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饰的抗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935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8
本文提供了抗体构建体分子,其包含(i)Fc受体结合位点、(ii)抗原结合位点和(iii)位于(i)与(ii)之间的间隔区部分,其中该间隔区部分用来增加(i)与(ii)之间的距离,以便与缺乏(iii)的抗体变体相比降低该分子的激动活性。公开了可以通过引入间隔区部分来去激动的各种抗体。特别感兴趣的是通过引入间隔区部分而去激动的激动性检查点靶向抗体。去激动的激动性检查点靶向抗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修饰的抗体
[0001]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8年12月17日提交的第1820547.6号英国申请的权益,该英国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降低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激动活性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此类修饰的抗体。

技术介绍

[0004]导致淋巴细胞激活和存活的决定不仅取决于抗原识别,还取决于来自使细胞适应其环境的激活或抑制性共受体的信号的整合。对这些过程的了解导致了免疫抑制抗体的开发,这些抗体掩盖了激活受体的配体,如CD28,以及“检查点抑制剂”,其通过与抑制性受体如PD

1结合,从而阻断天然配体的接合,来增强抗肿瘤反应。阻断配体接合被认为能阻止检查点受体引起的信号传导。
[0005]然而,在动物肿瘤模型中发现,阻断免疫检查点抗体在阻止肿瘤生长方面不如完全删除PD

1基因那样有效(US7,595,048),这提示抗体在阻止信号传导方面并不完全有效。
[0006]观察到针对人PD

1制备的第一种阻断抗体具有有效的激动活性(参见WO/2004/056875;Bennett等人,J Immunol.170,711

8,2003)。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激动性抗体会过度激活靶受体信号传导,如在抗CD28抗体TGN1412的情况下所发生的(Attarwala,J Young Pharm.2,332

6,2010)。因此,需要具有减弱的激动活性的修饰抗体。<br/>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尤其基于以下意外发现:抗体的激动活性至少部分是由抗体介导的从淋巴细胞与靶细胞之间形成的接触区排除磷酸酶所介导的。专利技术人进一步发现,抗体的激动活性可以通过增加抗体的大小,从而较少排除或不再排除大磷酸酶来降低。此类抗体修饰尤其可用于降低阻断抗体的激动活性。
[0008]在某些情况下,激动剂抗体可过度激活靶受体信号传导,如在抗CD28抗体TGN1412的情况下所发生的(Attarwala,J Young Pharm.2,332

6,2010)。在这些情况下,激动性抗体在排除磷酸酶方面过于有效。这种“超激动剂”效应可以通过增加抗体的整体尺寸以避免排除磷酸酶并抑制抗体的激动活性来减弱。
[0009]本文公开了延伸的抗体,其允许磷酸酶有限地重新进入含有受体结合的抗体的接触中,从而以受控方式减少信号传导量。因此,本公开允许设计具有最佳治疗活性的延伸抗体。
[0010]本文公开的延伸抗体的Fc受体(FcR)结合形式将主动地隔离受体,使其远离由其他分子形成的紧密接触,通常完全消除激动作用,而使用仅消除FcR结合的方法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通过FcR(或其他工程化配体)与细胞表面结合的检查点阻断抗体,在阻断的特异性
或半衰期方面,或者因为它们可以用来例如从紧密接触中排除抑制性FcR,还可以导致显著的额外益处。
[0011]本公开进一步尤其基于以下发现:激活性(例如抗CD28)和抑制性(例如抗PD

1)抗体的配体非依赖性激动活性可通过在抗原结合位点与Fc受体结合位点之间(例如在抗原结合片段(Fab)可变/恒定区界面、Fab恒定区或铰链区中)插入间隔区部分使抗体变大而显著降低。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间隔区部分是采用刚性构象以增加抗体的大小并在空间上分隔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和Fc受体结合位点的多肽。此类分子可以保留其抗原结合性质,并且如果需要,还可以保留FcR结合性质,但通过增加抗体的大小/长度,这些分子通常具有降低的激动(使用拮抗剂抗体)和超激动(使用激动剂抗体)活性。不希望受理论束缚,一般认为抗体大小的增加意味着与靶受体的结合阻断了配体结合,并导致受体被排除在靶细胞(例如癌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紧密接触之外(参见图1),否则该受体将启动信号传导。以这两种方式减少(最小化或消除)信号传导的能力对于临床使用的抗体来说是非常理想的。
[0012]数据表明,如果抗体与足够紧密的细胞

细胞接触(即“紧密接触”)内的受体接合以排除大的膜结合受体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RPTP),则所述抗体充当激动剂[https://ora.ox.ac.uk/objects/uuid:1c97e755

e61d

4d55

8b20

b2546c826eee]。这种理解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动力学分离模型(Davis和van der Merwe,Nat Immunol 7,803

809,2006)。应用于抗体的机制的关键要求是由抗体和受体形成的复合物必须(在垂直于细胞表面平面的方向上)小于由淋巴细胞表达的最小RPTP,例如约的CD45R0(Chang等人,Nat Immunol.17,574

82,2016)。如果抗体与Fc受体以及其靶受体结合(图1a),则预测会发生强信号传导,因为受体将保持在磷酸酶耗尽的接触中。然而,专利技术人预测,即使不与Fc受体结合的抗体,原则上也可以形成足够小的复合物,以驻留在由其他分子(如小粘附蛋白)创建的排除磷酸酶的间隙中,从而允许持续的信号传导(图1b)。
[0013]前面暗示了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结合小受体(如PD

1)的抗体将具有一定程度的激动活性,因为它们与其靶标形成的复合物(有或没有FcR接合)小于约这将削弱用作信号传导阻断剂的抗体的有效性。
[0014]如本文所用的,紧密接触是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细胞之间的界面处的紧密膜并置区域,由跨接触的局部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创建。膜在紧密接触处的紧密并置负责排除磷酸酶。
[0015]我们正在讨论的所有可激动受体都具有含酪氨酸的磷酸化基序(即基于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激活基序和基于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抑制基序(ITIM)等),其包括Fc受体。专利技术人提出这些都是由磷酸酶排除触发的。延伸抗体还与Fc受体接合的能力意味着这些受体可能会被排除在紧密接触之外,从而双向改变信号传导潜力。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体变体/构建体分子,其包含(i)Fc受体结合位点、(ii)抗原结合位点和(iii)位于(i)与(ii)之间的间隔区部分,其中该间隔区部分用来增加(i)与(ii)之间的距离,从而与缺乏(iii)的抗体变体相比降低所述分子的激动活性。
[0017]在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间隔区部分的引入增加了所述分子的整体尺寸。
[0018]在特定的实施方案中,间隔区部分位于抗原结合位点与Fc受体结合位点之间的恒定区中。
[0019]在特定的实施方案中,间隔区部分位于所述抗体的铰链区中。
[0020]在特定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间隔区部分是刚性间隔区部分,如粘蛋白或粘蛋白样多肽序列,并且包含间隔区部分增加了所述抗体的长度和/或整体尺寸。
[0021]在特定的实施方案中,当抗体变体与其抗原结合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抗体变体分子,其包含(i)Fc受体结合位点、(ii)抗原结合位点和(iii)位于(i)与(ii)之间的间隔区部分,其中所述间隔区部分用来增加(i)与(ii)之间的距离,并且与缺乏(iii)的抗体变体相比降低所述分子的激动活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间隔区部分增加所述分子的整体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间隔区部分位于所述抗原结合位点与所述Fc受体结合位点之间的恒定域中。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间隔区部分位于所述抗体的铰链区中。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当所述抗体变体与其抗原结合时,由包含所述间隔区部分引起的所述抗体变体的尺寸增加使所述抗体变体的Fc受体结合位点远离膜。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间隔区部分是刚性间隔区部分。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间隔区部分是多肽序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多肽序列具有长持续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多肽序列是或包含粘蛋白或粘蛋白样多肽序列。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多肽间隔区部分的存在使所述抗体的总长度增加了约40个氨基酸。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间隔区部分使所述抗体的整体尺寸增加了至少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间隔区部分的存在使所述抗体变体相对于缺乏所述间隔区部分的相同抗体的激动活性降低了至少25%。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当与其抗原结合时,所述抗体变体分子在空间上被排除在紧密接触之外。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抗体变体是人或人源化抗体。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抗体变体是人单克隆抗体。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中所述抗体变体是拮抗剂。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抗体变体分子,其为检查点抑制剂,例如与选自下组的分子结合的检查点抑制剂:PD

1、CTLA

4、TIGIT、BTLA、P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蒙
申请(专利权)人:牛津大学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