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8830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及车辆,包括横置的发动机和纵置的变速器;变速器包括第一、二离合器,第一、二输入锥齿轮副,内、外输入轴,多组前进挡位齿轮副以及用于输出动力至差速器的第一、二输出轴;发动机既与第一离合器、第一输入锥齿轮副和内输入轴依次连接,又与第二离合器、第二输入锥齿轮副和外输入轴依次连接;前进挡位齿轮副的主动齿轮分布于内输入轴和外输入轴上,从动齿轮分布于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上;位于第一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通过相应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第一输出轴,位于第二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通过相应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第二输出轴。纵置的变速器匹配横置的发动机,解决整车布置空间限制问题,减少开发周期及成本。及成本。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两种动力总成装置:一种为横置的发动机与横置的变速器匹配实现车辆前驱,该方案受发动机舱空间限制,难以提升变速器挡位、扭矩容量和发动机功率;另一种为纵置的发动机与纵置的变速器匹配实现车辆后驱,该方案受限于地板高度,也存在局限性。因此,这两种现有方案受限于整车布置空间,动力总成装置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难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方案受限于整车布置空间,动力总成装置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难以提升的问题,提供一种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及车辆。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包括横置的发动机和纵置的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输入锥齿轮副、第二输入锥齿轮副、内输入轴、外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多组前进挡位齿轮副;
[0005]所述外输入轴套设于所述内输入轴外;/>[0006]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包括横置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置的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输入锥齿轮副、第二输入锥齿轮副、内输入轴、外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多组前进挡位齿轮副;所述外输入轴套设于所述内输入轴外;所述发动机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所述第一输入锥齿轮副输出动力至所述内输入轴;所述发动机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和所述第二输入锥齿轮副输出动力至所述外输入轴;部分所述前进挡位齿轮副的主动齿轮固设于内输入轴上,其余所述前进挡位齿轮副的主动齿轮固设于外输入轴上;所有所述前进挡位齿轮副的从动齿轮分布于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均设置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通过位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一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从动齿轮通过位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同步器输出动力至所述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用于输出动力至差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第一输出锥齿轮副和第二输出锥齿轮副;所述第一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一输出锥齿轮副输出动力至差速器;所述第二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二输出锥齿轮副输出动力至差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锥齿轮副、所述第二输入锥齿轮副、所述第一输出锥齿轮副和所述第二输出锥齿轮副中的至少一种为减速齿轮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驱动力总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锥齿轮副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主动锥齿轮和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一离合器且与所述发动机同轴,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固设于所述内输入轴上且与所述内输入轴同轴;所述第二输入锥齿轮副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主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二离合器且与所述发动机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固设于所述外输入轴上且与所述外输入轴同轴;所述第一输出锥齿轮副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主动锥齿轮和第三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三主动锥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所述第三从动锥齿轮固设于所述差速器上且与车辆的前轮同轴;所述第二输出锥齿轮副包括相互啮合的第四主动锥齿轮和第四从动锥齿轮,所述第四主动锥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二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振远黄显华王荣王泽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