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下控制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汽车前下控制臂。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下控制臂,又名摆臂,是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前下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其作用是:
[0003]1、连接轮毂与车身,并与其他部件一起对车轮进行约束、导向,使车轮在行驶中有合适的参数,保证行车操稳型,减少轮胎偏磨。
[0004]2、与弹簧、减震器等部件一起承受、传递车身重力。
[0005]3、承受车辆加速、制动的纵向力,转向时的横向力。
[0006]传统的控制臂通常为实心部件,例如公告号为CN208558920U的专利申请即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悬架的前控制臂,该控制臂即为实心结构,其截面为M型或者工字型结构。而随着车辆轻量化设计需求,冲压扣合的控制臂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例如公告号为CN206589593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前下控制臂,该控制臂即使采用上下两半冲压件扣合焊接而成,此种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重量,但是扣合搭接部位长,焊缝长度长,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所述第一主体部(1)和第二主体部(2)均为管成型件,所述第一主体部(1)包括用于连接球销的第一连接端和设置有第一衬套(3)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主体部(1)为扁平的弯曲结构,所述第一主体部(1)沿周向依次包含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三表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与第四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的宽度均大于第二表面和第四表面的宽度,所述第二表面位于弯曲结构的外侧,所述第四表面位于弯曲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主体部(2)的外端设置有第二衬套(4),所述第二主体部(2)的内端与第一主体部(1)的中部连接段(106)相焊接,且第二主体部(2)的内端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的第二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连接端设置有球销连接区(107),所述球销连接区(107)内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对应的管壁相贴合,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两侧为空心凸起结构(108),所述空心凸起结构(108)包绕于球销连接区(107)边沿,所述连接区内设置有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连接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从外到内包含有第一节段(101)和第二节段(102);所述第一节段(101)的第一表面为凸面结构,所述第一节段(101)的第二表面为凹面结构,所述第二节段(102)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凹面结构,所述第二节段(102)的连接区从外至内逐渐缩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冰,陈正康,郝锌,陈海,孙伟元,陈志洋,浦吕春,田欢乐,谭英杰,王晓东,胡洪,胡礼,陈磊,姜煜,卢小勇,敬颐明,曾波,叶家富,张远华,侯娟,杨权,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