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电源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374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源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缩小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电路的电路规模,并谋求电路效率的提升。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液晶面板的TFT衬底上形成电源电路,并将其输出供应至垂直驱动电路。电源电路是由产生正电源电位的DC-DC变换器、及产生负电源电位的DC-DC变换器所构成。这些DC-DC变换器是由共通电极信号VCOM所驱动。产生正电源电位的DC-DC变换器的输出为VCOMH×2,产生负电源电位的DC-DC变换器的输出为VCOMH×-1,而可获得适于使像素晶体管导通、不导通的电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备有电源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该电源电路产生用以控制像素晶体管的导通(ON)或不导 通(OFF)的电源电位。
技术介绍
以往,在利用低温多晶硅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 制造方法(工艺)所制造的主动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降低驱 动IC(集成电路)的成本,在液晶面板的TFT衬底上形成有产生用以控 制像素TFT的导通或不导通的电源电位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一般使 用充电泵型的DC-DC变换器(converter),并将分别使用于液晶面板的 水平移位缓存器、垂直移位缓存器的水平传输频率、垂直传输频率予 以使用作为其驱动信号。该种主动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已记载于专利文件1中。专利文件l:日本特开2004-1460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然而, 一般而言由于水平传输频率、垂直传输频率的振幅小至3V 左右,为了获得用以使像素TFT导通或不导通的足够电源电位,而必 须进行+ 3倍升压、-2倍升压,因此存在电源电路的电路规模变大的问 题。而且,将水平传输频率、垂直传输频率并用作为驱动电源电路用 的信号时,由于输出水平传输频率、垂直传输频率的放大器的驱动能 力较小,所以有必要在TFT衬底上设置缓冲电路,而有电路面积变大, 且电源电路的效率下降的问题。再者,将水平传输频率予以分频而作为电源电路的驱动信号使用 时,也会有由于分频频率的反转时序(timing)而对显示带来不良影响的 问题。更且,使用水平传输频率或垂直传输频率时,因常有必要在玻璃 衬底上布设将这些频率传送到电源电路用的长配线的情况,而使液晶 面板的框缘面积增大,或者在将COG(Chip on glass:玻璃覆晶)安装在 玻璃衬底上等时,由于有图案布局的限制,而有无法形成该种配线的 情况。再者,在使用来自驱动IC的专用频率时,有液晶面板的端子数 增加的问题。(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有鉴于上述的课题而研创,该液晶显示 装置具备有切换组件;经由该切换组件被施加影像信号的像素电极; 被施加有反复高电位与低电位的共通电极信号的共通电极;依据该共 通电极及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场而被配向的液晶;以及产生用以控 制前述切换组件的切换的电源电位的电源电路,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 征为,前述电源电路具备第一电荷传输组件及第二电荷传输组件, 经串联连接,并依据前述共通电极信号互补性地进行切换;以及第一 电容器,连接于第一电荷传输组件和第二电荷传输组件的连接点,并 被施加有前述共通电极信号。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有形成在第一衬底上的切换 组件;形成在前述第一衬底上,且经由前述切换组件被施加影像信号 的像素电极;与前述第一衬底相向而配置的第二衬底;形成在前述第 二衬底上,且被施加有反复高电位及低电位的共通电极信号的共通电 极;依据该共通电极与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场而被配向的液晶;以 及产生用以控制前述切换组件的切换的电源电位的电源电路,该液晶 显示装置的特征为,前述电源电路具备第一电荷传输组件及第二电 荷传输组件,形成在前述第一衬底上且经串联连接;电容器,具有第 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且第一端子连接到第一电荷传输组件和第二电荷 传输组件的连接点;缓冲电路,形成在前述第一衬底上,且其输出被 施加在前述电容器的第二端子;以及输入电容器,形成在前述缓冲电 路的输入端子与相对向的前述共通电极之间。再者,本专利技术的电源电路的特征为,具备经串联连接的第一电荷传输组件及第二电荷传输组件;电容器,具有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 且第一端子连接到第一电荷传输组件和第二电荷传输组件的连接点; 缓冲电路,其输出被施加到前述电容器的第二端子;以及输入电容器, 具有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且第三端子连接到前述缓冲电路的输入端 子,并且第四端子被施加有频率信号。 (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利用了共通电极信号作为电源 电路的驱动信号,所以只要作+2倍升压、-l倍升压即足够,而可将电 源电路的电路规模縮小。再者,输出共通电极信号的放大器的驱动能 力较大,所以不需要设置缓冲电路,而可削减电路面积并提升电路效 率。而且,由于共通电极信号的反转时序(从H电位迁移到L电位的时 序,或从L电位迁移到H电位的时序)在水平返驰期间进行,故也具有 不会对显示带来不良影响的优点。此外,供应共通电极信号的配线设 置在面板的整体外周,所以即使将电源电路配置在面板上的任何处, 也可利用该配线将共通电极信号供应至电源电路,故也具有图案布局 上的受限少的优点。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利用输入电容器所导致 的电容耦合将共通电极信号当作驱动频率供应至电源电路,所以可减 少驱动频率用配线的图案布局的限制,且能防止液晶面板框缘面积的 增大及端子数的增加。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源电路,由于利用电容器所导致的电容器 耦合来接受驱动频率的供应,所以可减少驱动频率用配线的图案布局 限制,并能防止电路面积的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动作波形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的动作波形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的前段缓冲电路的电 路图。图IO是显示输入电容器的构造的剖面图。图1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动作的波形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的电路图。图1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方式的DC-DC变换器动作的波形图。符号说明10TFT玻璃衬底11绝缘膜12密封树脂20对向玻璃衬底100液晶面板110水平驱动电路120垂直驱动电路121像素电极122共通电极130电源电路131前段缓冲电路132后段缓冲电路133输入端子200驱动ICBF缓冲电路Cl、Cll第一飞驰电容器C2、C12第二飞驰电容器C3、 C13平流用电容器Cin输入电容器Cout平流用电容器DL数据线GL栅极线GT像素晶体管LC液晶INV反相器 INV1、 INV2、…CMOS反相器M1N、 M2N N通道型电荷传输晶体管M1P、 M2P P通道型电荷传输晶体管MN1、 MN2、 MNll、 MN12 N通道型电荷传输晶体管MP1、 MP2、 MPll、 MP12 P通道型电荷传输晶体管R负载电阻 VCOM 共通电极信号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 一面参照图示一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显示液晶面板100的图。在TFT衬底上形成有水平驱动电 路110、垂直驱动电路120,并在显示区域矩阵式地配置有多个像素(在 图1仅显示四像素)。水平驱动电路110为根据水平传输频率CKH而 依序转送水平起动信号的移位缓存器,并按照其输出供应RGB的影像 信号至各个数据线DL。垂直驱动电路120为根据垂直传输频率CKV 依序转送垂直起动信号的移位缓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切换组件;经由该切换组件被施加影像信号的像素电极;被施加有反复高电位与低电位的共通电极信号的共通电极;依据该共通电极与前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场而被配向的液晶;以及产生用以控制前述 切换组件的切换的电源电位的电源电路;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前述电源电路具有:第一电荷传输组件和第二电荷传输组件,经串联连接,且依据前述共通电极信号互补地进行切换;以及第一电容器,连接于第一电荷传输组件和 第二电荷传输组件的连接点,并被施加有前述共通电极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端浩行
申请(专利权)人: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