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659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涉及生土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两端插设在生土层内,所述底板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垫石,所述垫石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直支撑板和弧支撑板,所述直支撑板和所述弧支撑板的侧端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条,所述直支撑板和所述弧支撑板的前后端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槽和插条;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底板做底部铺垫,加强地基承载力;设置垫石支撑直支撑板,且垫石镶嵌在生土层内,减少直支撑板对底板的剪力,延长使用寿命;设置凹槽和凸条配合、插槽和插条配合增加支撑板的支撑牢固性,增加使用的安全系数。增加使用的安全系数。增加使用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土建筑加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土建筑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村镇地区,其具有代表性的有云南生土民居、新疆的回族民居、西北的汉族民居和福建的土楼等,纵然生土建筑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其本身的抗震性能较其他结构仍有不足,据历次地震灾害调查结果显示,在遭受地震时,村镇地区的生土建筑房屋受损率极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生土墙体开裂或倒塌,究其原因,是因为村镇地区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上较城市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差很多,再加上村镇房屋在建造时从材料选择,地基选址到建造方式都是根据当地民俗经验自行建造,而没有标准的规范作为指导,导致诸多地方达不到抗震设计目标,所以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提升村镇地区生土建筑的安全性能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包括底板和生土层,所述底板两端插设在生土层内,所述底板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垫石,所述垫石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直支撑板和弧支撑板,所述直支撑板和所述弧支撑板的侧端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条,所述直支撑板和所述弧支撑板的前后端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槽和插条;所述直支撑板竖直叠放设置,相邻的所述直支撑板之间上下通过所述凹槽和所述凸条配合连接,相邻的所述直支撑板之间前后通过所述插槽和所述插条配合连接;两侧的所述直支撑板上方支撑有由若干所述弧支撑板拼成的拱形结构,相邻的所述弧支撑板之间上下通过所述凹槽和所述凸条配合连接,相邻的所述弧支撑板之间前后通过所述插槽和所述插条配合连接;所述弧支撑板与直支撑板之间通过所述凹槽和所述凸条配合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生土层之间填充有填充层,所述支撑板表面涂有饰面层。
[0006]优选的:所述垫石对应所述直支撑板设置有卡槽。
[0007]优选的:所述垫石镶嵌在所述生土层内。
[0008]优选的:所述填充层为混凝土粘结层。
[0009]优选的:所述饰面层为石灰面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底板做底部铺垫,加强地基承载力;设置垫石支撑直支撑板,且垫石镶嵌在生土层内,减少直支撑板对底板的剪力,延长使用寿命;设置凹槽和凸条配合、插槽和插条配合增加支撑板的支撑牢固性,增加使用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的支撑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的支撑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6]1、底板;2、垫石;3、填充层;4、直支撑板;5、饰面层;6、弧支撑板;7、凹槽;8、凸条;9、插槽;10、插条;11、生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包括底板1和生土层11,底板1两端插设在生土层11内,底板1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垫石2,垫石2用来支撑,垫石2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用来支撑加固;支撑板包括直支撑板4和弧支撑板6,直支撑板4和弧支撑板6的侧端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7和凸条8,凹槽7和凸条8用来加固连接,直支撑板4和弧支撑板6的前后端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槽9和插条10,插槽9和插条10用来加固连接;直支撑板4竖直叠放设置,相邻的直支撑板4之间上下通过凹槽7和凸条8配合连接,相邻的直支撑板4之间前后通过插槽9和插条10配合连接;两侧的直支撑板4上方支撑有由若干弧支撑板6拼成的拱形结构,相邻的弧支撑板6之间上下通过凹槽7和凸条8配合连接,相邻的弧支撑板6之间前后通过插槽9和插条10配合连接;弧支撑板6与直支撑板4之间通过凹槽7和凸条8配合连接;支撑板和生土层11之间填充有填充层3,填充层3用来连接,支撑板
表面涂有饰面层5,饰面层5用来加固和装饰;垫石2对应直支撑板4设置有卡槽;垫石2镶嵌在生土层11内;填充层3为混凝土粘结层,增加支撑板与生土层11间的连接;饰面层5为石灰面层,在加固同时增加美感。
[0021]工作原理:使用时,在挖出的窑洞底面铺设底板1,将垫石2分别镶嵌在底板1两端位置的生土层11内,将直支撑板4叠放在垫石2上,直支撑板4和弧支撑板6贴生土层11拼装,之间向生土层11和支撑板之间填充填充层3,保证支撑板的压力,设置支撑板表面的饰面层5,加强牢固性之外,增加美观度。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土建筑的加固装置,包括底板(1)和生土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两端插设在生土层(11)内,所述底板(1)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垫石(2),所述垫石(2)上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直支撑板(4)和弧支撑板(6),所述直支撑板(4)和所述弧支撑板(6)的侧端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凹槽(7)和凸条(8),所述直支撑板(4)和所述弧支撑板(6)的前后端面均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槽(9)和插条(10);所述直支撑板(4)竖直叠放设置,相邻的所述直支撑板(4)之间上下通过所述凹槽(7)和所述凸条(8)配合连接,相邻的所述直支撑板(4)之间前后通过所述插槽(9)和所述插条(10)配合连接;两侧的所述直支撑板(4)上方支撑有由若干所述弧支撑板(6)拼成的拱形结构,相邻的所述弧支撑板(6)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银河孟祥礼刘传通李冰杰李国豪张柏恩葛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