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利江专利>正文

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21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该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主要由车载电瓶、逆变电源、车载显示牌构成,逆变电源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车载电瓶相连接,逆变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车载显示牌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显示牌由框架、前板、显示模块、后板、锁紧器、压紧电极构成;在所述框架上设有凹槽,前板为透明的板状物,可嵌入框架的凹槽内;在前板与后板之间设有显示模块,后板通过合叶与框架的一侧相连接,锁紧器可以将后板定位在框架的凹槽内。(*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交车显示牌,特别涉及具有发光装置的显示牌。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公交车使用的显示牌大多采用灯箱式。这种显示牌存在亮度不匀、维修不方便、故障率高、结构笨重等问题,时常造成公交车夜间行使显示牌不亮,给需要乘车的人带来诸多不便。另外还有一种采用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显示牌,这种显示牌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耗电、不便维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该显示牌可以克服上述显示牌亮度不匀、维修不便、故障率高等缺陷,而且结构轻巧、成本低、耗电少。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主要由车载电瓶、逆变电源、车载显示牌构成,逆变电源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车载电瓶相连接,逆变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车载显示牌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显示牌由框架、前板、显示模块、后板、锁紧器、压紧电极构成;在所述框架上设有凹槽,前板为透明的板状物,可嵌入框架的凹槽内;在前板与后板之间设有显示模块,后板通过合叶与框架的一侧相连接,锁紧器可以将后板定位在框架的凹槽内;压紧电极固定在框架的前后两侧,对显示模块进行压紧定位并与显示屏及逆变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依次由模块前板、场致发光屏、模块后板构成,模块前板为透明的,在模块后板的前侧设有连接电极,连接电极与后侧的模块后板电极带连接,连接电极与场致发光屏相连接。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又一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电极为弹性簧片,压紧在显示模块的模块后板电极带上,并通过导线与逆变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另一特征在于场致发光屏依次由两层透明介质膜、发光层、介质层、背电极构成,在上透明介质膜和背电极面上还设有透明保护层。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另一特征在于框架由铝合金型材制成。由于场致发光屏是通过丝纺印刷技术制成,总厚度一般小于0.2毫米,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在不损坏电极的前提下,可任意裁剪或弯曲而不影响发光性能,它是一种平面发光的冷光源,不产生热量,耗电非常低,环保无任何污染。场致发光屏的寿命可达15000小时,耐潮湿、耐严寒、耐紫外线照射,是一种理想的发光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电路连接图。图2是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剖视图。图4a是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模块的正视图。图4b是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模块的左侧视图。图4c是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模块的后视图。图4d是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模块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的场致发光屏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主要由车载电瓶1、逆变电源2、车载显示牌3构成,逆变电源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车载电瓶1相连接,逆变电源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车载显示牌3相连接;其中,车载显示牌3由框架31、前板35、显示模块32、后板34、锁紧器33、压紧电极36构成;框架31由铝合金制成,在框架31上设有凹槽,前板为透明的板状物,可嵌入框架31的凹槽内;在前板35与后板34之间设有显示模块32,后板34通过合叶与框架31的一侧相连接,锁紧器33可以将后板定位在框架的凹槽内;压紧电极36为弹性簧片,固定在框架的前后两侧面上,压紧电极压紧在显示模块32的模块后板电极带324’上,并通过导线与逆变电源2的输出端相连接。如图4a~4d所示,显示模块32依次由模块前板321、场致发光屏322、模块后板323构成,模块前板是透明的,在模块后板的前侧设有连接电极324,连接电极与后侧的模块后板电极带324’相连接,连接电极324与场致发光屏322相连接。以下参照图5对场致发光屏的结构进行说明。场致发光屏322一般由5层组成两层透明介质层3221、发光层3222、介质层3223、背电极3224。为了保护场致发光屏,在本实施例中在场致发光屏两面增加了透明保护层,使得结构更为合理。由于场致发光屏是通过丝纺印刷技术制成,总厚度一般小于0.2毫米,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在不损坏电极的前提下,可任意裁剪或弯曲而不影响发光性能,它是一种平面发光的冷光源,不产生热量,耗电非常低,环保无任何污染。场致发光屏的寿命可达15000小时,耐潮湿、耐严寒、耐紫外线照射,是一种理想的发光源。它的发光基本原理是当场致发光屏接通交流远流,产生偏压电场,使发光中心电子激发成为激态反应,因为发光层及参杂物介质不同,产生不同高低能阶,能量一波的形式放出,所以能产生不同颜色的冷光。本技术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虽然主要应用于公交车的显示牌,但是,也可以用于广告显示牌等,只要结构与构思与本技术相同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主要由车载电瓶、逆变电源、车载显示牌构成,逆变电源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车载电瓶相连接,逆变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车载显示牌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显示牌由框架、前板、显示模块、后板、锁紧器、压紧电极构成;在所述框架上设有凹槽,前板为透明的板状物,可嵌入框架的凹槽内;在前板与后板之间设有显示模块,后板通过合叶与框架的一侧相连接,锁紧器可以将后板定位在框架的凹槽内;压紧电极固定在框架的前后两侧,对显示模块进行压紧定位并与显示屏及逆变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依次由模块前板、场致发光屏、模块后板构成,模块前板为透明的,在模块后板的前侧设有连接电极,连接电极与后侧的模块后板电极带连接,连接电极与场致发光屏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电极为弹性簧片,压紧在显示模块的模块后板电极带上,并通过导线与逆变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其特征在于场致发光屏依次由两层透明介质膜、发光层、介质层、背电极构成,在上透明介质膜和背电极面上还设有透明保护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其特征在于框架由铝合金型材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该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主要由车载电瓶、逆变电源、车载显示牌构成,逆变电源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车载电瓶相连接,逆变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车载显示牌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显示牌由框架、前板、显示模块、后板、锁紧器、压紧电极构成;在所述框架上设有凹槽,前板为透明的板状物,可嵌入框架的凹槽内;在前板与后板之间设有显示模块,后板通过合叶与框架的一侧相连接,锁紧器可以将后板定位在框架的凹槽内。文档编号B60R11/00GK266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公交车载快速置换模块式场致发光显示牌,主要由车载电瓶、逆变电源、车载显示牌构成,逆变电源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车载电瓶相连接,逆变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车载显示牌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显示牌由框架、前板、显示模块、后板、锁紧器、压 紧电极构成;在所述框架上设有凹槽,前板为透明的板状物,可嵌入框架的凹槽内;在前板与后板之间设有显示模块,后板通过合叶与框架的一侧相连接,锁紧器可以将后板定位在框架的凹槽内;压紧电极固定在框架的前后两侧,对显示模块进行压紧定位并与显示屏及逆变电源的输出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利江刘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蔡利江刘立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