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用限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841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用限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位于第二底座的一侧,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顶部均焊接有支撑外柱,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与支撑外柱之间均焊接有加强板,所述支撑外柱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柱板,所述柱板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支撑外柱和柱板的一侧外壁上均涂设有第一警示贴,所述支撑外柱的顶端嵌入有支撑内柱。该道路用限高装置,通过两个限高杆之间的第二弹簧、限位块和钢索,并通过限高杆在支撑内柱上的转动,可以保证车辆意外撞击限高杆时使得两个限高杆转动,避免车辆与限高杆硬力撞击,避免限高装置倾倒甚至车辆挤压变形造成人员受伤。甚至车辆挤压变形造成人员受伤。甚至车辆挤压变形造成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用限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
,具体为一种道路用限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厂矿道路、林业道路、考试道路、竞赛道路、汽车试验道路、车间通道以及学校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
[0003]然而,现有的一些道路需要对来往车辆进行限高,这样就需要在道路上安装限高装置,现有的限高装置大多是固定式,这样当车辆意外硬力撞击时容易出现限高杆倾倒甚至车辆挤压造成人员受伤的问题,限高装置自身的缓冲和防护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用限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限高装置大多是固定式,这样当车辆意外硬力撞击时容易出现限高杆倾倒甚至车辆挤压造成人员受伤的问题,限高装置自身的缓冲和防护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用限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位于第二底座的一侧,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顶部均焊接有支撑外柱,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与支撑外柱之间均焊接有加强板,所述支撑外柱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柱板,所述柱板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支撑外柱和柱板的一侧外壁上均涂设有第一警示贴,所述支撑外柱的顶端嵌入有支撑内柱,所述支撑内柱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且支撑内柱的一侧外壁上涂设有第二警示贴,所述支撑内柱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端焊接有限高杆,所述限高杆的底部开设有转辊槽,所述转辊槽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辊,且限高杆的一侧外壁上涂设有第三警示贴,所述限高杆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三警示贴的一侧位置处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远离限高杆的一端焊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远离第一弹簧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胶水粘黏连接有橡胶垫,所述限高杆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焊接有钢索,所述限高杆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标识牌。
[0006]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母和螺纹孔相匹配,且紧固螺母和螺纹孔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柱板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柱板每四个一组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支撑外柱的外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顶部均开设有通孔。
[0009]优选的,两个限高杆之间通过钢索进行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警示贴、第二警示贴和第三警示贴均采用反光材料制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道路用限高装置,通过两个限高杆之间的第二弹簧、限位块和钢索,并通过限高杆在支撑内柱上的转动,可以保证车辆意外撞击限高杆时使得两个限高杆转动,避免车辆与限高杆硬力撞击,避免限高装置倾倒甚至车辆挤压变形造成人员受伤,钢索的连接保证限高杆的结构强度,第二弹簧在缓冲汽车撞击力的同时避免两个限高杆之间分离,保证限高杆受撞击后的稳定性,通过转辊将撞击摩擦力进行导向,减少汽车顶与限高杆的摩擦,限高杆两侧的缓冲板和橡胶垫可以进一步的将车辆的撞击力进行缓冲,提高对限高装置和车辆的保护能力。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支撑外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限高杆仰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限高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限高杆正视图。
[0017]图中:1、第一底座;2、支撑外柱;3、加强板;4、柱板;5、紧固螺母;6、第一警示贴;7、支撑内柱;8、螺纹孔;9、第二警示贴;10、转杆;11、限高杆;12、转辊槽;13、转辊;14、第三警示贴;15、第一弹簧;16、缓冲板;17、橡胶垫;18、内腔;19、第二弹簧;20、限位块;21、钢索;22、支架;23、标识牌;24、第二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用限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4,第一底座1位于第二底座24的一侧,且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4的顶部均焊接有支撑外柱2,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4与支撑外柱2之间均焊接有加强板3,支撑外柱2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柱板4,柱板4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紧固螺母5,支撑外柱2和柱板4的一侧外壁上均涂设有第一警示贴6,支撑外柱2的顶端嵌入有支撑内柱7,支撑内柱7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8,且支撑内柱7的一侧外壁上涂设有第二警示贴9,支撑内柱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杆10,转杆10的顶端焊接有限高杆11,限高杆11的底部开设有转辊槽12,转辊槽12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辊13,且限高杆11的一侧外壁上涂设有第三警示贴14,限高杆11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三警示贴14的一侧位置处焊接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上远离限高杆11的一端焊接有缓冲板16,缓冲板16上远离第一弹簧15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胶水粘黏连接有橡胶垫17,限高杆1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内腔18,内腔18的一侧内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19,第二弹簧19的一端焊接有限位块20,限位块20上远离第二弹簧19的一端焊接有钢索21,限高杆1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支架22,支架2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标识牌23。
[0020]本技术中:紧固螺母5和螺纹孔8相匹配,且紧固螺母5和螺纹孔8之间通过螺
纹旋合连接;便于将支撑内柱7进行紧固。
[0021]本技术中:柱板4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柱板4每四个一组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支撑外柱2的外壁上;保证支撑外柱2支撑的牢固稳定性。
[0022]本技术中: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4的顶部均开设有通孔;便于将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4固定在道路水泥地面上。
[0023]本技术中:两个限高杆11之间通过钢索21进行连接;便于在受到猛烈撞击后可以使得两个限高杆11发生位置上的形变。
[0024]本技术中:第一警示贴6、第二警示贴9和第三警示贴14均采用反光材料制成;便于对来往车辆进行警示。
[0025]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4通过膨胀螺栓安装固定在道路两侧的水泥地面上,根据道路所需的限高高度调节限高杆11的高度,将支撑内柱7在支撑外柱2内移动,当限高杆11调节到所需的高度后,转动紧固螺母5,紧固螺母5穿过支撑外柱2后旋入支撑内柱7内的螺纹孔8,实现支撑内柱7的固定,进而保证限高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用限高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位于第二底座(24)的一侧,且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4)的顶部均焊接有支撑外柱(2),所述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4)与支撑外柱(2)之间均焊接有加强板(3),所述支撑外柱(2)的一侧外壁上焊接有柱板(4),所述柱板(4)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紧固螺母(5),所述支撑外柱(2)和柱板(4)的一侧外壁上均涂设有第一警示贴(6),所述支撑外柱(2)的顶端嵌入有支撑内柱(7),所述支撑内柱(7)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8),且支撑内柱(7)的一侧外壁上涂设有第二警示贴(9),所述支撑内柱(7)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的顶端焊接有限高杆(11),所述限高杆(11)的底部开设有转辊槽(12),所述转辊槽(12)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辊(13),且限高杆(11)的一侧外壁上涂设有第三警示贴(14),所述限高杆(11)的一侧外壁上靠近第三警示贴(14)的一侧位置处焊接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上远离限高杆(11)的一端焊接有缓冲板(16),所述缓冲板(16)上远离第一弹簧(15)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