸油管吸入所述副油箱中的油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连接器,所述主连接器包括:主连接体、第一输油管和检测管,所述第一输油管和所述供油管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接体,所述第一输油管设置于所述主油箱内,所述检测管设置于所述主连接体且用于检测所述主油箱内的油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器还包括:保护阀,在所述主油箱外部的压强大于所述主油箱内部的压强且所述供油管无法供油时,所述保护阀打开,以使所述主油箱的内部与所述主油箱的外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阀包括:第一阀壳、第一阀座、运动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阀壳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主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壳内,所述运动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座内,以控制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的通断,所述弹性件弹性地设置于所述运动件和所述第一阀座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连接器,所述副连接器包括:副连接体和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鑫鹏郭俊婷赵海涛贺明贤邴宏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