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512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以用一个ACF,在基板上连接驱动电路元件和FPC的电光装置,该电光装置(1),基于输入信号在基板上的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具有:具有多个电极部(6a)的驱动电路元件(6);具有多条第1布线(4a)的柔性印制基板(4);和在基板上跨驱动电路元件(6)和柔性印制基板(4)形成、以电导通状态把多个电极部(6a)分别连接于基板上的多条第2布线(2c)、以电导通状态把多条第1布线(4a)分别连接于多条第2布线(2c)的各向异性导电片(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在基板上装载驱动电路元件、且在该基板上连接柔性印制基板的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从来,液晶显示装置等的电光装置,广泛装载于便携式电话机、投影机装置等的电子设备中。具有二维矩阵的液晶显示区域的液晶显示面板,一般来说,由驱动用半导体器件、即所谓的驱动器IC芯片驱动,在液晶显示区域中由透射光或者反射光生成图像并显示。作为驱动电路元件的驱动器IC芯片,有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板上用ACF(各向异性导电片)用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芯片)的方法安装的场合。该场合下,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板上的驱动器IC芯片上,通过柔性印制基板(以下,简称为FPC)从外部输入电源信号及像素信号等的输入信号。液晶显示面板,基于包括来自驱动器IC芯片的电源电压信号的输出信号被驱动。连接于基板的FPC,也有由与驱动器IC芯片用的ACF不相同的种类的ACF连接的场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4和图5,是为了说明那样的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的例子的图。图4,是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图。图5,是沿图4的液晶显示面板的V-V线的部分剖面图。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01,在基板102的一部分中具有显示区域103,用于在该显示区域103上显示图像的电源、像素信号等的输入信号从FPC104供给。FPC104,用ACF105电连接于基板102上的布线102a、102b。在基板102上,驱动器IC芯片106、107、108,由使用了ACF109的COG安装。来自FPC104的输入信号,通过布线102a供往驱动器IC芯片106、107、108,来自驱动器IC芯片106、107、108的输出信号,通过基板102上的布线102b,供给到显示区域103的布线。专利文献1特开2003-223112号公报但是,如果根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安装方法,在液晶显示面板101的制造工序中,必须在基板101上形成驱动器IC芯片用和FPC用的各自的ACF105、109的2个工序。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2个ACF,因为虽然一部分重叠地设置,但是由于在基板101上设置2个ACF区域,驱动器IC芯片和FPC之间的距离变大,所以基板102的安装驱动器IC芯片和FPC的面积也不得不增大。而且,驱动器IC芯片和FPC之间的距离一增大,也存在基板上的布线电阻就增大的问题。而且,有在图4所示的基板101和ACF105、109的台阶部分S,或者ACF之间的台阶部分(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场合),易于积存尘埃、水分等,尘埃等成为基板上的布线等的腐蚀等的原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提出,以提供用跨驱动器IC芯片和FPC的ACF、能在基板上连接驱动电路元件和FPC的电光装置为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是基于输入信号在基板上的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的电光装置,具有具有多个电极部的驱动电路元件;具有多条第1布线的柔性印制基板;和在上述基板上跨上述驱动电路元件和上述柔性印制基板形成、以电导通状态分别把上述多个电极部连接于上述基板上的多条第2布线、以电导通状态分别把上述多条第1布线连接于上述多条第2布线的各向异性导电片。根据这样的构成,能提供用1个ACF、在基板上能连接驱动电路元件和FPC的电光装置。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中,从接触于上述各向异性导电片侧的上述柔性印制基板的表面的上述多条第1布线的分别的突出量,优选比上述各向异性导电片的厚度小。根据这样的构成,柔性印制基板也能可靠地连接于各向异性导电片。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中,上述各向异性导电片,优选是COG用的各向异性导电片。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容易且可靠地实现驱动电路元件和柔性印制基板的双方的电连接。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是按照输入信号在基板上的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的电光装置,具有分别具有多个电极部的多个驱动电路元件;具有多条第1布线的至少1个柔性印制基板;和在上述基板上跨上述多个驱动电路元件的至少1个驱动电路元件和上述至少1个柔性印制基板分别形成、以电导通状态分别把上述多个电极部连接于上述基板上的多条第2布线、以电导通状态分别把上述多条第1布线连接于上述多条第2布线的多个各向异性导电片。根据这样的构成,用多个ACF、在基板上能连接多个驱动电路元件和FPC,而且,能谋求ACF的使用量的减少。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是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根据这样的构成,能谋求装载有电光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紧凑化。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4是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平面图。图5是沿图4的液晶显示面板的V-V线的部分剖面图。符号说明1液晶显示面板,2玻璃基板,2a伸出部,3a显示区域,4柔性印制基板,6、7、8驱动器IC芯片,9ACF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电光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还有,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既可以是称为STN(Super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型)的无源型,也可以是称为TFD(Thin FilmDiode,薄膜二极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的有源型。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构成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II-II线的剖面图。液晶显示面板1,由粘贴接合2片玻璃基板2、3构成。在粘贴接合的2片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液晶。封入液晶的区域,构成作为显示部的显示区域3a,在显示区域3a上显示图像。2片之中的1片玻璃基板2,比另1片玻璃基板3面积大。所以,在粘贴接合了2片玻璃基板2、3的状态下,基板2,具有比基板3大而伸出的部分(以下,称为伸出部)2a。在伸出部2a的表面上,形成输入用和输出用的多条布线2c、2d。在液晶显示面板1上,从FPC4供给用于在显示区域3a上显示图像的电源、像素信号等的输入信号。供给的输入信号,通过形成于基板2上的输入侧的布线2c,向驱动器IC芯片6、7、8输入。来自驱动器IC芯片6、7、8的输出信号,通过形成于基板2上的输出侧的布线2d,供给到显示区域3a的布线。输入侧的多条布线2c,互相平行,且分别大体直线状地,形成于基板2上。同样地,输出侧的多条布线2d,也互相平行,且分别大体直线状地,形成于基板2上。这是为了抑制布线电阻的不均,且,使伸出部2a小。并且,在驱动器IC芯片6的基板侧的面(以下,称为底面)上,沿底面的长边的一边设置一列作为输入信号侧的电极部的多个突点6a。同样地,沿与上述一边相反侧的一边设置一列作为输出信号侧的电极部的多个突点6a。还有,在图1中,3个驱动器IC芯片6、7、8设置于基板2上,这是因为,由组合二维矩阵的X方向的1个驱动器IC芯片6、和2个Y方向的驱动器IC芯片7、8,进行显示区域3a的图像显示的缘故。但是,1个驱动器IC芯片,假如进行X方向和Y方向的2个方向的处理,就在基板上只安装1个驱动器IC芯片。并且,2个驱动器IC芯片,假如分别进行X方向和Y方向的处理,就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光装置,其基于输入信号在基板上的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多个电极部的驱动电路元件;    具有多条第1布线的柔性印制基板;和    各向异性导电片,其在上述基板上跨上述驱动电路元件和上述柔性印制基板地形成,以电导通状态把上述多个电极部分别连接到上述基板上的多条第2布线上,以电导通状态把上述多条第1布线分别连接到上述多条第2布线上,    接触于上述各向异性导电片侧的上述多条第1布线从上述柔性印制基板的表面的分别的突出量,比上述各向异性导电片的厚度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泽政彦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