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52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包括电机与电机座,所述电机左端设置有电机座,所述电机与电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座的左端设置有前罩,所述前罩下端右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点是机构简单紧凑,凸轮主轴采用多个螺旋槽轨道同步转动切换为移动安装板滑块的直线运动变距新思路方法,实现大范围多工位无级任意等分变距,控制灵活,精度高,无磨损寿命长,更耐用,安装应用更简单,凸轮主轴的螺旋槽轨道设计,是螺旋角度转动变为任意直线范围变距思路新颖。距思路新颖。距思路新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变距机构
,具体为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实现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为模组,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
[0003]在自动设备、机器人、多轴联动机构,特别是高精密多工位搬运、贴合、抓取、摆盘分拣等集成设备应用中,多工位联动机构结构复杂,机构繁琐,占空间大,笨重,效率低,成本高,寿命低,不易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解决了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包括电机与电机座,所述电机左端设置有电机座,所述电机与电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座的左端设置有前罩,所述前罩下端右侧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上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端设置有凸轮随动器,所述盖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滑块的相交处设置有凸轮主轴,所述凸轮主轴的右端设置有后罩。
[0008]优选的,所述前罩的组成包括有主动轮、连接轴、连接皮带与从动轮,所述连接轴的左端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皮带,所述连接皮带的下端设置有从动轮。
[0009]优选的,所述后罩的组成包括有第一感应器、感应片、轴承座与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的下端设置有感应片,所述感应片的下端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感应器。
[0010]优选的,所述前罩与后罩均为内部中空的箱型结构,所述前罩与后罩固定的对象不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上端表侧均设置有一个滑轨。
[0012]优选的,所述盖板为板状结构,所述盖板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两个连接孔。
[0013]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均为轮盘状结构,所述主动轮的尺寸小于从动轮的尺寸。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均为信号反馈感应机构,所述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分别实现原点信号和负限位信号反馈控制。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特点是机构简单紧凑,凸轮主轴采用多个螺旋槽轨道同步转动切换为移动安装板滑块的直线运动变距新思路方法,实现大范围多工位无级任意等分变距,控制灵活,精度高,无磨损寿命长,更耐用,安装应用更简单,凸轮主轴的螺旋槽轨道设计,是螺旋角度转动变为任意直线范围变距思路新颖;
[0018](2)、本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简洁紧凑,体积小,低噪音,全部是滚动传动无磨损,运行平稳噪声低,定位精度高,控制灵活,变距范围大,多工位同步,没有复杂的结构,扭力大,负载高,传动效率较高,制作成本低,响应快,速度高,可实现1s/100mm高速变距,与同类产品相比本技术结构采用凸轮主轴多沟道变距螺旋轨道实现直线多工位变距,结构更简单紧凑,无轨道磨损,寿命更长,定位精度更高,采用脉冲电机控制,并有原点负限位感应器信号反馈,控制应用更灵活,体积小质量轻,可搭配机器人,或者自动化设备,流水线,实现自动化搬运、抓取、定位、工件精密贴合,分拣,摆盘,多工位同步任意变距,使设备产能更高,提高工作效率,应用场景更灵活多样。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前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后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前罩;11、主动轮;12、连接轴;13、连接皮带;14、从动轮;2、电机座;3、电机;4、滑块;5、盖板;6、第一侧板;7、后罩;71、第一感应器;72、感应片;73、轴承座;74、第二感应器;8、第二侧板;9、滑轨;10、底板;15、凸轮主轴;16、凸轮随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

4所示;
[0027]实施方式具体为: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包括电机3与电机座2,电机3左端设置有电机座2,电机3与电机座2固定连接,电机座2的左端设置有前罩1,前罩1与后罩7均为内部中空的箱型结构,后罩7的组成包括有第一感应器71、感应片72、轴承座73与第二感应器74,第一感应器71的下端设置有感应片72,第一感应器71与第二感应器74均为信号反馈感应机构,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信号的反馈,第一感应器71与第二感应器74分别实现原点信号和负限位信号反馈控制,感应片72的下端设置有轴承座73,轴承座73的下端设置
有第二感应器74,从而可以更好的达到保护的作用,前罩1与后罩7固定的对象不相同,前罩1的组成包括有主动轮11、连接轴12、连接皮带13与从动轮14,连接轴12的左端设置有主动轮11,主动轮11与从动轮14均为轮盘状结构,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传动,主动轮11的尺寸小于从动轮14的尺寸,主动轮1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皮带13,连接皮带13的下端设置有从动轮14,前罩1下端右侧设置有底板10,底板1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侧板8,第二侧板8的上端设置有滑轨9,滑轨9的上端设置有滑块4,滑块4的上端设置有盖板5,盖板5的底端设置有凸轮随动器16,盖板5为板状结构,盖板5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两个连接孔,从而可以通过连接孔将盖板5固定紧密,盖板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侧板6,第一侧板6与第二侧板8均为板状结构,从而可以更好的起到防护的作用,第一侧板6与第二侧板8的上端表侧均设置有一个滑轨9,第一侧板6与滑块4的相交处设置有凸轮主轴15,凸轮主轴15的右端设置有后罩7。
[0028]工作原理:运行时,电机3获取控制信号转动,通过前罩1内部的主动轮11带动从动轮14运动,在从动轮14的作用下可以带动凸轮主轴15转动一定角度,凸轮主轴15上螺旋凸轮槽轨道带动凸轮随动器16转动沿螺旋角度移动,凸轮随动器16带动多个滑块4同步沿直线滑轨9转变为直线位移,实现多个移动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包括电机(3)与电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左端设置有电机座(2),所述电机(3)与电机座(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座(2)的左端设置有前罩(1),所述前罩(1)下端右侧设置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侧板(8),所述第二侧板(8)的上端设置有滑轨(9),所述滑轨(9)的上端设置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上端设置有盖板(5),所述盖板(5)的底端设置有凸轮随动器(16),所述盖板(5)的上端设置有第一侧板(6),所述第一侧板(6)与滑块(4)的相交处设置有凸轮主轴(15),所述凸轮主轴(15)的右端设置有后罩(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1)的组成包括有主动轮(11)、连接轴(12)、连接皮带(13)与从动轮(14),所述连接轴(12)的左端设置有主动轮(11),所述主动轮(1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皮带(13),所述连接皮带(13)的下端设置有从动轮(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无级等分变距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罩(7)的组成包括有第一感应器(71)、感应片(72)、轴承座(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