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640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它为左右对称结构,每侧均包括用于安装后轮的第一车架组件、用于安装前轮的第二车架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扶手的扶手管组件;扶手管组件插接于第一车架组件的顶部,并能够上下调节插接高度;所述第二车架组件可拆解的插接于第一车架组件前端;两侧的第一车架组件之间通过交叉杆支架连接,所述交叉杆支架能够围绕其旋转中轴旋转,从而将两侧的第一车架组件折叠靠近。两侧第一车架组件折叠中部形成一能够容纳所述第二车架组件的空间,用于将拆解下来的第二车架组件及前轮安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从而使得该助行车折叠体积最小。该助行车折叠体积最小。该助行车折叠体积最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老人助行车


[0001]本技术涉及老人助行工具,特别是一种可折叠、拆卸的老人助行车。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现有老人助行车结构大多由管型件为主体,通过冷弯、焊接等工艺加工成型,工艺上的劣势导致大多数工厂生产周期和供货周期偏长,无法确保助行车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生产。现有可折叠助行车一般呈对称结构,多由车架组件、支撑组件、车轮组件和加固套件组成,车架组件与支撑组件一般为固定连接,承重交叉杆想要实现折叠的目的,只需以铰接轴连接,一般通过铰接座铰接两侧支架,围绕铰接轴进行收折,两侧支架跟交叉杆运动并向中间靠拢。
[0003]虽然上述方式已经实现折叠,但其折叠收纳后体积仍然较大,其结构件便携性一般且缺乏美观性,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在物流运输环节,产品的包装尺寸将直接影响货载量和运输成本。
[0004]中国专利CN305750427S公开了“一种四轮助行车”,其包括车架组件、车轮组件、靠背管组件以及座垫组成,该产品可横向折叠,节省了包装材料,但它的功能比较简单,没有扶手支撑架,折叠后收纳困难。
[0005]中国专利CN202822023U公开了“一种四轮助行车”,其主要包括车架组件、前轮组件、后轮组件、扶手管组件、靠背管组件以及座垫,其四个脚轮可拆卸,便于运输和储藏,同时采用可伸缩定位套杆,使得该产品的高度可以自由调节,从而扩大了适用人群的范围。其主要特点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运输收藏,但是该技术方案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不具有良好的便携性与结构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折叠、携带性佳、安全系数高、折叠收纳体积小、整体性能优良且实用的折叠助行车。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它为左右对称结构,每侧均包括:
[0009]用于安装后轮的第一车架组件、用于安装前轮的第二车架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扶手的扶手管组件;
[0010]所述扶手管组件插接于第一车架组件的顶部,并能够上下调节插接高度;所述第二车架组件可拆解的插接于第一车架组件前端;
[0011]两侧的第一车架组件之间通过折叠机构连接,所述折叠机构能够围绕其旋转中轴旋转,从而将两侧的第一车架组件折叠靠近。
[0012]进一步地,两侧第一车架组件折叠后中部形成一能够容纳所述第二车架组件的空间,用于将拆解下来的第二车架组件及前轮安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从而使得该助行车折叠体积最小。
[0013]具体地,所述第一车架组件的前端与第二车架组件的后端,通过插接槽连接,且槽面留有螺纹孔;第二车架组件自下而上通过插接槽滑入第一车架组件前端,并通过固定螺栓旋转进槽面预留的螺孔进行固定。
[0014]具体地,所述扶手管组件贯穿地插接于第一车架组件顶部的凹槽内,且管身沿纵向设有一组调高圆孔;第一车架组件顶部轴接有一旋转按钮,所述旋转按钮的一端为按压端,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过拨按按压端,使得自由端卡入/退出位于扶手管组件上的调高圆孔内,从而实现扶手管组件在第一车架组件上的插接高度调节。
[0015]具体地,两侧的扶手管组件的上部通过包合件连接靠背带,扶手管组件上部一侧留有一字形凹槽与包合件吻合固定,通过调节包合件调整靠背带位置;包合件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并将扶手管组件抱紧固定。
[0016]具体地,所述折叠机构为一交叉杆支架,所述交叉杆支架能够围绕其旋转中轴旋转,从而实现两侧第一车架组件的折叠;交叉杆支架的两侧端部分别通过铰接的方式活动地连接在两侧第一车架组件上,顶端固定在坐垫两侧包有的横杆上;两侧的第一车架组件的内侧,各含有两个凹块型支架用于支撑横杆;交叉杆支架顶部的坐垫随同交叉杆支架进行收叠和展开。
[0017]进一步地,所述坐垫的前端设有收纳袋。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车架组件一侧通过第一销轴与后轮支架一端轴接,所述第二车架组件一侧通过第二销轴与前轮支架一端轴接;后轮围绕第一销轴旋转,前轮围绕第二销轴旋转;后轮支架和前轮支架上均设有两个工位孔,第一车架组件的一侧和第二车架组件的另一侧各设有一个固定孔,第一车架组件和第二车架组件上的固定孔分别与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中的工位孔对应,通过螺栓贯穿进行固定。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架组件上的一侧设有一个拐杖托盘,后轮内侧以连接套连接脚踏助推器。
[0020]进一步地,所述扶手管组件的顶部设有扶手以及用于驱动后轮刹车片的手刹。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对称结构与第二车架组件均能实现独立的收叠,使得助行车折叠性更好且体积更小,包装及运输成本更低;第一车架组件和扶手管组件连接处设有拨按调节按钮,实现扶手管组件在第一车架组件上的插接高度调节操作更为方便,安全系数更高;交叉杆支架增加支撑框架,进一步提升支撑性能,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增加防摩擦护片,提升交叉杆支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24]图1为该可折叠老人助行车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第一车架组件与第二车架组件抱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第一车架组件与扶手管组件连接处包合件、可调节按钮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扶手管组件与靠背组件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该可折叠老人助行车的收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0030]1第一车架组件;101插接槽;102凹槽;103第一销轴;104第二销轴;2第二车架组件;3扶手管组件;31调高圆孔;4后轮支架;5前轮支架;6后轮;7前轮;8扶手;9手刹;10交叉杆支架;11旋转中轴;12坐垫;13横杆;14拐杖托盘;15靠背带;16固定螺栓;17收纳袋;18旋转按钮;181按压端;182自由端;19包合件;20凹块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
[0032]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3]如图1所示,该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呈左右两侧对称结构,每侧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其特征在于,它为左右对称结构,每侧均包括:用于安装后轮的第一车架组件(1)、用于安装前轮的第二车架组件(2)、以及用于安装扶手的扶手管组件(3);所述第二车架组件(2)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一车架组件(1)前端;两侧的第一车架组件(1)之间通过折叠机构连接,将两侧的第一车架组件(1)折叠靠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其特征在于,两侧第一车架组件(1)折叠后中部形成一能够容纳所述第二车架组件(2)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组件(1)的前端与第二车架组件(2)的后端,通过插接槽(101)连接,且槽面留有螺纹孔;第二车架组件(2)自下而上通过插接槽(101)滑入第一车架组件(1)前端,并通过固定螺栓(16)旋转进槽面预留的螺孔进行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管组件(3)贯穿地插接于第一车架组件(1)顶部的凹槽(102)内,且管身沿纵向设有一组调高圆孔(31);第一车架组件(1)顶部轴接有一旋转按钮(18),所述旋转按钮(18)的一端为按压端(181),另一端为自由端(182),通过拨按按压端(181),使得自由端(182)卡入/退出位于扶手管组件(3)上的调高圆孔(31)内,从而实现扶手管组件(3)在第一车架组件(1)上的插接高度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老人助行车,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扶手管组件(3)的上部通过包合件(19)连接靠背带(15),扶手管组件(3)上部一侧留有一字形凹槽与包合件(19)吻合固定,通过调节包合件(19)调整靠背带(15)位置;包合件(19)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东玖叶君怡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