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99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23
本专利申请涉及导流机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包括内料筒和外料筒,所述外料筒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进料孔,所述内料筒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孔,所述第一进料孔能够依次与各个第二进料孔连通,所述外料筒下方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末端延伸至釜体底部,液体物料能够沿所述导流板上的导流槽流动并经导流管后流入釜体底部,通过以上设置,使物体物料能够交替通过若干个的第二进料孔进入釜体内,实现间歇进料的功能,防止由于快速进料造成的剧烈化学反应,从而避免剧烈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对反应釜造成伤害。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对反应釜造成伤害。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对反应釜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导流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导流机构设置于反应釜内,用于将液体物料输送至反应釜内,现有的反应釜将物料单次加入,容易使釜体内发生剧烈反应,容易导致反应釜炸裂,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其具备能够实现间歇释放液体物料的特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本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包括内料筒和外料筒,所述外料筒固定连接于釜体顶部的进料口处,且外料筒伸入釜体内,所述外料筒伸入釜体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料孔,所述内料筒用于容纳液体物料,所述内料筒的一端容纳于外料筒内并与外料筒转动配合,且内料筒的外壁与外料筒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内料筒的另一端外露于外料筒外部并连接有用于向内料筒注入液体物料的进料管,所述内料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孔,所述第一进料孔能够依次与各个第二进料孔连通,当第一进料孔与第二进料孔连通时,液体物料由内料筒沿着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进入釜体内;所述釜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进料管同轴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外料筒下方设置有圆锥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固定连接于反应釜的内壁,所述导流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导流槽,各个导流槽分别位于第二进料孔的正下方,所述导流板靠近反应釜侧壁的位置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且导流孔分别与各个导流槽连通,所述导流孔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末端延伸至釜体底部,液体物料沿所述导流板上的导流槽流动并经导流管后流入釜体底部,通过导流板将液体物料分散至若干导流管内,使物料能够分散地流至反应釜底部,便于混合多种液体物料,促进化学反应均匀平稳进行;导流管分散设置于贴近釜体内壁的位置,反应产生的热量更容易经釜体内壁排出,导热和散热效果好。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的表面上涂覆有防粘涂层,能够防止液体物料沾附在导流板表面,减少物料浪费的同时还能便于清洁。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包括直线形的上管体部和螺旋形的下管体部,螺旋形的下管体部能够降低液体物料的流速,使液体物料能够平缓地流至釜体底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管体部沿液体物料流动方向管径逐渐变大,能够避免由于下管体部出液口处液体压强大造成的出液困难。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与釜体内壁接触的位置上形成有向导流孔倾斜的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沿釜体内壁向导流孔所在位置向下倾斜设置,以使飞溅到釜体内侧壁上的液体物料通过沿所述导流斜板落入导流孔内,避免物料滞留在导流板与釜体内壁间,造成物料浪费。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料管开关的进料阀,通过进料阀可以将反应釜内部封闭,防止反应生成的气体从进料管处泄漏。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相互配合的内料筒与外料筒,使物体物料能够交替通过若干个的第二出料孔进入釜体内,实现间歇进料的功能,防止由于快速进料造成的剧烈化学反应,从而避免剧烈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对反应釜造成伤害;通过电机控制内料筒的转动,实现自动间歇进料,减少人工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17]1、釜体;11、进料口;2、外料筒;21、第二进料孔;3、内料筒;31、第一进料孔;32、进料管;321、进料阀;4、电机;41、第一锥齿轮;42、第二锥齿轮;5、导流板;51、导流斜板;52、导流槽;53、导流孔;6、导流管;61、上管体部;62、下管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如图2所示,包括内料筒3和外料筒2,外料筒2固定连接于釜体1顶部的进料口11处,且外料筒2伸入釜体1内,外料筒2伸入釜体1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料孔21,内料筒3用于容纳液体物料,内料筒3的一端容纳于外料筒2内且内料筒3的外壁与外料筒2内壁相互贴合,内料筒3的另一端伸出外料筒2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用于向内料筒3加注液体物料的进料管32,进料管32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料管32开关的进料阀321。内料筒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孔31,第一进料孔31能够依次与各个第二进料孔21连通,当第一进料孔31与第二进料孔21连通时,液体物料由内料筒3沿着第一进料孔31和第二进料孔21进入釜体1内。
[0021]如图1和2所示,釜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1,第一锥齿轮41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2,第二锥齿轮42与进料管32同轴固定连接,进料管32贯穿第二锥齿轮42并与内料筒3相连通。
[0022]如图2所示,外料筒2下方设置有圆锥形的导流板5,导流板5固定连接于反应釜的内壁,导流板5的表面上涂覆有防粘涂层,导流板5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导流槽52,各个导流槽52分别位于第二进料孔21的正下方,导流槽52靠近反应釜内侧壁的位置上开设有导流孔53,所述导流板5与釜体1内壁接触的位置上形成有导流斜板51,导流板51沿釜体1内壁向导流孔53所在的位置向下倾斜设置。导流孔5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导流管6,导流管6的末端延
伸至釜体1底部。釜体1的底部安装有搅拌器,图中未示出,导流管6分布于搅拌器的外围。液体物料能够沿导流板5上的导流槽52流动并经导流管6后流入釜体1底部,导流管6包括直线形的上管体部61和螺旋形的下管体部62,下管体部62的管径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渐变大,螺旋形的下管体部62能够使液体物料的流动速度降低。
[0023]本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4]釜体1内置有第一种液体物料,釜体1内的液面没过下管体部62的出液口,打开进料管32内的进料阀321,往进料管32内加入第二种液体物料,此时外料筒2的侧壁封堵第一进料孔31,第二种液体物料容纳于内料筒3内。电机4启动,电机4驱动第一锥齿轮41转动,第一锥齿轮41带动第二锥齿轮42转动,第二锥齿轮42带动内料筒3与外料筒2发生相对转动,内料筒3上的第一进料孔31依次与各个第二进料孔21连通,当第一进料孔31和第二进料孔21连通时,第二种液体物料依次通过第一进料孔31和第二进料孔21进入釜体1内,并沿导流板5上的导流槽52流入的导流孔53内。当第二种液体物料飞溅到导流斜板51上时,第二种液体物料沿导流斜板5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料筒(3)和外料筒(2),所述外料筒(2)固定连接于釜体(1)顶部的进料口(11)处,且外料筒(2)伸入釜体(1)内,所述外料筒(2)伸入釜体(1)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料孔(21),所述内料筒(3)用于容纳液体物料,所述内料筒(3)的一端容纳于外料筒(2)内并与外料筒(2)转动配合,且内料筒(3)的外壁与外料筒(2)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内料筒(3)的另一端外露于外料筒(2)外部并连接有用于向内料筒(3)注入液体物料的进料管(32),所述内料筒(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料孔(31),所述第一进料孔(31)能够依次与各个第二进料孔(21)连通,当第一进料孔(31)与第二进料孔(21)连通时,液体物料由内料筒(3)沿着第一进料孔(31)和第二进料孔(21)进入釜体(1)内;所述釜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1),所述第一锥齿轮(41)上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2),所述第二锥齿轮(42)与进料管(32)同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反应釜的导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料筒(2)下方设置有圆锥形的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固定连接于釜体(1)的内壁,所述导流板(5)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导流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艺周静丹
申请(专利权)人:贵港市微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