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2666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晶面板驱动方法,适于驱动一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此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具有单一晶穴间距,且其具有多个阵列排列的半穿透型画素电极以驱动一液晶层。此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包括先将一图框时间分割成一第一子图框时间与一第二子图框时间,并设定一第一驱动电压与一第二驱动电压。提供一背光源。在第一子图框时间内,对半穿透型画素电极施予第一驱动电压,并开启背光源。在第二子图框时间内,对半穿透型画素电极施予第二驱动电压,并关闭背光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单一晶穴间距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transflective LCD panel with single cellgap)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与人机显示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化的生活型态已经逐渐地形成。就显示器而言,由于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以及价格上的优势,使得阴极射线管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器的相关领域上。然而,阴极射线管不论在空间利用或能源耗损等方面均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近年来由于液晶显示技术的兴起,使得具有高画质、轻薄化、低功率消耗以及低辐射等优点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逐渐地取代阴极射线管而成为显示器市场的主流。若依照利用光源的方式以及基板上半穿透型画素电极的差异来对液晶显示器加以分类,则其大致上可分类为穿透式与反射式等二种类型。穿透式液晶显示器主要是以一背光源(back light)作为其光源,并且其画素电极是由铟锡氧化物(ITO)等透明导电材质所形成。反射式液晶显示器是以前置光源或者是外界光源作为其光源,其画素电极是由金属或是其它具有良好反射特性的材质所形成。然而,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应用场合的多元化,许多具有液晶显示器的携带式的电子产品在显示功能的诉求上亦逐渐地提高。换句话说,这些携带式的电子产品不但需要在室内具有良好的画面显示效果,同时亦需要在具有强光的外界环境下维持适当的画面品质。因此,如何能让液晶显示器在具有强光的外环境下保有清晰的显示品质,便成为了液晶显示器的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transflective LCD)技术的提出,利用此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能够达到上述的要求,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达到在户外明亮环境下与在室内环境下一样清晰的显示效果。一般而言,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通常采用双重晶穴间距的设计,以使得穿透区域与反射区域皆具有良好的显示品质,但具有双重晶穴间距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在制作上较为复杂,且各画素单元在穿透区域与反射区域之间常会有透光度不佳的问题,造成开口率(aperture ratio)的下降。因此,具有单一晶穴间距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已逐渐受到关注。图1绘示为具单一晶穴间距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所示,液晶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相应于基板110配置的基板120以及配置于基板110与120之间的液晶层130,其中液晶层130具有单一厚度d。基板110邻近于液晶层130的表面上是配置有共用电极112,而基板120邻近于液晶层130的表面上则配置有多个阵列排列的半穿透型画素电极125,其中每个半穿透型画素电极125均包括由铟锡氧化物(ITO)所形成的穿透部122,以及由金属或是其它具有良好反射特性的材质所形成的反射部128。当背光源所发出的光线140经由基板120入射至液晶面板100后,光线140穿透半穿透型画素电极125的穿透部122、液晶层130与共用电极112,然后从基板110出射。当前置光源或外界环境的光线142经由基板110入射至液晶面板100后,光线142依序穿透共用电极112与液晶层130而经由反射部128反射,然后光线142再依序穿透液晶层130与穿透共用电极112,并且自基板110出射。图2绘示为液晶面板的电压-穿透率的关系曲线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在相同的驱动电压之下,液晶面板100中的光线140与光线142会对应到不同的光电特性。换言之,当液晶面板100采用单一晶穴间距设计时,自背光源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线140与自前置光源或外界环境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线142,在相同的驱动电压条件下,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穿透率。请继续参照图2,图中曲线150为液晶面板100中自背光源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线140的穿透率与驱动电压的关系曲线,称为穿透型电压-穿透率曲线(transmissive V-T curve),而曲线152为液晶面板100中自前置光源或外界环境入射至液晶面板100的光线142的穿透率与驱动电压的关系曲线,称为反射型电压-穿透率曲线(reflective V-T curve)。值得注意的是,由图2可以发现,当液晶面板100为驱动电压V1所驱动时,液晶面板100对应于光线140的穿透率为T1,但是对应于光线142的穿透率却为T2,即T1仅约为T2的50%左右而已,在相同电压下,液晶面板于反射模式及穿透模式的显示效果无法同时最佳化。类似这样的现象便成为了使用单一晶穴间距技术的液晶显示器,难以使液晶面板的驱动达到最佳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用以驱动具单一晶穴间距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的液晶层,以达到较佳的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于驱动一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此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具有单一晶穴间距,且其具有多个阵列排列的半穿透型画素电极以驱动一液晶层。此包括先将一图框时间分割成一第一子图框时间与一第二子图框时间,并设定一第一驱动电压与一第二驱动电压,其中第一子图框时间包括一背光源开启时间,且背光源开启时间是小于或等于第一子图框时间。提供一背光源。在第一子图框时间内,对半穿透型画素电极施予第一驱动电压。在背光源开启时间内,开启背光源,之后关闭背光源。在第二子图框时间内,对半穿透型画素电极施予第二驱动电压,并关闭背光源。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其中第一驱动电压是依据液晶面板的穿透型电压-穿透率曲线设定,而第二驱动电压是依据液晶面板的反射型电压-穿透率曲线进行设定。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其中(第一子图框时间/图框时间)=P,(第二子图框时间/图框时间)=1-P,而(背光源开启时间/图框时间)=Q,且0<Q<P<1。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其中在图框时间内所需自背光源提供一亮度值L0时,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对应于第一驱动电压的穿透率为Tt,且0<Tt<1,而背光源在第一子图框时间内的亮度值为L=(L0/Q)。依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其中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对应于第一驱动电压的穿透率为Tr1,0<Tr1<1,且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对应于第二驱动电压的穿透率为Tr2,0<Tr2<1,而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于图框时间内的穿透率为Tr1*P+Tr2*(1-P)。本专利技术因采用,在具单一晶穴间距的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的液晶层的驱动上同时考虑到液晶面板对自背光源入射至液晶面板的光线的光电特性,以及自前置光源或外界环境入射至液晶面板的光线的光学特性,并且在一图框时间内藉由不同的驱动电压来驱动此液晶层,使得液晶层在驱动上能够达到最佳化。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适于驱动一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此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具有单一晶穴间距,且其具有多个阵列排列的半穿透型画素电极以驱动一液晶层。此包括先将一图框时间分割成一第一子图框时间与一第二子图框时间,并设定一第一驱动电压与一第二驱动电压。提供一背光源。在第一子图框时间内,对半穿透型画素电极施予第一驱动电压,并开启背光源。在第二子图框时间内,对半穿透型画素电极施予第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面板驱动方法,适于驱动一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该半穿透半反射式液晶面板具有单一晶穴间距,且其具有多个阵列排列的半穿透型画素电极以驱动一液晶层,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图框时间分割成一第一子图框时间与一 第二子图框时间,并设定一第一驱动电压与一第二驱动电压,其中该第一子图框时间包括一背光源开启时间,且该背光源开启时间是小于或等于该第一子图框时间;提供一背光源;在该第一子图框时间内,对该半穿透型画素电极施予该第一驱动电压; 在该背光源开启时间内,开启该背光源,之后关闭该背光源;以及在该第二子图框时间内,对该半穿透型画素电极施予该第二驱动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炽张育淇蔡佳怡
申请(专利权)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