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965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基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埋设外护筒;开始第一次冲孔,第一次冲孔至溶洞顶部上方的第一预设位置;沿桩基外周进行高压旋喷桩;下入内护筒,内护筒设置在外护筒中;采用振动锤冲破溶洞顶部,泥浆流进溶洞中,延长内护筒至溶洞底部的第二预设位置;重新配置泥浆,开始第二次冲孔,第二次冲孔至第七步骤溶洞底部的第二预设位置;放入钢筋笼,浇筑钢筋混凝土。该方法采用高压旋喷桩可加固覆盖层中软弱的土层,可增强其土层的强度,使得覆盖层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降低了桩基在岩溶发育区遇到溶洞时的塌孔率,可有效保证了施工机械及地表构筑物安全。效保证了施工机械及地表构筑物安全。效保证了施工机械及地表构筑物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基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桩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日益发展成熟,但是建筑的安全性能依旧是建筑领域中不断追求的目标。
[0003]一般的建筑工程开始前都需要进行桩基施工奠定建筑的基础。但是,随着面临的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多样,施工环境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常见的施工环境情况有离居民区较近,土地松软、地质条件差,溶洞密集等,所以桩基施工面临着严峻的施工问题。
[0004]而在桥梁的桩基施工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在击穿溶洞时,导致溶洞坍塌,进而导致溶洞上方的地面发生塌陷,甚至有可能引发周边居民楼的开裂倒塌,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桩基施工方法,能够增强桩基周围土层的强度,降低桩基在岩溶发育区遇到溶洞时的塌孔率,保证了施工机械及底表建筑物的安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桩基施工方法,所述桩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埋设外护筒;第二步骤:开始第一次冲孔,第一次冲孔至溶洞顶部上方的第一预设位置,停止第一次冲孔;第三步骤:沿桩基外周进行高压旋喷桩,进行覆盖层泥沙固结;第四步骤:下入内护筒,所述内护筒设置在所述外护筒中;第五步骤:采用振动锤冲破所述溶洞顶部,泥浆流进所述溶洞中,延长所述内护筒至所述溶洞底部的第二预设位置;第六步骤:重新配置所述泥浆,开始第二次冲孔,所述第二次冲孔至所述溶洞底部的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停止第二次冲孔;第七步骤:放入钢筋笼,浇筑钢筋混凝土。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桩基施工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桩基施工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桩基施工方法,先是采用了冲孔钻机打孔至所述溶洞顶部上方两米的位置,然后再下入所述内护筒,接着在所述内护筒周边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进而稳定住了覆盖层,紧接着采用所述振动锤将所述内护筒下沉冲破所述溶洞并埋设到所述溶洞底部,最后才放入钢筋笼并浇筑钢筋混凝土。采用高压旋喷桩可加固覆盖层中软弱的土层,可增强其土层的强度,使得覆盖层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降低了桩基在岩溶发育区遇到溶洞时的塌孔率,可有效保证了施工机械及地表构筑物安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步骤后还包括第八步骤:在所述外护筒与所述内护筒之间进行高压旋喷桩,进行回填土层泥沙固结。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七步骤之后还包括第九步骤:拔除所述外护筒,保留所述内护筒。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第一次冲孔至距离溶洞顶两米的位置。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第二次冲孔至距离所述溶洞底部表面两米的位置。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护筒的壁厚为10厘米至18厘米。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护筒的筒顶外侧、筒底外侧和所述内护筒中部外侧均设置有若干组加筋箍。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组所述加筋箍包括至少两根所述加筋箍,两根所述加筋箍之间距离80毫米,每根所述加筋箍宽度为10毫米。
[001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桩基施工方法流程图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冲孔钻机冲孔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高压旋喷桩作业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入内护筒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内护筒冲破溶洞顶部并达到设计位置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次冲孔至设计标高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放入钢筋笼、浇筑钢筋混凝土和拔除外护筒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入内护筒时的俯视图;
[0025]图9为图5示出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护筒上、中、下部外侧的加筋箍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土层1、溶洞2;
[0029]冲孔钻机10、外护筒20、泥浆30、高压旋喷桩40、内护筒50、桩基60、加筋箍7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
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3]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参照图1,该桩基60施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0035]参照图2,第一步骤:埋设外护筒20。首先埋下的外护筒20在需要打孔的位置做一个定位,起到桩基60定位标记和初期防护的作用,便于后续下入内护筒50等工作件。
[0036]参照图2,第二步骤:开始第一次冲孔,第一次冲孔至溶洞2顶部上方的第一预设位置,停止第一次冲孔。在外护筒20的定位过后,锁定打孔的位置,即可利用冲孔钻机10在打孔的位置上打孔,打孔至溶洞2顶部的上方的第一预设位置即可停止打孔。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位置为一个随施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位置,可以是两米,也可以是三米,甚至还可以是一米。具体的位置根据溶洞2顶部所在的土层1的土质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即若土质较为松软,摩擦力较小且强度不高,则第一预设位置设计为较大的三米的距离,若土质较为坚硬且摩擦力较大,则第一预设位置设计为较小的两米,所以本实施例并不对第一预设位置做具体的限定,但需要满足打孔的时候,冲孔钻机10没有冲破溶洞2的顶部。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冲孔钻机10在进行冲孔工作时,在冲出的孔的位置空腔中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埋设外护筒;第二步骤,开始第一次冲孔,第一次冲孔至溶洞顶部上方的第一预设位置,停止第一次冲孔;第三步骤,沿桩基外周进行高压旋喷桩施工,进行覆盖层泥沙固结;第四步骤,下入内护筒,所述内护筒设置在所述外护筒内;第五步骤,采用振动锤冲破所述溶洞顶部,泥浆流进所述溶洞,延长所述内护筒至所述溶洞底部的第二预设位置;第六步骤,重新配置所述泥浆,开始第二次冲孔,所述第二次冲孔至所述溶洞底部的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停止第二次冲孔。第七步骤,放入钢筋笼,浇筑钢筋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骤后还包括第八步骤:在所述外护筒与所述内护筒之间进行高压旋喷桩,进行回填土层泥沙固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雪冬马玉龙刘振发田翀郑捷许文旺李晶赵宇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