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17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包括并捻机机架和水雾通道,所述水雾通道为管状结构,所述水雾通道设置在纱线上方,并且所述水雾通道固定安装在所述并捻机机架顶板上,所述水雾通道上设有进雾孔、多组出雾孔和多个湿度感应器探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纱线加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或者消除内部应力,改善拉伸的不均匀性,有效降低初捻部静电值,大幅度减少毛羽,使纱线表面光洁,有效提高成品纱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并捻纱的经济效益。增强并捻纱的经济效益。增强并捻纱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纤维并捻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纤维并捻纱的流程为:首先每个初捻筒退解气圈,向上引伸出一根玻璃纤维单纱,至少两根玻璃纤维单纱从离复捻侧最近的导纱轮上汇合,经过并丝器和超喂辊,最后到达复捻锭位设备捻成一根复捻的玻璃纤维纱。
[0003]目前并捻机虽经过单机加装静电装置吸附毛羽,但毛羽、破丝不能全部消除,因纱线干化纺纱过程中纱线退解会产生毛羽、破丝,大部分毛羽的产生源自加捻三角区,对于一些特殊的纱线需要一定回潮率,因此在加湿三角区适当的加湿能够有效的减少毛羽的产生。
[0004]纺纱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毛羽,不仅影响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影响成品外观质量和并捻纱经济效益。毛羽产生受车间湿度影响,车间湿度较低时,空气干燥,纱线在梳理牵伸过程中,毛羽增多严重影响成品质量。现并捻机分布车间2/3区,2区整体湿度在50
±
5%,3区湿度40
±ꢀ
10%,并捻与初捻2/3共用一套大环境空调调节系统,通过对大环境湿度调整难以实现;通过对纱线退解通络即加捻前增加一并捻纱加湿装置,可有效减少纱线干化产生的毛羽,从而提高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本技术结构紧凑,实用性强,对纱线加湿效果极佳,只改变超喂辊和初捻部导纱轮之间的湿度,不影响车间整体湿度,减少了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毛羽,减小空气干燥对并捻纱的影响,从而提高成品的质量。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包括并捻机机架和水雾通道,所述水雾通道为管状结构,所述水雾通道设置在纱线上方,并且所述水雾通道固定安装在所述并捻机机架的下方,所述水雾通道上设有进雾孔,所述水雾通道的两侧设有多组出雾孔,所述水雾通道的下方设有多个湿度感应器探头。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雾孔连接有进雾管道,所述进雾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雾孔连接,所述进雾管道的另一端与雾化设备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雾通道的一端设有出水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水雾通道设有所述出水孔的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水雾通道另一端的高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孔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与集水设备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湿度感应器探头位于所述纱线上方。
[0012]进一步地,每股所述纱线上方均设有一组所述出雾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水雾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出雾孔,且所述出雾孔关于所述水雾通道的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对称分布。
[0014]进一步地,所述水雾通道的一侧设有超喂辊,所述超喂辊活动连接在所述并捻机机架上,所述水雾通道的另一侧设有过丝圈,所述过丝圈固定连接在所述并捻机机架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出雾孔喷出的加湿水雾介于所述超喂辊与所述过丝圈之间。
[0016]本技术通过雾化设备生成加湿水雾,加湿水雾经过进雾管道到达水雾通道,加湿水雾从出雾孔中散出,对纱线加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或者消除内部应力,湿润的纱线经过超喂辊时克服了拉伸的不均匀性,有效降低初捻部静电值,加湿工作减少了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毛羽,使纱线表面光洁,减小对后期工序的影响,有效提高成品纱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并捻纱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初捻

复捻工作流程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加湿装置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加湿装置主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加湿过程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图中:1

初捻纱线、2

导纱轮、3

第一过丝圈、4

水雾通道、5

超喂辊、 6

第二过丝圈、7

复捻锭子、8

雾化器、9

进雾管道、10

出雾孔、11

加湿水雾、12

湿度感应器探头、13

排水管、14

集水槽、15

并捻机机架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
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0029]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包括水雾通道4、雾化器8、进雾管道9、出雾孔10、湿度感应器探头12、排水管13和集水槽14,水雾通道4是管状结构,水雾通道4下方倾斜设置,水雾通道4的下侧面左侧高,右侧低,水雾通道4内壁的冷凝水滑到右侧,方便冷凝水汇集,在水雾通道4右侧下方的出水孔排出,通过排水管13流入集水槽14。
[0030]水雾通道4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并捻机机架顶板15上,并捻机机架顶板 15与水雾通道4之间留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捻机机架和水雾通道,所述水雾通道为管状结构,所述水雾通道设置在纱线上方,并且所述水雾通道固定安装在所述并捻机机架的下方,所述水雾通道上设有进雾孔,所述水雾通道的两侧设有多组出雾孔,所述水雾通道的下方设有多个湿度感应器探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雾孔连接有进雾管道,所述进雾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雾孔连接,所述进雾管道的另一端与雾化设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通道的一端设有出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通道设有所述出水孔的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水雾通道另一端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并捻纱生产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占海谭冠辉李朝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