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53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车架,包括前轮架和后轮架,前轮架的下部与至少两根前折叠杆铰接,后轮架的下部与至少两根后折叠杆铰接,前折叠杆和后折叠杆通过中水平铰轴进行铰接,前折叠杆和后折叠杆相连形成水平支撑架,水平支撑架下方设有交叉折叠架,交叉折叠架包括前叉杆和后叉杆,前叉杆与前轮架的下端相连,后叉杆与后轮架的下部相连,前叉杆和后叉杆通过竖直铰轴进行铰接。前轮架和后轮架相互靠近,水平支撑架和交叉折叠架均折叠在前轮架和后轮架之间。交叉支撑架和水平支撑架均可对置物空间进行支撑,因此折叠车架的底盘具有足够的强度。折叠车架的两侧不需要设置连杆,因此使置物空间增大。而且折叠后的折叠车架占据的空间也不会增加。也不会增加。也不会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车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叠车
,特别涉及一种折叠车架。

技术介绍

[0002]折叠车因可为日常购物、搬运提供大量便利,折叠后占用空间小而深受喜爱。现有的折叠车往往需要在车架两侧设置连杆,连杆之间形成剪刀叉机构,通过剪刀叉机构实现折叠功能。但连杆对折叠车的置物空间形成限制,如果要获得更大的置物空间则需增加折叠车底盘的大小。这也会导致折叠车体积过大,为用户存放折叠车带来不便。
[0003]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折叠车体积的情况下增大置物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车架,其通过水平支撑架和交叉折叠架对置物空间进行支撑,折叠车架无需在两侧设置连杆,进而增大了置物空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车架,包括前轮架和后轮架,所述前轮架的下部与至少两根前折叠杆铰接,所述后轮架的下部与至少两根后折叠杆铰接,所述前折叠杆和所述后折叠杆通过中水平铰轴进行铰接,所述前折叠杆和所述后折叠杆相连形成水平支撑架,所述水平支撑架下方设有交叉折叠架,所述交叉折叠架包括前叉杆和后叉杆,所述前叉杆与所述前轮架的下端相连,所述后叉杆与所述后轮架的下部相连,所述前叉杆和所述后叉杆通过竖直铰轴进行铰接。
[0006]优选地,所述前轮架包括两根前立柱,所述后轮架包括两根后立柱。
[0007]优选地,所述前折叠杆为两根,两根所述前立柱的下部均套设有前连接套,两根所述前折叠杆通过两根前水平铰轴分别与两个所述前连接套进行铰接。
[0008]优选地,所述后折叠杆为两根,两根所述后立柱的下部均套设有后连接套,两根所述后折叠杆通过两根后水平铰轴分别与两个所述后连接套进行铰接。
[0009]优选地,两根所述前折叠杆之间设有支撑横梁,两根所述后折叠杆之间也设有支撑横梁。
[0010]优选地,所述水平支撑架设有卡柱,所述交叉折叠架设有用以与所述卡柱卡接配合的阻尼件。
[0011]优选地,所述前叉杆为两根,二者分别与两根所述前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后叉杆为两根,二者分别与两根所述后立柱的下部固定连接,两根所述前叉杆交叉设置,两根所述后叉杆也交叉设置,同一侧的所述前叉杆和所述后叉杆之间通过竖直铰轴进行铰接。
[0012]优选地,两根所述前立柱下端分别与两个万向轮相连,两根所述后立柱的下端分别与后车轴的两端部相连,所述后车轴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后轮。
[0013]优选地,两根所述前叉杆之间设有交叉滑套和/或两根所述后叉杆之间设有交叉滑套。
[0014]优选地,两个所述万向轮在所述后车轴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后轮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折叠车架,包括前轮架和后轮架,前轮架的下部与至少两根前折叠杆铰接,后轮架的下部与至少两根后折叠杆铰接,前折叠杆和后折叠杆通过中水平铰轴进行铰接,前折叠杆和后折叠杆相连形成水平支撑架,水平支撑架下方设有交叉折叠架,交叉折叠架包括前叉杆和后叉杆,前叉杆与前轮架的下端相连,后叉杆与后轮架的下部相连,前叉杆和后叉杆通过竖直铰轴进行铰接。
[0016]前轮架和后轮架相互靠近,对折叠车架进行折叠时,前折叠杆和后折叠杆之间的中水平铰轴向上移动,使水平支撑架折叠。同时,前叉杆和后叉杆均绕竖直铰轴转动,进而使交叉折叠架完成折叠。由于交叉支撑架和水平支撑架均可对置物空间进行支撑,因此折叠车架的底盘具有足够的强度。折叠车架的两侧不需要设置连杆,因此折叠车架两侧开放,使其置物空间增大。而且折叠车架没有增大体积,折叠后的折叠车架占据的空间也不会增加。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折叠车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折叠车架展开后的侧视图;
[0020]图3为图1中折叠车架折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中折叠车架折起后的侧视图;
[0022]图5为图1中折叠车架折叠后的侧视图;
[0023]图6为图1中折叠车架中支撑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为:
[0025]前立柱1、后立柱2、前折叠杆3、后折叠杆4、中水平铰轴5、前水平铰轴6、后水平铰轴7、前叉杆8、后叉杆9、竖直铰轴10、交叉滑套11、前连接套12、后连接套13、后车轴14、卡柱15、阻尼件16、万向轮17、后轮18、扶手19、置物筐组件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折叠车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折叠车架展开后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折叠车架折起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折叠车架折起后的侧视图;
[0029]图5为图1中折叠车架折叠后的侧视图;图6为图1中折叠车架中支撑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折叠车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前轮架和后轮架,二者分别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平面内。前轮架和后轮架之间通过水平折叠架相连,前轮架、水平折叠架和后轮架形成“凵”型结构。水平折叠架包括至少两根前折叠杆3和至少两根后折叠杆4。其中,前折叠杆3均与前轮架铰接,后折叠杆4均与后轮架铰接,前折叠杆3与后折叠杆4之间通过中水平铰轴5进行铰接。
[0031]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前折叠杆3和后折叠杆4均为两根,两根前折叠杆3与两根后折叠杆4一一对应,且分别通过两跟中水平铰轴5进行铰接。连接后的前折叠杆3和后折叠杆4形成两条中部可折弯的折叠杆机构,两条折叠杆机构分别位于水平支撑架的两侧。水平支撑架还包括支撑横梁,支撑横梁垂直折叠杆机构,且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折叠杆机构固定连接。为保证水平支撑架的强度,通常前折叠杆3之间以及后折叠杆4之间均设有支撑横梁。如图1所示,前折叠杆3之间以及后折叠杆4之间均设有两根支撑横梁。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根前折叠杆3和多根后折叠杆4,前折叠杆3和后折叠杆4之间通中水平铰轴5进行铰接的方式也可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可设置中水平铰轴5的长度等于水平支撑架的宽度,全部前折叠杆3和全部后折叠杆4均与同一根中水平铰轴5相连,实现铰接。
[0032]为保证水平支撑架的强度,折叠车架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架和后轮架,所述前轮架的下部与至少两根前折叠杆(3)铰接,所述后轮架的下部与至少两根后折叠杆(4)铰接,所述前折叠杆(3)和所述后折叠杆(4)通过中水平铰轴(5)进行铰接,所述前折叠杆(3)和所述后折叠杆(4)相连形成水平支撑架,所述水平支撑架下方设有交叉折叠架,所述交叉折叠架包括前叉杆(8)和后叉杆(9),所述前叉杆(8)与所述前轮架的下端相连,所述后叉杆(9)与所述后轮架的下部相连,所述前叉杆(8)和所述后叉杆(9)通过竖直铰轴(10)进行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包括两根前立柱(1),所述后轮架包括两根后立柱(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折叠杆(3)为两根,两根所述前立柱(1)的下部均套设有前连接套(12),两根所述前折叠杆(3)通过两根前水平铰轴(6)分别与两个所述前连接套(12)进行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折叠杆(4)为两根,两根所述后立柱(2)的下部均套设有后连接套(13),两根所述后折叠杆(4)通过两根后水平铰轴(7)分别与两个所述后连接套(13)进行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庆陈国涛吴平卢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普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