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径加热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99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变径加热圈,用于安装在被加热体内,并与被加热体内壁面进行导热接触,可变径加热圈包括:由若干个加热片围合而成的加热圈本体以及设置在各相邻加热片围合缝隙处的涨紧装置;涨紧装置包括能够相对于加热圈本体沿轴向移动的调节部件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加热片端部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调节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在受到沿轴向的动力时推动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二连接部。通过在加热圈本体开口处增加涨紧装置,不仅使相邻加热片相配合连接,还通过将调节螺栓的轴向位移转换成第一连接部的周向和径向位移,实现调节加热圈本体直径的目的,将加热圈本体贴紧在被加热体的内壁上,不浪费加热圈的热能,延长加热圈的使用寿命。加热圈的使用寿命。加热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径加热圈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管材成型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径加热圈。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塑料管材多采用管材挤出成型设备,通过将高分子物料熔融后挤出,最后冷却成型制成管材。管材成型模具(如PE模具)的加热方式有外表面加热和内部加热;外表面加热一般通过陶瓷或云母加热圈包绕在外模套的外表面,内部加热则一般是将铸铝加热圈放置在芯模内部进行加热;铸铝加热圈不容易损坏,还可以通水冷却。目前,直径小的PE模具,都使用做成整圆的铸铝加热圈;直径大的PE模具,需要外形尺寸大的铸铝加热圈,这种大尺寸的铸铝加热圈很难在模具内部进行整体安装,而且还会遇到无法贴紧模具内壁的问题,这样往往造成加热圈的热能浪费,加热圈也容易烧坏,减少了加热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刚性加热圈外径无法贴合被加热筒的内壁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径加热圈,用于安装在被加热体内,并与被加热体内壁面进行导热接触,所述可变径加热圈包括:由若干个加热片围合而成的加热圈本体以及设置在各相邻所述加热片围合缝隙处的涨紧装置;所述涨紧装置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的加热圈本体沿轴向移动的调节部件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加热片的端部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的调节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在受到沿轴向的动力时推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的第二连接部。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件具有同时沿径向和周向变化的滑动面,所述的调节部件具有与所述的滑动面抵接的接触部;当所述的调节部件沿轴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的加热圈本体时,所述的接触部能够沿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滑动面移动。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调节部件螺纹连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上。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调节部件包括一对调节螺栓。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滑动面为圆弧面或斜面。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缺口,所述凸起与所述缺口相配合。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圈本体通过铝合金浇铸而成。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圈还包括若干个电加热管组件,所述的若干个电加热管组件设置在加热圈本体内,被配置成通电后发热并加热所述的加热圈本体。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各所述涨紧装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一体形成在至少两个所述的加热片相邻的端部上。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的加热片的长度和弧度一致。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在加热圈本体开口处增加涨紧装置,不仅使相邻加热片相配合连接,还通过将调节螺栓的轴向位移转换成第一连接部的周向和径向位移,实现调节加热圈本体直径的目的,将加热圈本体贴紧在被加热体的内壁上,不浪费加热圈的热能,延长加热圈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安装在被加热体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0019]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0021]图6为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或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然而,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者在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施。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但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脱离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或实现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形状、构造和特性。
[0023]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4]此外,本技术中,诸如“在
……
之下”、“在
……
下方”、“在
……
下”、
ꢀ“
下”、“在
……
上方”、“上”、“在
……
之上”、“左”、“右”等的空间相对术语,由此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其它)元件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括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随后将被 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以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 地解释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
[0026]本技术为一种可变径加热圈,用于设置在被加热体4的内部,对被加热体4进行加热。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1、涨紧装置2和若干个电加热管组件3,加热圈本体1的外表面紧贴被加热体4的内壁面。加热圈本体1由若干个弧度和长度相同的加热片11围合而成,加热圈本体1通过铸造铝合金浇铸而成。若干个电加热管组件3设置在加热圈本体1内,电加热管组件3能够在通电后发热以达到加热加热圈本体1的目的。
[0027]如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加热圈本体1由两个半圆形的加热片11通过涨紧装置2围成,两个加热片11以上下相对的形式布置在被加热体4的内部。
[0028]一对涨紧装置2设置在两个加热片11的左右端部处,涨紧装置2包括能够相对于加热圈本体1沿轴向移动的一对调节螺栓23以及分别设置在两个加热片11相邻端部处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分别一体形成在两个加热片11相邻的端部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可以以其他类型或组合(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径加热圈,用于安装在被加热体(4)内,并与被加热体(4)内壁面进行导热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径加热圈包括:由若干个加热片(11)围合而成的加热圈本体(1)以及设置在各相邻所述加热片(11)围合缝隙处的涨紧装置(2);所述涨紧装置(2)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的加热圈本体(1)沿轴向移动的调节部件以及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加热片(11)的端部处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所述的调节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在受到沿轴向的动力时推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远离所述的第二连接部(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径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中的至少一个部件具有同时沿径向和周向变化的滑动面,所述的调节部件具有与所述的滑动面抵接的接触部;当所述的调节部件沿轴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的加热圈本体(1)时,所述的接触部能够沿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或第二连接部(22)的滑动面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径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部件螺纹连接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21)或第二连接部(22)中的一个上。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潮柳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