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封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330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设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封识,其封识锁体为一次性锁体,由锁体,前端弹子,弹簧,后端弹子,锁扣,塞子,电子标签和外壳封装构成;锁体的纵剖面是H形变体,双侧分别设纵向通孔,中间设横向通孔;横向通孔内设前端弹子,弹簧和后端弹子,圆台形前端弹子的小径段与变径孔间隙配合,大径段与横向通孔间隙配合;圆柱形后端弹子外周与横向通孔间隙配合;弹簧两端分别与前端弹子和后端弹子接触;锁扣圆柱形,弯曲成两臂不等长的U形,两臂设凹槽,U形开口端向下分别与纵向通孔间隙配合;塞子与侧壁通孔过盈配合;电子标签设置在锁体的侧面;外壳将锁体整体包覆成一体。封识闭合后不能再动,否则将整体破坏。数据信息非接触式传递,提高通关效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钢卡(钢扣)封识范畴,特别涉及一种设置无 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封识(锁具)。
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简称RFID)是一种通过 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整个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以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的 物体和单个非常具体的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由于它采用无线电射频,可以透过外 部材料读取数据,而且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别;除更方便快捷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 点是存储信息量非常大。现有技术中,原来主要用于野生动物的跟踪、公路和停车收费等有限领域,因此鲜为人 知。现在这项技术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和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领域 (国外已经有RFID智能监狱管理系统)。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规模不 断扩大,射频识别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主要由带有(chip)芯片的电 子标签、(writer-reader)读写器、通讯系统等部分组成。主要工作原理是电子标签进入读 写器发射电磁波的磁场后,接受无线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 片中的数据信息,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现有技术中海关通关采用的封识已经从传统的钢卡(钢扣)封识,逐步过渡到一次性封 识(锁具)阶段;即采用塑料或类似的材料制作外壳,内部设计锁扣和弹子,当锁扣闭合后, 正常不能打开,只有破坏封识的外壳才能打开;这种封识产品只是通过结构的设计实现一次 性使用,没有太多的功能。也有的改进为在封识外壳上采用印刷、激光烧灼、机械雕刻等方 式加载信息,用来标志货物或集装箱的编号。但是,这种它们实际上不能防止复制,经常有 的集装箱或者包装中的货物被盗现象;另外在封识外壳上加载的信息,数据记载的信息量少, 而且统计起来效率低下,增加了海关通关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将电子标签与一次性封识(锁具)结合,制造一种设置无线射 频识别标签的封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研制一种设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封识,包括封识锁体,其特征是 所述的封识锁体设置为一次性锁体,由锁体l,前端弹子2,弹簧3,后端弹子4,锁扣5,塞子6,电子标签7和外壳8封装构成一体;其中,所述的一次性锁体1的纵剖面,是H形变体,双侧分别设置纵向通孔9-l和9-2,中间横 向通孔10的一端经变径孔11与纵向通孔9-1贯通,其另一端经侧壁通孔12穿透纵向通孔9-2的侧壁;所述的前端弹子2圆台体,设置在横向通孔10内,其小径段13与变径孔11间隙配合, 其大径段14与横向通孔10间隙配合;所述的后端子4圆柱体,设置在横向通孔10内,其外周与横向通孔10间隙配合;所述的弹簧3设置在横向通孔10内,其两端分别与前端弹子2的大径段14,和后端弹子4的一端接触;所述的锁扣5是圆柱体弯曲成两臂不等长的U形,短臂端15设置凹槽16-1,长臂17对 应位置设置凹槽16-2, U形开口端向下分别与纵向通孔9-l和9-2间隙配合; 所述的塞子6与侧壁通孔12,过盈配合;所述的电子标签7设置在锁体1的侧面;所述的外壳8将锁体1整体包覆,封装构成一体。上述的设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封识,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子标签8,是由基材层,天线 层和集成芯片层叠压复合构成的植入芯片INLAY,天线层和集成芯片层电连接。上述的设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封识,其特征是所述的植入芯片INLAY是RFID芯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其优点是(1) 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封识标签可以实现货物从装入集装箱或特定包装、通关统 计、过程监管、到岸检验、货物通关信息的共享等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2) 把传统的封识结构与电子标签的封装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增加封识产品诸多 功能,拓宽封识产品的更多用途,比如金融系统票据的封存管理、试巻的管理、机密文件的 封存管理、个人贵重物品的封存管理等,凡是涉及需要封存管理的物品都可以采用类似的 RFID无线射频识别封识电子标签来封存。(3) 对于海关通关环节的管理来说,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信息 管理手段,提高通关的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提高社会效益。(4) 即使在通关过程中出现货物被盗、调包等现象,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査明真相, 减少海关责任,最大限度的保护商家的权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开启状态); 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闭合状态); 图3是本技术主要零部件分解结构举例示意图; 图4是锁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 式图中,l一次性锁体;2前端弹子;3弹簧;4后端弹子;5锁扣;6塞子;7电子标签; 8外壳;9-1 一个纵向通?L; 9-2另一个纵向通孔;IO中间横向通孔;11变径孔;12侧壁通孔; 13前端弹子的小径段;14前端弹子的大径段;15锁扣的短臂端;16-1、 16-2锁扣臂上的凹 槽,17锁扣长臂。参见图l、图2和图3,注塑技术生产锁体l、外壳8和塞子6;材料可用例如ABS、聚碳酸酯、PVC、聚砜等工程塑料,使用开好的模具在注塑机上完成制作;前端弹子2、后端弹子4和锁扣5,例如可以采用有镀层的Q235碳素结构钢,机加工制 作;弹簧3市售商品;电子标签7,市售商品或自制,植入芯片INLAY由印刷在PE膜上的导电银浆及芯片(chip) 组成;根据需要,工作频率可以选择13.56MHZ、 433MHZ、 860-960MHZ、 2.4GHZ或5.8GHZ 等多种;根据工作状态,可以选择主动标签或者被动标签;根据封识的整体设计可以选择不 同尺寸的植入芯片INLAY。采用的芯片INLAY的尺寸,要与封识整体的封装协调一致,不能影响电子标签读取数据的距离和速度。首先组装封识内部机械部分,即锁具部分,将前端弹子2、弹簧3和后端弹子4、从敞开 的侧壁通孔12处依次装入中间横向通孔10,使前端弹子的小径段13从变径孔11伸出;然 后将塞子6堵住侧壁通孔12处;再将锁扣长臂17插入纵向通孔9-2,锁体组装就绪;其次,通过超声波或者化学溶剂或者胶粘剂等方式,将电子标签7,固定到锁体l侧面; 把植入芯片与封识的锁具封装成一体。最后,将外壳8通过化学粘合剂或者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粘贴到锁体外层,使外壳8将锁 体1整体包覆,封装构成一体;组装完成。制作RFID无线射频识别封识采用的芯片可以是带有UID号的,也可以是没有UID号的, 根据需要而定。带有UID号的INLAY具有唯一性,可以利用与之相匹配的读写器可以实现 非接触、不可视的信息传递,将读取的信息发送到计算机数据库,可以实现产品的通关管理、 信息的查询、跟踪等,利用电子标签可以读写的功能,对于某种产品在不同的阶段适时地写 入信息,上传至数据库,记录货物的通关状态。 一旦RFID封识遭到外力破坏,该UID号就 无法使用,UID号是无法复制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防止货物被盗、换货调包等不法行为。 即使在通关过程中出现货物被盗、调包等现象,也容易査实出现问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封识,包括封识锁体,其特征是:    所述的封识锁体设置为一次性锁体,由锁体(1),前端弹子(2),弹簧(3),后端弹子(4),锁扣(5),塞子(6),电子标签(7)和外壳(8)封装构成一体;    其中,    所述的一次性锁体(1)的纵剖面,是H形变体,双侧分别设置纵向通孔(9-1)和(9-2),中间横向通孔(10)的一端经变径孔(11)与纵向通孔(9-1)贯通,其另一端经侧壁通孔(12)穿透纵向通孔(9-2)的侧壁;    所述的前端弹子(2)圆台体,设置在横向通孔(10)内,其小径段(13)与变径孔(11)间隙配合,其大径段(14)与横向通孔(10)间隙配合;    所述的后端弹子(4)圆柱体,设置在横向通孔(10)内,其外周与横向通孔(10)间隙配合;    所述的弹簧(3)设置在横向通孔(10)内,其两端分别与前端弹子(2)的大径段(14),和后端弹子(4)的一端接触;    所述的锁扣(5)是圆柱体弯曲成两臂不等长的U形,短臂端(15)设置凹槽(16-1),长臂(17)对应位置设置凹槽(16-2),U形开口端向下分别与纵向通孔(9-1)和(9-2)间隙配合;    所述的塞子(6)与侧壁通孔(12),过盈配合;    所述的电子标签(7)设置在锁体(1)的侧面;    所述的外壳(8)将锁体(1)整体包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江巩坤石娜宋勇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