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13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包括内基层、贴身层、阻燃层和外防护层,内基层的内部包覆贴身层,内基层的外部包覆阻燃层,阻燃层的外侧包覆有外防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具有在不影响透气度的同时,将阻燃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细微导电材料采用高压微喷,根据产品功率要求,调整材料喷射量,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材料结合强度高、抗拉性好、不易变型等优点,面料性能稳定,抗拉系数增加,强度高、保温性能好,有效增加抗静电效果,竹炭纤维层在增加透气性的同时,可吸附杂质和有害物质,有效过滤有害气体,增加使用的安全性的优点。增加使用的安全性的优点。增加使用的安全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粘无纺布
,具体为一种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没有经纬线,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而且质轻容易定型,深受手工爱好者的喜爱。因为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而现有的无纺布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表面容易起毛,影响使用的舒适度,同时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存在安全隐患,且无纺布内部没有编制成型,导致韧性差,拉扯会导致变形,容易损坏,使用贴合性较差,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具有在不影响透气度的同时,将阻燃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细微导电材料采用高压微喷,根据产品功率要求,调整材料喷射量,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材料结合强度高、抗拉性好、不易变型等优点,面料性能稳定,抗拉系数增加,强度高、保温性能好,有效增加抗静电效果,竹炭纤维层在增加透气性的同时,可吸附杂质和有害物质,有效过滤有害气体,增加使用的安全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包括布料本体,所述布料本体包括内基层、贴身层、阻燃层和外防护层,内基层的内部包覆贴身层,内基层的外部包覆阻燃层,阻燃层的外侧包覆有外防护层;
[0005]所述贴身层包括防静电层、耐磨层、抗菌层和透气层,耐磨层下方连接抗菌层,抗菌层下方连接透气层,透气层的下方连接防静电层,
[0006]所述外防护层包括竹炭纤维层、网孔布层、纺粘无纺布层和斜织纺布层,竹炭纤维层的上方包覆有网孔布层,网孔布层的上方包覆有纺粘无纺布层,纺粘无纺布层的上方包覆斜织纺布层,所述阻燃层夹压固定在内基层和外防护层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内基层由经丝和纬丝之间相互交错编织连接,经丝和纬丝与上方的阻燃层之间相互穿插编织,经丝和纬丝与下方的贴身层之间相互穿插编织。
[0008]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内设置有斜型交叉的导电纤维丝,导电纤维之间上下交错编织。
[0009]优选的,所述网孔布层的上表面与纺粘无纺布层相接,网孔布层的下表面与竹炭纤维层的上表面相接。
[0010]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面料上间隔平行喷射多股细微导电材料,细微导电材料包括纳米导电微粒浆液。
[0011]优选的,所述阻燃层由阻燃剂浸染后的纤维混纺纱线交错编织制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防静电层内设置有斜型交叉的导电纤维丝,导电纤维之间上下交错编织,防静电层面料上间隔平行喷射多股细微导电材料,细微导电材料包括纳米导电微粒浆液,阻燃层由阻燃剂浸染后的纤维混纺纱线交错编织制成,阻燃层提高了整个内基层的连接度,在不影响透气度的同时,将阻燃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细微导电材料采用高压微喷,根据产品功率要求,调整材料喷射量,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材料结合强度高、抗拉性好、不易变型等优点,面料性能稳定,抗拉系数增加,强度高、保温性能好,有效增加抗静电效果。
[0014]2、本技术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层的上方包覆斜织纺布层,阻燃层夹压固定在内基层和外防护层之间,网孔布层的上表面与纺粘无纺布层相接,网孔布层的下表面与竹炭纤维层的上表面相接,竹炭纤维层在增加透气性的同时,可吸附杂质和有害物质,有效过滤有害气体,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布料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内基层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贴身层结构剖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外防护层结构剖面图。
[0020]图中:1、布料本体;11、内基层;111、经丝;112、纬丝;12、贴身层;121、防静电层;122、耐磨层;123、抗菌层;124、透气层;13、阻燃层;14、外防护层;141、竹炭纤维层;142、网孔布层;143、纺粘无纺布层;144、斜织纺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图4,一种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包括布料本体1,布料本体1包括内基层11、贴身层12、阻燃层13和外防护层14,内基层11的内部包覆贴身层12,内基层11的外部包覆阻燃层13,阻燃层13的外侧包覆有外防护层14,贴身层12包括防静电层121、耐磨层122、抗菌层123和透气层124,耐磨层122下方连接抗菌层123,抗菌层123下方连接透气层124,透气层124的下方连接防静电层121,内基层11由经丝111和纬丝112之间相互交错编织连接,经丝111和纬丝112与上方的阻燃层13之间相互穿插编织,经丝111和纬丝112与下方的贴身层12之间相互穿插编织,防静电层121内设置有斜型交叉的导电纤维丝,导电纤维之间上下交错编织,防静电层121面料上间隔平行喷射多股细微导电材料,细微导电材料包
括纳米导电微粒浆液,阻燃层13由阻燃剂浸染后的纤维混纺纱线交错编织制成,阻燃层13提高了整个内基层11的连接度,在不影响透气度的同时,将阻燃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细微导电材料采用高压微喷,根据产品功率要求,调整材料喷射量,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材料结合强度高、抗拉性好、不易变型等优点,面料性能稳定,抗拉系数增加,强度高、保温性能好,有效增加抗静电效果。
[0023]请参阅图5,外防护层14包括竹炭纤维层141、网孔布层142、纺粘无纺布层143和斜织纺布层144,竹炭纤维层141的上方包覆有网孔布层142,网孔布层142的上方包覆有纺粘无纺布层143,纺粘无纺布层143的上方包覆斜织纺布层144,阻燃层13夹压固定在内基层11和外防护层14之间,网孔布层142的上表面与纺粘无纺布层143相接,网孔布层142的下表面与竹炭纤维层141的上表面相接,竹炭纤维层141在增加透气性的同时,可吸附杂质和有害物质,有效过滤有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柔软度的双层纺粘无纺布,包括布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本体(1)包括内基层(11)、贴身层(12)、阻燃层(13)和外防护层(14),内基层(11)的内部包覆贴身层(12),内基层(11)的外部包覆阻燃层(13),阻燃层(13)的外侧包覆有外防护层(14);所述贴身层(12)包括防静电层(121)、耐磨层(122)、抗菌层(123)和透气层(124),耐磨层(122)下方连接抗菌层(123),抗菌层(123)下方连接透气层(124),透气层(124)的下方连接防静电层(121);所述外防护层(14)包括竹炭纤维层(141)、网孔布层(142)、纺粘无纺布层(143)和斜织纺布层(144),竹炭纤维层(141)的上方包覆有网孔布层(142),网孔布层(142)的上方包覆有纺粘无纺布层(143),纺粘无纺布层(143)的上方包覆斜织纺布层(144),所述阻燃层(13)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红甄方稳杜月李帅宁陈志远杨羿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树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