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348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制造方法,其在至少一方为透明的相面对的两个基板之间的由隔壁形成的小室内,封入由至少1种以上的颗粒构成的具有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的至少1种以上的显示介质,通过对显示介质施加电场而使显示介质移动,从而显示图像等信息,其中,当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时,在隔壁上配置丝网、在丝网上放置显示介质、在使板状部件与丝网接触的状态下使板状部件在丝网上移动,从而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由此,可以得到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填充显示介质、并且容易控制应填充显示介质的区域、以及容易控制显示介质向小室内的填充量的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该是如下所述的方法在至少一方为透明的相面对的两个基板之间的由隔壁形成的小室内,封入由至少1种以上的颗粒构成的具有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的至少1种以上的显示介质,通过对显示介质施加电场而使显示介质移动,从而显示图像等信息。
技术介绍
传统上,作为代替液晶显示装置(LCD)的信息显示装置,提出了采用电泳方式、电致彩色显示方式、热致方式、双色颗粒旋转方式等技术的信息显示装置。这些现有技术与LCD相比,由于具有能得到与普通印刷物接近的大视场角、耗电小、具有存储功能等的优点,因此可以考虑可将其用作下一代的价格低廉的信息显示装置,可以期待将其应用到便携终端用信息显示、电子纸等方面。特别是最近提出的电泳方式很受期待,该电泳方式是将由分散颗粒和着色溶液构成的分散液微胶囊化后将其配置在相面对的基板之间。然而,在电泳方式中,由于颗粒在液体中泳动,因而存在由液体的粘性阻力引起的响应速度变慢的问题。另外,由于使氧化钛等高比重的颗粒分散在低比重的溶液中,因而变得容易沉降,难以维持分散状态的稳定性,存在缺乏信息显示的重复更新稳定性的问题。此外,即使进行了微胶囊化,使小室尺寸达到微胶囊的水平,也只是在表面上使上述缺点难以表现出来,但仍然没有解决任何本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利用溶液中的行为的电泳方式,近来还开始提出了在基板的一部分上装入导电性颗粒和电荷传输层而不使用溶液的方案(例如,参考赵国来、其他3人、“新しいトナ一デイスプレイデバイス(I)”,1999年7月21日,日本图像学会年度会(第83届)“Japan Hardcopy’99”论文集,p.249-252)。然而,由于因设置电荷传输层及电荷生成层而使结构复杂化,并且难以向导电性颗粒中恒定地注入电荷,因而也存在缺乏显示更新稳定性的问题。作为用于解决上述各种问题的一个方法,已知有一种信息显示用面板,其在至少一方为透明的相面对的两个基板之间的由隔壁形成的小室内封入由至少1种以上的颗粒构成的具有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的至少1种以上的显示介质,通过对显示介质施加电场而使显示介质移动,从而显示图像等信息。在上述中,作为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的方法,可以考虑从小室上方散布显示介质而将其填充到小室内的方法。图24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显示介质填充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4中,在上方具有喷嘴51的容器52的下部,设置在表面上设有隔壁53而形成了小室54的基板55,在隔壁53的顶部放置掩模57,由喷嘴51散布显示介质56,从而将显示介质56填充到小室54内。在该散布方法中,填充所需要的时间长,特别是在将多种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时,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必需按照显示介质种类的数目重复同一内容的工序,因而需要更长的时间。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形成有小室的基板上放置显示介质并使板状部件移动来进行刮动作,从而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然而,在刮板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难以控制应填充显示介质的区域、以及显示介质的填充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填充显示介质,并且容易控制应填充显示介质的区域、以及容易控制显示介质向小室内的填充量的。本专利技术的,其是如下所述的方法在至少一方为透明的相面对的两个基板之间的由隔壁形成的小室内,封入由至少1种以上的颗粒构成的具有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的至少1种以上的显示介质,通过对显示介质施加电场而使显示介质移动,从而显示图像等信息,其特征在于,当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时,在隔壁上配置丝网、在丝网上放置显示介质、在使板状部件与丝网接触的状态下使板状部件在丝网上移动,从而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的较佳实例有将由隔壁形成的小室的位置与丝网网眼开口部的配置位置或丝网的孔的配置位置一对一地对应来进行制造;当将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不同的多种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时,将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不同的多种显示介质的混合物填充到小室内;通过丝网的网孔形状,控制应填充显示介质的区域;通过丝网的种类、尺寸、以及板状部件的移动条件,控制显示介质向小室内的填充量;在基板上设有电极的,其中,使电极的配置位置与丝网网眼开口部的配置位置或丝网的孔的配置位置一对一地对应来进行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当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时,在隔壁上配置丝网、在丝网上放置显示介质、在使板状部件与丝网接触的状态下使板状部件在丝网上移动,从而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因而能够以简单的工序填充显示介质,并且容易控制应填充显示介质的区域、以及容易控制显示介质向小室内的填充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的对象的信息显示用面板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的对象的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另一例子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的对象的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又一例子的结构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的另一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例子的图。图8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9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0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1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2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3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4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5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6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丝网中隔壁与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7之(a)~(d)分别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丝网的另一例子的图。图18之(a)~(c)分别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丝网21的又一例子的图。图19之(a)~(e)分别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丝网21的又一例子的图。图20之(a)、(b)分别是表示在基板上设有电极的本专利技术的信息显示用面板中电极/隔壁/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1之(a)、(b)分别是表示在基板上设有电极的本专利技术的信息显示用面板中电极/隔壁/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例子的图。图22是表示在基板上设置电极的本专利技术的信息显示用面板中电极/隔壁/丝网的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例子的图。图23是表示在作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的对象的信息显示用面板中的隔壁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4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显示介质填充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对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信息显示用面板中,向封入到相面对的两个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施加电场。沿着所施加的电场方向,带电的显示介质受到电场力、库仑力等的吸引,这些显示介质根据电场方向的变化而移动,从而实现图像等的信息显示。因此,必须将信息显示用面板设计成显示介质均匀地移动、并能够维持显示信息的更新稳定性或显示信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息显示用面板的制造方法,其是如下所述的方法:在至少一方为透明的相面对的两个基板之间的由隔壁形成的小室内,封入由至少1种以上的颗粒构成的具有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的至少1种以上的显示介质,通过对显示介质施加电场而使显示介质移动,从而显示图像等信息,其特征在于,当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时,在隔壁上配置丝网、在丝网上放置显示介质、在使板状部件与丝网接触的状态下使板状部件在丝网上移动,从而将显示介质填充到小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信吾田中宽治樱井良增田善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