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阀式注胚模具的开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79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胚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针阀式注胚模具的开模机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针阀式注胚模具,在生产注射成型后,需要将注胚模具中的成型物件取出,由于现有的注胚模具,在进行开模时,由于注胚模具自身重量,在开模时尤为费力且不便于将其打开,因此影响注胚模具的生产效的问题,其包括下模具板和上模具板,下模具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套筒,上模具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每个固定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延伸圆杆,每个延伸圆杆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滑动套筒活动插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现对塑注胚模具进行快速密封合,以及使得注胚模具得以快速便捷的开模处理。便捷的开模处理。便捷的开模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阀式注胚模具的开模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注胚模具
,具体为一种针阀式注胚模具的开模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射成型是先把塑料加入到注射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融,在注射机螺杆或柱塞的推动下,经喷嘴和模具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由于物理及化学作用而硬化定型成为注塑制品,注射成型由具有注射、保压(冷却)和塑件脱模过程所构成循环周期,因而注射成型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000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针阀式注胚模具,在生产注射成型后,需要将注胚模具中的成型物件取出,由于现有的注胚模具,在进行开模时,由于注胚模具自身重量,在开模时尤为费力且不便于将其打开,因此影响注胚模具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针阀式注胚模具的开模机构,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针阀式注胚模具,在生产注射成型后,需要将注胚模具中的成型物件取出,由于现有的注胚模具,在进行开模时,由于注胚模具自身重量,在开模时尤为费力且不便于将其打开,因此影响注胚模具的生产效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阀式注胚模具的开模机构,包括下模具板和上模具板,所述下模具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套筒,所述上模具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延伸圆杆,每个所述延伸圆杆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滑动套筒活动插接,每个所述延伸圆杆的外部均活动套接有支撑弹簧,所述下模具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衔接支板,两个所述衔接支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所述衔接支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八个衔接套板,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衔接套板为一组,其中两组所述衔接套板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升降支杆,另外两个组所述衔接套板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下压支杆,两个所述下压支杆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承接支板,两个所述衔接支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圆杆,每个所述支撑圆杆的外部均转动套接有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下压支杆的外部和两个升降支杆的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齿条滑板,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齿条滑板的一侧分别与传动齿轮的外壁啮合连接,两个所述衔接支板的一侧的轴心处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柱,所述电动伸缩柱内部液压支杆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承接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升降支杆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下压连板,两个所述下压连板的一侧均与上模具板的外壁相接触。
[0006]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均与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支撑弹簧的底端均与滑动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下压连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接板,两个所述下压连板均通过固接板与上模具板的外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下模具板的两侧均套接有防护套板,两个所述防护套板均与衔接支
板相套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下模具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液压开关,两个所述电动伸缩柱均通过液压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下模具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套板,每个所述升降支杆的底端均与相对应的限位套板相插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在工作中,通过在下模具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套筒,并在上模具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从而对四个延伸圆杆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将每个延伸圆杆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滑动套筒活动插接,并在每个延伸圆杆的外部均活动套接有支撑弹簧,使得每个支撑弹簧的顶端均与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支撑弹簧的底端均与滑动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上模具板进行弹性支撑,通过将上模具板与下模具板的一侧相接触,从而实现对塑注胚模具进行快速密封合并;
[0013]2)、通过在衔接支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四组衔接套板,从而分别对升降支杆和下压支杆进行滑动套接,配合在两个升降支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下压连板,使得下压连板与上模具板的外壁固定连接,再配合在两个下压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接支板,并将电动伸缩柱内部的液压支杆与承接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以及在两个齿条滑板之间设有传动齿轮,由此实现推动承接支板时,带动两个下压连板之间的上模具板向上移动,使得注胚模具得以快速便捷的开模处理。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下模具板;2、上模具板;3、固定板;4、滑动套筒;5、延伸圆杆;6、支撑弹簧;7、衔接支板;8、固接板;9、下压连板;10、承接支板;11、限位套板;12、升降支杆;13、下压支杆;14、衔接套板;15、电动伸缩柱;16、支撑圆杆;17、传动齿轮;18、齿条滑板;19、防护套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由图1

3给出,本技术包括下模具板1和上模具板2,下模具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套筒4,上模具板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3,每个固定板3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延伸圆杆5,每个延伸圆杆5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滑动套筒4活动插接,每个延伸圆杆5的外部均活动套接有支撑弹簧6,下模具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衔接支板7,两个衔接支板7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衔接支板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八个衔接套板
14,每两个相对应的衔接套板14为一组,其中两组衔接套板14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升降支杆12,另外两个组衔接套板14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下压支杆13,两个下压支杆13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承接支板10,两个衔接支板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圆杆16,每个支撑圆杆16的外部均转动套接有传动齿轮17,两个下压支杆13的外部和两个升降支杆12的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齿条滑板18,每两个相对应的齿条滑板18的一侧分别与传动齿轮17的外壁啮合连接,两个衔接支板7的一侧的轴心处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柱15,电动伸缩柱15内部液压支杆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承接支板10的顶部固定连接,每两个相对应的升降支杆12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下压连板9,两个下压连板9的一侧均与上模具板2的外壁相接触。
[0021]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每个支撑弹簧6的顶端均与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每个支撑弹簧6的底端均与滑动套筒4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上模具板2进行弹性支撑。
[0022]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两个下压连板9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阀式注胚模具的开模机构,包括下模具板(1)和上模具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套筒(4),所述上模具板(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板(3),每个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延伸圆杆(5),每个所述延伸圆杆(5)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滑动套筒(4)活动插接,每个所述延伸圆杆(5)的外部均活动套接有支撑弹簧(6),所述下模具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衔接支板(7),两个所述衔接支板(7)位于同一水平面,两个所述衔接支板(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八个衔接套板(14),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衔接套板(14)为一组,其中两组所述衔接套板(14)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升降支杆(12),另外两个组所述衔接套板(14)的内部均活动插接有下压支杆(13),两个所述下压支杆(13)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承接支板(10),两个所述衔接支板(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圆杆(16),每个所述支撑圆杆(16)的外部均转动套接有传动齿轮(17),两个所述下压支杆(13)的外部和两个升降支杆(12)的外部均固定套接有齿条滑板(18),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齿条滑板(18)的一侧分别与传动齿轮(17)的外壁啮合连接,两个所述衔接支板(7)的一侧的轴心处均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柱(15),所述电动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邝忠宝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合研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