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及发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333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和分别固定连接在发酵罐顶部与底部的进料管和出料管,发酵罐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壳体,发酵罐内同轴转动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中空且中部设置有弯曲的搅拌部,发酵罐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筒,安装筒内固定安装有风机和用于空气加热的电热器,风机的出气口正对搅拌轴端部的开口,发酵罐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解决了发酵罐对内部物料的温度控制能力弱的问题,产生了准确控制物料发酵温度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锅底料的发酵方法,该方法所需要的原料包括主要原料和复配香辛料,复配香辛料加水浸润后输入至发酵罐。解决了焖制的酱料无法获得足够的香味的问题,产生了提高火锅底料香味的效果。料香味的效果。料香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及发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火锅底料
,尤其涉及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及发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火锅使用方便,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受众多消费者欢迎的餐饮方式,尤其在冬季更为火热。火锅的质量和口味与火锅底料的口味和质量息息相关,现有的火锅底料种类繁多,但是传统的火锅底料生产包括加水煮沸,加油熬制,焖制酱料,最后将所有原料混合进行加热和搅拌,得到沸腾的火锅底料。其中火锅底料的香味主要来源于焖制的酱料的味道,但是现有的焖制的酱料的香味不够浓郁,而人们食用火锅多希望香味浓郁,因此现开发一种用于发酵火锅底料中香辛料的发酵方法。发酵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发酵罐,现有的发酵罐如专利文件CN104651145A和CN106367339A分别公开了一种发酵罐,在对发酵罐内部进行温度调控时,分别通过内置与罐体内的盘状管道和设置与覆盖于罐体外壁的冷却腔室实现,通过发酵罐内的物料之间进行热传递,导致发酵罐内物料温度不等,最终使得发酵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酵罐对内部物料的温度控制能力弱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火锅底料的发酵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焖制的酱料无法获得足够的香味的问题。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和分别固定连接在发酵罐顶部与底部的进料管和出料管,发酵罐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壳体,发酵罐内同轴转动安装有搅拌轴,搅拌轴中空且中部设置有弯曲的搅拌部,发酵罐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筒,安装筒内固定安装有风机和用于空气加热的电热器,搅拌轴的一端位于安装筒内,风机的出气口正对搅拌轴端部的开口,发酵罐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0005]优选的,所述搅拌部为连续设置在搅拌轴上的U形的弯曲段,且弯曲段通过所述搅拌轴弯折成型。
[0006]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弯曲段的轴线不同轴且不相对于所述搅拌轴的轴线对称,相邻两个所述弯曲段的相对端固定连接有通过弯折成型的搅拌板。
[0007]优选的,所述弯曲段的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发酵罐的内壁设置间隙,所述弯曲段的两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0008]优选的,所述搅拌轴位于所述安装筒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斗,进气斗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筒的内壁间隙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发酵罐通过隔热材料制作,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发酵罐的内底部。
[0010]使用上述火锅底料发酵装置的一种火锅底料的发酵方法,该方法所需要的原料包括主要原料和复配香辛料,以重量份数计,主要原料包括:动植物油脂20

25份、醪糟3

5份、
白酒2

3份、花生6

8份、豆瓣酱6

10份、黄豆6

8份、黑豆3

5份、白糖3

5份、食盐8

10份、泡椒3

5份、芝麻4

6份、味精4

5份、孜然粉1

1.5份和鸡精3

5份;复配香辛料包括甘草粉2

3份、大蒜粉2

3份、茴香粉2

3份、辣椒粉5

7份、姜粉4

6份和胡椒粉3

5份;
[0011]复配香辛料加水浸润后输入至发酵罐,对发酵罐内接种黑曲霉菌,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时间为5

7天,得到初步发酵液,再将向初步发酵液中接种开菲尔菌,进行厌氧发酵,发酵时间为5

7天,得到复配香辛料发酵液;
[0012]其中黑曲霉菌通过黑曲霉孢子粉接种于第一培养基上制作,第一培养基通过脱脂大豆豆粕:小麦粉:水按3:2: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后蒸煮而成,黑曲霉孢子粉与第一培养基按1:40

50重量比混合,黑曲霉菌于第一培养基上培养2

3天;
[0013]开菲尔菌通过将开菲尔粒接种至第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第二培养基通过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钠按1:1:1:的重量比混合后加入一升水中制成;将第二培养基置于24℃下培养3

5天。
[0014]优选的,所述复配香辛料加水浸润后加入砂锅中熬制10

15分钟后,关火焖制0.5

1小时,再对复配香辛料溶液进行发酵。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在搅拌轴对罐体内部进行搅拌的同时,风机可向搅拌轴内输入空气进行换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发酵罐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打开电热器,将风机输入至搅拌轴内的空气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在搅拌轴内流动,并与发酵罐内通过搅拌轴与物料间进行换热,使得物料的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同理,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发酵罐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仅启动风机,通过加速搅拌轴内的空气流动,将发酵罐内物料的热量带出,综上,实现了发酵罐内物料温度的有效控制。
[0017]通过黑曲霉菌和开菲尔菌两次对复配香辛料进行发酵,提高复配香辛料的活性,增加火锅底料口感的同时,将复配香辛料的香味充分散发,提高火锅底料的香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果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0]上述附图中:1、发酵罐;2、进料管;3、出料管;4、搅拌轴;5、弯曲段;6、搅拌板;7、安装筒;8、电热器;9、风机;10、进气斗;11、驱动组件;12、传动组件;13、温度传感器;14、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

2所示,为准确的控制发酵罐内物料的温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1和分别固定连接在发酵罐1顶部与底部的进料管2和出料管3,发酵罐1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壳体,发酵罐1内同轴转动安装有搅拌轴4,搅拌轴4中空且中部设置有弯曲的搅拌部,发酵罐1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筒7,安装筒7内固定安装有风机9和用于空气加热的电热器8,搅拌轴4的一端位于安装筒7内,风机9的出气口正对搅拌轴4端部的开口,发酵罐1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
[0023]发酵罐1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11,驱动组件11包括搅拌电机和减速器,搅拌电机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搅拌轴4的一端通过传动组件12传动连接,传动组件12为皮带轮和皮带,搅拌轴4中部弯曲的搅拌部能够增加搅拌轴4对物料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搅拌效果;
[0024]将物料从进料管2输入至发酵罐1内,关闭进料管2,使得发酵罐1内处于密封状态,启动搅拌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1)和分别固定连接在发酵罐(1)顶部与底部的进料管(2)和出料管(3),其特征在于:发酵罐(1)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壳体,发酵罐(1)内同轴转动安装有搅拌轴(4),搅拌轴(4)中空且中部设置有弯曲的搅拌部,发酵罐(1)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筒(7),安装筒(7)内固定安装有风机(9)和用于空气加热的电热器(8),搅拌轴(4)的一端位于安装筒(7)内,风机(9)的出气口正对搅拌轴(4)端部的开口,发酵罐(1)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为连续设置在搅拌轴(4)上的U形的弯曲段(5),且弯曲段(5)通过所述搅拌轴(4)弯折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弯曲段(5)的轴线不同轴且不相对于所述搅拌轴(4)的轴线对称,相邻两个所述弯曲段(5)的相对端固定连接有通过弯折成型的搅拌板(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5)的远离所述搅拌轴(4)的一端与发酵罐(1)的内壁设置间隙,所述弯曲段(5)的两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4)位于所述安装筒(7)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气斗(10),进气斗(10)远离所述搅拌轴(4)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筒(7)的内壁间隙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锅底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1)通过隔热材料制作,所述温度传感器(13)设置有多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发酵罐(1)的内底部。7.使用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火锅底料发酵装置的一种火锅底料的发酵方法,该方法所需要的原料包括主要原料和复配香辛料,以重量份数计,主要原料包括:动植物油脂20

25份、醪糟3

5份、白酒2

3份、花生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新力大风车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