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617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壳体;所述下料壳体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下料口,且下料口上设有控制其开关的阀门;所述下料壳体内还设有便于均匀下料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定位杆、底板、震动轴以及凸轮。该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通过下料机构和驱动机构,能够实现均匀下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管桩的质量;通过设置搅拌机构,不仅能够防止混凝土在下料壳体内凝固,而且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使其混合均匀。使其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具体是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管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入模具中,用以实现管桩的填料。现有的大多下料装置,由于混凝土重量较重,且混凝土粘性较大,导致混凝土在出料管道内容易产生堆积现象,从而在出料时可能会瞬间排出大量的混凝土,无法实现均匀出料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混凝土管桩的质量。为了能够使混凝土能够均匀出料,需要设计出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壳体;所述下料壳体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下料口,且下料口上设有控制其开关的阀门;所述下料壳体内还设有便于均匀下料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定位杆、底板、震动轴以及凸轮;所述下料壳体的内部对称固定有多个定位杆,且底板滑动设置在多个定位杆上;所述底板的外侧与下料壳体的内壁贴合;位于所述底板下方的下料壳体内转动设有震动轴;所述震动轴上等距布设有多个凸轮;所述凸轮由半椭圆柱和半圆柱组成;多个所述凸轮的上端均与底板的底部相接触;驱动所述震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下料壳体的外侧。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齿轮以及搅拌杆;所述下料壳体的上端固定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的转动端与单个搅拌轴的一端相连;所述搅拌轴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转动设置在下料壳体内;两个所述搅拌轴上均对称布设有多个搅拌杆,且搅拌杆的形状为框形;两个所述搅拌轴上的多个搅拌杆交叉布设。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驱动轴、上皮带、减速机以及下皮带;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转动穿过下料壳体的顶壁,并固定有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固定在驱动轴上,且驱动轴转动设置在下料壳体上;所述驱动轴通过上皮带与减速机的一端相连,且减速机固定在下料壳体的外侧;所述减速机的另一端通过下皮带与震动轴位于下料壳体外侧的部分相连。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上端设为向下的倾斜形,且下料口位于其最低端的一侧。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运动到最高处时,底板位于下料口的下方。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下料机构和驱动机构,能够实现
均匀下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管桩的质量;通过设置搅拌机构,不仅能够防止混凝土在下料壳体内凝固,而且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中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下料壳体;2、进料口;3、下料口;4、阀门;5、定位杆;6、底板;7、震动轴;8、凸轮;9、主动锥齿轮;10、从动锥齿轮;11、驱动轴;12、上皮带;13、减速机;14、下皮带;15、搅拌电机;16、搅拌轴;17、齿轮;18、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5]实施例1
[0016]请参阅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壳体1;所述下料壳体1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2和下料口3,且下料口3上设有控制其开关的阀门4;所述下料壳体1内还设有便于均匀下料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定位杆5、底板6、震动轴7以及凸轮8;所述下料壳体1的内部对称固定有多个定位杆5,且底板6滑动设置在多个定位杆5上;所述底板6的外侧与下料壳体1的内壁贴合;位于所述底板6下方的下料壳体1内转动设有震动轴7;所述震动轴7上等距布设有多个凸轮8;所述凸轮8由半椭圆柱和半圆柱组成;多个所述凸轮8的上端均与底板6的底部相接触;驱动所述震动轴7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下料壳体1的外侧;这样设置,当驱动机构带动震动轴7转动时,从而带动多个凸轮8转动,由于凸轮8由半椭圆柱和半圆柱组成,且多个凸轮8的上端均与底板6的底部相接触,在混凝土自重条件下,从而带动底板6上下往复震动,从而能够带动混凝土上下往复震动,从而能够使混凝土均匀从下料口3下料。
[0017]为了便于下料,所述底板6的上端设为向下的倾斜形,且下料口3位于其最低端的一侧。
[0018]为了便于下料,所述底板6运动到最高处时,底板6位于下料口3的下方。
[001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驱动机构带动震动轴7转动时,从而带动多个凸轮8转动,由于凸轮8由半椭圆柱和半圆柱组成,且多个凸轮8的上端均与底板6的底部相接触,在混凝土自重条件下,从而带动底板6上下往复震动,从而能够带动混凝土上下往复震动,从而能够使混凝土均匀从下料口3下料。
[0020]实施例2
[002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杆改进,改进之处为:为了防止混凝土在下料壳体1内凝固,且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所述下料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15、搅拌轴16、齿轮17以及搅拌杆18;所述下料壳体1的上端固定有搅拌电机15、且搅拌电机15的转动端与单个搅拌轴16的一端相连;所述搅拌轴16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转动设置在下料壳体1内;两个所述搅拌轴16上均对称布设有多个搅拌杆18,且搅拌杆18的形状为框形;两个所述搅拌轴16上的多个搅拌杆18交叉布设;这样设置,当搅拌电机15工作时,从而通过两个齿轮17带动两个搅拌轴16反向转动,从
而带动多个搅拌杆18转动,从而能够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从而避免了混凝土在下料壳体1内凝固。
[002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9、从动锥齿轮10、驱动轴11、上皮带12、减速机13以及下皮带14;所述搅拌轴16的一端转动穿过下料壳体1的顶壁,并固定有主动锥齿轮9;与所述主动锥齿轮9相啮合的从动锥齿轮10固定在驱动轴11上,且驱动轴11转动设置在下料壳体1上;所述驱动轴11通过上皮带12与减速机13的一端相连,且减速机13固定在下料壳体1的外侧;所述减速机13的另一端通过下皮带14与震动轴7位于下料壳体1外侧的部分相连;这样设置,当搅拌轴16转动时,从而通过主动锥齿轮9和从动锥齿轮10的配合带动驱动轴11转动,从而通过上皮带12带动减速机13工作,从而通过下皮带14带动震动轴7转动。
[002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壳体(1);所述下料壳体(1)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2)和下料口(3),且下料口(3)上设有控制其开关的阀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壳体(1)内还设有便于均匀下料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定位杆(5)、底板(6)、震动轴(7)以及凸轮(8);所述下料壳体(1)的内部对称固定有多个定位杆(5),且底板(6)滑动设置在多个定位杆(5)上;所述底板(6)的外侧与下料壳体(1)的内壁贴合;位于所述底板(6)下方的下料壳体(1)内转动设有震动轴(7);所述震动轴(7)上等距布设有多个凸轮(8);所述凸轮(8)由半椭圆柱和半圆柱组成;多个所述凸轮(8)的上端均与底板(6)的底部相接触;驱动所述震动轴(7)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下料壳体(1)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管桩生产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壳体(1)内还设有用于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15)、搅拌轴(16)、齿轮(17)以及搅拌杆(18);所述下料壳体(1)的上端固定有搅拌电机(15)、且搅拌电机(15)的转动端与单个搅拌轴(16)的一端相连;所述搅拌轴(16)的数量为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兴亮徐苑其章钟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