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5777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槽型钢板、三角加劲肋、叉形钢板条、木螺丝等;加固过程包括将预留好孔洞的横向槽型钢板及竖向槽型钢板之间进行焊接处理,并将三角加劲肋焊接在钢板相应位置,而后将其放置在梁柱节点对应位置,再利用木螺丝通过槽型钢板及叉形钢板条上预留的孔洞旋进木材,将加固件固定即可,全过程组装方便,效率高。槽型钢板在端部弯折成直角使得整体成槽型以便卡在梁柱上,叉形钢板条连接上下加固件,使得整个加固件整体性强,利用木螺丝通过预留孔洞旋进木材,能同时提供抗拉及抗剪能力,加固效果明显。该连接件整体性强,装配化程度高,组装简便,对木材损坏小。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建筑结构加固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木结构在我国应用的非常广泛,经过了历代的演变,建筑技术的日趋成熟,出现了多种多样连接构造形式,形成了“南穿斗,北抬梁”的基本格局。在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木材就地取材方便,建造成本较低,同时村民具有丰富的建造经验,使得现今仍存在大量的木结构建筑。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这些建造出来的木结构建筑大多在结构设计与节点连接处存在缺陷,从而抗震性能较差,有时甚至出现“小震大害”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0003]震后灾害现场表明,木结构建筑主要出现了构件损坏,节点破坏,整体倒塌等破坏形式,其中又以节点破坏最为常见。传统木结构的节点形式主要采用榫卯节点,其在地震中经常发生拔榫、折榫,产生变形等破坏,故亟需对木结构节点进行有效的加固。
[0004]传统加固木结构节点的方法主要有扁钢加固、扒钉加固及碳纤维加固等,这些加固方式大多是从增加木结构节点刚度出发,增强节点抗剪和抗拔出能力,但这些加固方式也有一定的限制,扒钉加固和扁钢加固需要在木结构中贯穿螺栓,对木材损害较大,极大的影响木结构整体强度,碳纤维加固需要结构胶将其固定,只适用于一些损坏程度较小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木结构节点加固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木结构节点加固构件中存在的施工难度大、造价成本高、对木结构损坏程度较高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包括木柱(1),木梁(2),横向槽型钢板(3),竖向槽型钢板(4),三角加劲肋(5),叉形钢板条(6),抗拔木螺丝(7)及抗剪木螺丝(8)。首先在横向槽型钢板(3)、竖向槽型钢板(4)及叉形钢板条(6)相应位置为木螺丝穿孔预留孔洞,横向槽型钢板(3)与竖向槽型钢板(4)之间进行焊接处理,并将其放置在木柱(1)和木梁(2)的对应位置,再将三角加劲肋(5)焊接在钢板相应位置处,最后利用抗拔木螺丝(7)及抗剪木螺丝(8)通过预留的孔洞旋进木材,将横向槽型钢板(3)、竖向槽型钢板(4)和叉形钢板条(6)固定即可。
[0007]所述的木柱(1)及木梁(2)采用通常的松木或杉木制成,根据需求制作相关尺寸,木梁(2)截面宽度小于或等于与之贴齐的木柱宽度,可以采用常见的透榫、半榫等连接形式。具体情况见图1
[0008]所述的横向槽型钢板(3)及竖向槽型钢板(4)采用Q345级热轧钢材,厚度为2mm,制
成与木构架相匹配的尺寸,横向槽型钢板(3)与木梁相匹配,竖向槽型钢板(4)与木柱相匹配,两者之间进行焊接处理,角度与梁、柱的角度相同。横向槽型钢板(3)与竖向槽型钢板(4)在端部处弯折成直角使整体成槽型,再在相应的位置预留孔洞,方便后续木螺丝贯通与木构架连接。具体情况见图5
[0009]所述的三角加劲肋(5)采用Q345级热轧钢材,厚度为3mm,加劲肋边长不超过槽型钢板的高度,布置在槽型钢板两边的中心位置,将两者接触面进行打磨、焊接处理,在焊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焊缝的质量。具体情况见图6
[0010]所述的叉形钢板条(6)采用Q345级热轧钢材,它主要是用来连接上下加固件,将上部竖(横)向槽型钢板与下部横(竖)向槽型钢板相连,加强构件的整体性。其尺寸大小与槽型钢板相配套,加固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节,最后利用木螺丝旋进木材,将其与槽型钢板一起固定即可,具体情况见图1及图7
[0011]所述的抗拔木螺丝(7)和抗剪木螺丝(8)上有木螺钉用螺纹,相关规格根据所需加固的木构架来定,利用木螺丝贯通槽型钢板直接旋入木质构件中,将加固件与木构架固定。具体情况见图1
[001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及其制作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0013]第一步:在工厂车间加工槽型钢板(3)(4),首先购买成品热轧钢,根据所需加固的木构架尺寸,进行切割、打磨制成槽型钢板,所需的槽型钢板端部弯折成直角,而后在钢板上预留孔洞,并将孔洞边缘打磨平整,以便后续木螺丝贯通,横向槽型钢板(3)与木梁的尺寸相匹配,竖向槽型钢板(4)与木柱的尺寸相匹配。
[0014]第二步:将横向槽型钢板(3)与竖向槽型钢板(4)需接触面进行打磨,并进行焊接处理,严格控制焊缝的质量。
[0015]第三步:在工厂车间加工三角加劲肋(5)及叉形钢板条(6),购买成品热轧钢,进行切割、打磨制作成三角加劲肋及叉形钢板条,而后将三角加劲肋与槽型钢板需接触面进行打磨,并进行焊接处理。在制成的叉形钢板条上相应位置预留孔洞,将其边缘位置打磨平整。
[0016]第四步:购买所需规格的抗拔木螺丝(7)及抗剪木螺丝(8),将已经组装好的加固件安装在木构架的相应位置,利用螺丝刀将木螺丝旋进木构架中,将其固定牢固,制作及安装过程完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及其制作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0018]1.装配化程度高,施工安装便利。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加固装置需要的构件数量少,可在工厂提前预制,安装时将槽型钢板接触面打磨平整,进行焊接处理,同时将三角加劲肋与槽型钢板接触面进行打磨、焊接处理,最后利用螺丝刀将木螺丝通过槽型钢板上预留的孔洞,旋进木构架,将其固定牢固即可。
[0019]2.对木材损坏程度较小。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加固装置在组装好加固件后,将其放置在指定位置,只需利用螺丝刀将木螺丝旋进木构架以固定加固件,不需要贯通木材,对节点区域损坏较小,能很好的保持木材的基本性能。
[0020]3.整体性强,能同时提供抗拉和抗剪能力,承载力提高明显。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加固装
置利用卡槽式的加固构件,在钢板端部弯折成直角使之卡在梁柱上,并通过叉形钢板条将上下部加固件连接,利用木螺丝旋进木材将叉形钢板条与加固件固定。卡槽式加固件整体性强,在木梁的上下面及与木梁相对的木柱正面布置的木螺丝可以给梁柱节点提供抗拉能力,在梁柱侧面槽型钢板的端部布置的木螺丝可以给加固件提供抗剪能力。
[0021]4.三角加劲肋设置在槽型钢板中心位置,承当梁托木作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加固装置在槽型钢板中心、梁柱交接处设置三角加劲肋,该加劲肋减少梁的跨距,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提高梁端部的抗剪能力。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槽型钢板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三角加劲肋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木柱(1),木梁(2),横向槽型钢板(3),竖向槽型钢板(4),三角加劲肋(5),叉形钢板条(6),抗拔木螺丝(7)及抗剪木螺丝(8);首先在横向槽型钢板(3)、竖向槽型钢板(4)及叉形钢板条(6)相应位置为木螺丝穿孔预留孔洞,横向槽型钢板(3)与竖向槽型钢板(4)之间进行焊接处理,并将其放置在木柱(1)和木梁(2)的对应位置,再将三角加劲肋(5)焊接在钢板相应位置处,最后利用抗拔木螺丝(7)及抗剪木螺丝(8)通过预留的孔洞旋进木材,将横向槽型钢板(3)、竖向槽型钢板(4)和叉形钢板条(6)固定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横向槽型钢板(3)和竖向槽型钢板(4),在端部弯折成直角,使之能卡在梁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横向槽型钢板(3)和竖向槽型钢板(4),上需在对应的位置预留孔洞,方便后续木螺丝穿过固定加固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横向槽型钢板(3)与竖向槽型钢板(4)在接触面需打磨平整,然后进行焊接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构架节点加固的卡槽式L形带加劲肋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三角加劲肋(5)边长不超过横向槽型钢板(3)和竖向槽型钢板(4),的高度,布置在槽型钢板的中心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宏英金运建曹万林梁旭张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