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栓组件压入铆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43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栓组件压入铆接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部两侧的顶部套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盘,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螺纹杆,两组所述螺纹杆外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在加工之前通过对螺栓进行快速定位,使得螺栓始终保持在铆接机的正下方,无需人工去手动进行调整,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在定位完毕后,还可以对螺栓进行夹持固定,使其在加工时防止在铆接机的作用下,导致的螺栓发生偏移,防止加工时的次品出现。现。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栓组件压入铆接机


[0001]本技术涉及铆接机
,具体为一种螺栓组件压入铆接机。

技术介绍

[0002]铆接机(也称之为螺栓机、旋铆机、铆合机、辗铆机等)是依据冷辗原理研制而成的一种新型铆接设备,就是指能用螺栓把物品铆接起来机械装备,该设备结构紧凑、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安全,铆接机主要靠旋转与压力完成装配,主要应用于需螺栓(中空螺栓、空心螺栓、实心螺栓等)铆合之场合;
[0003]但是现有的铆接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不足:
[0004]1、在对工件进行铆接时,通常是将螺栓放置在工作台上,再见物件穿过螺栓,进行铆接,但是缺乏较好的定位装置导致在铆接时,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导致铆接的不够紧实,影响产品的使用,同时在加工时很容易导致螺栓的的偏移;
[0005]2、通知铆接机在使用时,由于需要不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此时铆接机不便于适应不同人的操作高度,导致操作时较为费力,适应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栓组件压入铆接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栓组件压入铆接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部两侧的顶部套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盘,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螺纹杆,两组所述螺纹杆外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两组所述螺纹杆的外侧皆套设有内螺纹套管,两组所述内螺纹套管相互远离的一侧皆设置有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相互靠近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顶部的背面一端设置有铆接机,所述加工平台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框顶部的两侧和两端皆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框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顶部的非圆心处均匀设置有四组驱动槽,四组所述驱动槽的内部皆滑动设置有驱动杆,四组所述驱动杆的顶部皆贯穿限位槽的内部,四组所述驱动杆靠近圆心一侧的顶部皆设置有连接杆,四组所述连接杆靠近圆心的一侧皆设置有夹持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之间呈九十度,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夹持板靠近圆心的一侧皆设置有凹槽。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设置有转柄,且转柄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杆外侧的底部设置有轴承,且轴承底部与底座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螺栓组件压入铆接机通过在加工之前通过对螺栓进行快速定位,使得螺栓始终保持在铆接机的正下方,无需人工去手动进行调整,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在定位完毕后,还可以对螺栓进行夹持固定,使其在加工时防止在铆接机的作用下,导致的螺栓发生偏移,防止加工时的次品出现,同时在对铆接机的高顿进行灵活调节,可以使得不同的员工调整至其合适的位置,便于提高员工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铆接机的实用性;
[0014]1、通过安装框、加工平台、驱动盘、第二转轴、驱动槽、驱动杆、连接杆、夹持板和限位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加工之前通过对螺栓进行快速定位,使得螺栓始终保持在铆接机的正下方,无需人工去手动进行调整,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在定位完毕后,还可以对螺栓进行夹持固定,使其在加工时防止在铆接机的作用下,导致的螺栓发生偏移,防止加工时的次品出现;
[0015]2、通过第一锥齿轮、内螺纹套管、连接板、加工平台、螺纹杆、第二锥齿轮、第一转轴、支撑框和转盘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在对铆接机的高顿进行灵活调节,可以使得不同的员工调整至其合适的位置,便于提高员工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铆接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框主视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驱动盘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框俯视图。
[0020]图中:1、底座;2、第一锥齿轮;3、内螺纹套管;4、连接板;5、安装框;6、铆接机;7、加工平台;8、螺纹杆;9、第二锥齿轮;10、第一转轴;11、支撑框;12、转盘;13、驱动盘;14、第二转轴;15、驱动槽;16、驱动杆;17、连接杆;18、夹持板;19、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螺栓组件压入铆接机,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框11,支撑框11内部两侧的顶部套设有第一转轴10,第一转轴10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盘12,第一转轴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底座1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螺纹杆8,对铆接机6进行高度调节,两组螺纹杆8外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9,两组螺纹杆8的外侧皆套设有内螺纹套管3,两组内螺纹套管3相互远离的一侧皆设置有连接板4,两组连接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加工平台7,加工平台7顶部的背面一端设置有铆接机6,加工平台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框5顶部的两侧和两端皆设置有限位槽19,安装框5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盘13,驱动盘13顶部的非圆心处均匀设置有四组驱动
槽15,四组驱动槽15的内部皆滑动设置有驱动杆16,四组驱动杆16的顶部皆贯穿限位槽19的内部,四组驱动杆16靠近圆心一侧的顶部皆设置有连接杆17,四组连接杆17靠近圆心的一侧皆设置有夹持板18,对螺栓进行定位。
[0023]在本实施中,第一锥齿轮2和第二锥齿轮9之间呈九十度,第一锥齿轮2和第二锥齿轮9之间相互啮合,使得第一锥齿轮2带动第二锥齿轮9进行转动,夹持板18靠近圆心的一侧皆设置有凹槽,防止螺栓发生偏移,第二转轴14的底部设置有转柄,且转柄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纹,便于对转轴14进行转动,螺纹杆8外侧的底部设置有轴承,且轴承底部与底座1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便于螺纹杆8进行转动,底座1底部设置有橡胶垫,使得铆接机6放置更加稳定。
[0024]工作原理:首先,将该装置接通电源,将螺栓放置在安装框5顶部的中间位置处,此时,转动第二转轴14,使得第二转轴14带动驱动盘13进行转动,第二转轴14通过四组驱动槽15带动驱动杆16进行移动,由于驱动杆16在限位槽19限位的作用下,使得四组驱动杆16朝中间位置处靠近,从而四组驱动杆16通过连接杆17带动四组夹持板18朝螺栓靠近,将螺栓推动至正中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组件压入铆接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支撑框(11),所述支撑框(11)内部两侧的顶部套设有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转盘(12),所述第一转轴(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螺纹杆(8),两组所述螺纹杆(8)外侧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第二锥齿轮(9),两组所述螺纹杆(8)的外侧皆套设有内螺纹套管(3),两组所述内螺纹套管(3)相互远离的一侧皆设置有连接板(4),两组所述连接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加工平台(7),所述加工平台(7)顶部的背面一端设置有铆接机(6),所述加工平台(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框(5)顶部的两侧和两端皆设置有限位槽(19),所述安装框(5)内部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盘(13),所述驱动盘(13)顶部的非圆心处均匀设置有四组驱动槽(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志斌王仉桂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力比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