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94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7
一种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具有上料区、加热区、脱气区、冷却区以及下料区。装置主体为柱体结构,上料区、加热区、脱气区、冷却区以及下料区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且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优化后,在相同截面面积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圆柱体的设计方案相比于传统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而言,其装置占用空间要小。并且,从受力角度分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圆柱体或者椭圆柱体结构设计,装置主体侧壁受力较为均匀,由于不会存在局部受力集中的问题,装置主体在运行时的损坏几率就会大幅度降低。尤其是对于装置主体上的焊缝部位,由于受力均匀,可以降低焊缝部位受力集中而出现裂缝情况出现的几率。出现的几率。出现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净化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干法活性炭脱硫脱硝系统是一种应用于钢铁冶金、发电等行业的烟气处理装置,其使用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对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烟气净化的目的。活性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使用活性炭再生装置对其进行处理,使得活性炭吸附的有害物质从活性炭中脱离以便于活性炭能够被再次利用。
[0003]请参考图1至图6,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活性炭再生装置的机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

A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B

B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沿C

C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沿D

D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沿E

E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04]在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活性炭再生装置结构如下: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料区a、加热区b、脱气区c、冷却区d以及下料区e,上述各区的横截面均为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上料区(1)、加热区(2)、脱气区(3)、冷却区(4)以及下料区(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为柱体结构;所述上料区、所述加热区、所述脱气区、所述冷却区以及所述下料区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且均为圆形或椭圆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上料区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6),于所述上料区内设置有落料分布器(7);沿落料方向,所述落料分布器为口径渐扩的斗状结构;所述落料分布器的小口端与所述进料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落料分布器同轴;所述落料分布器的小口端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料口的直径,所述落料分布器的小口端用于物料在落料分布器的内部落料,所述落料分布器的小口端与所述进料口之间的间隙形成外落料间隙、用于物料在落料分布器的外侧面上进行落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料区内并位于所述落料分布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落料挡板组件(8),所述第一落料挡板组件包括有第一横立筋挡板以及第一纵立筋挡板,所述第一横立筋挡板与所述第一纵立筋挡板在水平面内纵横交错布置并形成多个上料区落料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加热区内设置有第一上安装盘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上安装盘下方的第一下安装盘,于所述第一上安装盘上开设有第一对接孔,于所述第一下安装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对接孔在竖直方向上对应的第二对接孔,在所述第一对接孔与所述第二对接孔之间设置了用于物料流通、加热的加热管(9),所述加热管在所述加热区内布置有多个,相邻的所述加热管之间形成有用于热气流流通的加热气流流通间隙;位于所述加热区,于所述装置主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热气流进口以及热气流出口,所述热气流进口靠近所述加热区的底部设置,所述热气流出口靠近所述加热区的顶部设置;于所述加热区内部设置有多个热气流隔板(10),所述热气流隔板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并形成有S形的对冲流道、用于热气流在S形流动路径上流通、且热气流的流动方向与物料的下料方向对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脱气区内并位于所述第一下安装盘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落料挡板组件(11),所述第二落料挡板组件包括有第二横立筋挡板以及第二纵立筋挡板,所述第二横立筋挡板与所述第二纵立筋挡板在水平面内纵横交错布置并形成多个脱气区落料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性炭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脱气区,并在所述装置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明徐增强邓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航泰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