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抓取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31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芯抓取机构,包括:底座、方向控制组件、抓取组件、扫码组件、定位组件和防掉落组件,方向控制组件安装于底座上,方向控制组件内设有一控制器;抓取组件连接于方向控制组件上,随方向控制组件运动;扫码组件安装于抓取组件一侧上,对电芯进行扫码;定位组件安装于抓取组件另一侧上,对电芯进行视觉定位;防掉落组件安装于抓取组件上,并在抓取组件底部伸出两托件,两托件开合实现对电芯的夹抱;抓取组件、扫码组件、定位组件和防掉落组件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芯抓取机构,实现了自动对电芯进行扫码数据上传、精确定位及防掉落操作,防止了来料错误、抓取时定位不准对电芯表面造成损伤及电芯掉落的情况。落的情况。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抓取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软包模组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抓取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软包模组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多道工序涉及到电芯的抓取,且整车厂商对涉及电芯抓取的工序要求越来越严格:第一,要求电芯抓取前对电芯进行扫码确认,防止电芯来料错误;第二,要求电芯抓取前对电芯进行视觉定位,防止电芯抓取机构对电芯表面造成损伤;第三,要求抓取机构具有底托,确保电芯不会掉落。
[0003]故亟需开发一种电芯抓取机构,以满足以上对于电芯抓取的多项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芯抓取机构,提供扫码确认、视觉定位和防掉落机构,一体设计,满足了电芯抓取过程中的严格要求。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抓取机构,包括:
[0006]底座;
[0007]方向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方向控制组件内设有一控制器;
[0008]抓取组件,连接于所述方向控制组件上,随所述方向控制组件运动;
[0009]扫码组件,安装于所述抓取组件一侧上,对电芯进行扫码;
[0010]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抓取组件另一侧上,对电芯进行视觉定位;
[0011]防掉落组件,安装于所述抓取组件上,并在所述抓取组件底部伸出两托件,两托件开合实现对电芯的夹抱;
[0012]所述抓取组件、扫码组件、定位组件和防掉落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方向控制组件为一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一机器人本体、一横向连接部和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一第一轴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部,所述横向连接部通过一第二轴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前端还设有一第三轴,所述第三轴为一升降轴,所述抓取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轴一端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轴另一端连接于一升降气缸的活塞端,所述升降气缸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底部的吸盘组件,所述支架顶部设有一安装孔,所述第三轴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吸盘组件包括:一安装板和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若干吸盘;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底部,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一镂空部。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防掉落组件还包括一气爪,两托件设于所述气爪下方,所述气爪穿过所述安装板的镂空部安装于所述支架内,所述两托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两托件在
所述气爪的作用下实现开合。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两托件分别包括:连接板和托臂,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于所述气爪的动力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托臂上;所述托臂为一L形板,两托臂相对设置,两L形板的横面均朝内设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两托件分别包括:连接板和托臂,所述连接板一端连接于所述气爪的动力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托臂上;所述托臂为一L形板,两托臂相对设置,两L形板的横面均朝内设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扫码组件包括一扫码件和一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为一L形板,所述扫码件安装于所述L形板的一面上,所述L形板的另一面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扫码件为一摄像头或一条码扫描器。
[002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一相机和一第二安装件,所述相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第二安装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0022]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抓取机构,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对抓取组件、扫码组件、定位组件和防掉落组件集成设计,实现对电芯抓取过程中的扫码、定位和防掉落的同时,结构紧凑,不占用安装空间。
[0024](2)采用气爪控制托板实现对电芯的夹抱,防掉落效果好,安装调试简单。
[0025](3)集成电芯定位、扫码功能和防掉落功能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高标准的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电芯抓取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电芯抓取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0]本技术对传统设备进行了升级,在电芯抓取机构上集成设计了抓取组件、扫码组件、定位组件和防掉落组件,实现了对电芯抓取过程中的扫码、定位和防掉落,扫码组件和定位组件均设置在抓取组件上,结构紧凑,不占用安装空间,满足了电芯抓取机构对于安装空间和运动辐射范围的较高要求。本技术具体提供一种电芯抓取机构,自动对到达抓取位的电芯进行扫码数据上传,并利用定位组件对电芯的精确坐标位置进行上传定位,然后利用抓取组件移动至准确位置进行电芯抓取,同时防掉落组件的托臂对抓取起来的电芯进行夹抱操作,防止其掉落。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且多个动作同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请参阅图1

3,该电芯抓取机构包括:底座10、方向控制组件20、抓取组件30、扫码组件40、定位组件50和防掉落组件60,其中所述方向控制组件20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在定位过程中实现对方向调节,所述方向控制组件20内设有一控制器(未标示),用于与所述扫码组件40、定位组件50和防掉落组件60通信。所述抓取组件30连接于所述方向控制组件20上,随所述方向控制组件20运动,实现抓取前对电芯的精确定位。所述扫码组件40安装于所述抓取组件30一侧上,实现对电芯的扫码操作,并将数据上传
至所述控制器。定位组件50安装于所述抓取组件30另一侧上,对电芯抓取前进行视觉定位。所述防掉落组件60安装于所述抓取组件30上,并在所述抓取组件30底部伸出两托件31,实现对电芯的夹抱,防止意外断电等突发事故,而使电芯掉落。所述抓取组件30、扫码组件40、定位组件50和防掉落组件60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以上传数据至控制器或接收控制器的指令进行相应操作。
[0031]具体的,所述方向控制组件20为一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一机器人本体21、一横向连接部22和一驱动装置23,所述驱动装置23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驱动装置2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一第一轴201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部22,所述驱动装置23驱动所述横向连接部22转动。所述横向连接部22通过一第二轴202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21,所述机器人本体随所述横向连接部22转动,以实现水平方向的调节。所述机器人本体21的前端还设有一第三轴203,所述第三轴203为一升降轴,实现对抓取组件30竖直方向上的调节。优选的,所述抓取组件30连接于所述第三轴203一端上,所述第三轴203另一端连接于一升降气缸24的活塞端,所述升降气缸24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21上。所述抓取组件30随所述机器人本体21运动,实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方向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方向控制组件内设有一控制器;抓取组件,连接于所述方向控制组件上,随所述方向控制组件运动;扫码组件,安装于所述抓取组件一侧上,对电芯进行扫码;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抓取组件另一侧上,对电芯进行视觉定位;防掉落组件,安装于所述抓取组件上,并在所述抓取组件底部伸出两托件,两托件开合实现对电芯的夹抱;所述抓取组件、扫码组件、定位组件和防掉落组件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控制组件为一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一机器人本体、一横向连接部和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一第一轴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部,所述横向连接部通过一第二轴连接于所述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前端还设有一第三轴,所述第三轴为一升降轴,所述抓取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轴一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轴另一端连接于一升降气缸的活塞端,所述升降气缸设于所述机器人本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抓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底部的吸盘组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荣杨锦彬陈锦潘镇鸿岳武陈文运农光成周博剑谭小勇赵振宇张红兵杨杰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龙智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