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1197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主体,以及驱动装置;搅拌机主体呈箱形结构;搅拌机主体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轴,以及若干与第一搅拌轴连接的搅拌棒;若干搅拌棒以第一搅拌轴的轴线为轴,螺旋环绕设置;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搅拌轴,以及若干与第二搅拌轴连接的搅拌圆盘;每一搅拌圆盘均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板状结构;第二搅拌轴穿过每一搅拌圆盘的中心位置;每一搅拌圆盘与第二搅拌轴之间的最大夹角均为100度至160度;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均由驱动装置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纤维状的泥土和基质土料斗内形成架空导致的下土不均匀现象,减少搅拌阻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育秧设备制造
,特别涉及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稻,蔬菜、烟草,花卉苗育秧用播种流水线是工厂化育秧的主要装备,包括秧盘供送、铺底土、压实、播种、覆表土、淋洒水、取叠盘等关键工序。
[0003]其中,铺底土和覆表土需要用到纤维状的泥土和基质土,但是市面上纤维状的泥土和基质土往往都掺有椰棕、秸秆等粉碎的纤维,在使用育秧用播种流水线铺底土和覆表土时,料斗内的纤维状的泥土和基质土容易形成架空现象,导致不能下土,或下土不均匀现象。
[0004]虽然,目前市面上有一些搅拌机构,但是搅拌棒采用硬材质,阻力大,往往需要单独设置马达或和其他机构设置大功率马达。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
[0005]因此,如何解决纤维状的泥土和基质土料斗内形成架空导致的下土不均匀现象,减少搅拌阻力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接续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实现的目的是解决纤维状的泥土和基质土料斗内形成架空导致的下土不均匀现象,减少搅拌阻力。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主体,以及驱动装置。
[0008]其中,所述搅拌机主体呈箱形结构;
[0009]搅拌机主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对准输送带的位置设有出料口;
[0010]所述搅拌机主体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
[0011]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轴,以及三组以上与所述第一搅拌轴连接的搅拌棒;
[0012]若干所述搅拌棒以所述第一搅拌轴的轴线为轴,螺旋环绕设置;
[0013]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搅拌轴,以及若干与所述第二搅拌轴连接的搅拌圆盘;
[0014]每一所述搅拌圆盘均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搅拌轴穿过每一所述搅拌圆盘的中心位置;
[0015]每一所述搅拌圆盘与所述第二搅拌轴之间的最大夹角均为100度至160度;
[0016]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均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
[0017]优选的,所述搅拌机主体下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平行的两块侧壁为倾斜设置的斜侧壁;
[0018]两块所述斜侧壁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两侧;每一所述斜侧壁距离所述第一搅拌轴距离均与长度最长的所述搅拌棒相配。
[0019]优选的,若干所述搅拌圆盘根据距离所述第二搅拌轴两端的距离分成两组,每一组中的每一所述搅拌圆盘距离所述第二搅拌轴相应一端的距离均小于距离另一端的距离;
[0020]两组所述搅拌圆盘根据所述第二搅拌轴在所述搅拌机主体部分的中线对称设置。
[0021]优选的,所述搅拌机主体的所述进料口设有辅助料斗;所述辅助料斗呈去头的锥形,下端开口与所述进料口相配,上端开口尺寸大于所述进料口。
[0022]更优选的,所述辅助料斗的上端开口设有防护网。
[0023]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马达,所述马达通过链条或者同步带带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所述第二搅拌装置。
[0024]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对应所述输送带离开一侧的侧壁设有出料门。
[0025]优选的,所述搅拌棒采用聚氨酯橡胶类弹性体、弹簧或者钢丝制成。
[0026]优选的,设置于育秧用播种流水线,位于洒水工序之前和/或播种工序之后。
[0027]优选的,所述搅拌机主体下端与所述输送带之间设有垫高节段;所述垫高节段的横截面与所述搅拌机主体的下端相匹配,在对应所述出料口的位置设有缺口。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9]本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纤维状的泥土和基质土料斗内形成架空导致的下土不均匀现象,减少搅拌阻力,而且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减少马达使用个数或马达功率。
[0030]本技术搅拌棒在碰到硬质土块时可以弯曲,用搅拌棒的回弹的力打碎土块,边边角角的土块都可以被打碎,同时纤维状的土确实可以排出,安全,防止装土的袋子影响搅拌棒和把手伸进去摸到土,搅拌棒有弹性,也不用小心翼翼怕伤到手。
[003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3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一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4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另一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5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搅拌轴和搅拌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搅拌轴和搅拌圆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设置于育秧用播种流水线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8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垫高节段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实施例
[0041]如图1至图7所示,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主体1,以及驱动装置2。
[0042]其中,搅拌机主体1呈箱形结构;
[0043]搅拌机主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3,下端对准输送带的位置设有出料口;
[0044]搅拌机主体1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
[0045]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轴5,以及若干与第一搅拌轴5连接的搅拌棒6;
[0046]若干搅拌棒6以第一搅拌轴5的轴线为轴,螺旋环绕设置;
[0047]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搅拌轴7,以及若干与第二搅拌轴7连接的搅拌圆盘8;
[0048]每一搅拌圆盘8均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板状结构;第二搅拌轴7穿过每一搅拌圆盘8的中心位置;
[0049]每一搅拌圆盘8与第二搅拌轴7之间的最大夹角均为100度至160度;
[0050]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均由驱动装置2驱动。
[0051]本技术的原理在于,在搅拌机主体1设置第一搅拌装置打破架空现象,以及第二搅拌装置把泥土往闸门口外推送,是泥土通过皮带能顺利顺利输送出去。
[0052]第二搅拌装置的搅拌圆盘8与第二搅拌轴7成一定角度,第二搅拌轴7在旋转过程,对纤维状的泥土和基质土有一个向外推送的力,使得下土均匀。
[0053]第一搅拌装置的搅拌棒6采用聚氨酯橡胶类弹性体,弹簧,钢丝等柔性材料,可以减轻泥土对搅拌棒的阻力,而且搅拌棒在碰到硬质土块时可以弯曲,用搅拌棒的回弹的力打碎土块,边边角角的土块都可以被打碎。
[0054]在某些实施例中,搅拌机主体1下部与第一搅拌轴5平行的两块侧壁为倾斜设置的斜侧壁9;
[0055]两块斜侧壁9对称的设置于第一搅拌轴5的两侧;每一斜侧壁9距离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主体(1),以及驱动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主体(1)呈箱形结构;所述搅拌机主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3),下端对准输送带的位置设有出料口(4);所述搅拌机主体(1)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轴(5),以及若干与所述第一搅拌轴(5)连接的搅拌棒(6);若干所述搅拌棒(6)以所述第一搅拌轴(5)的轴线为轴,螺旋环绕设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搅拌轴(7),以及若干与所述第二搅拌轴(7)连接的搅拌圆盘(8);每一所述搅拌圆盘(8)均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搅拌轴(7)穿过每一所述搅拌圆盘(8)的中心位置;每一所述搅拌圆盘(8)与所述第二搅拌轴(7)之间的最大夹角均为100度至160度;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均由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主体(1)下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5)平行的两块侧壁为倾斜设置的斜侧壁(9);两块所述斜侧壁(9)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轴(5)的两侧;每一所述斜侧壁(9)距离所述第一搅拌轴(5)距离均与长度最长的所述搅拌棒(6)相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对轻量纤维状泥土的落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搅拌圆盘(8)根据距离所述第二搅拌轴(7)两端的距离分成两组,每一组中的每一所述搅拌圆盘(8)距离所述第二搅拌轴(7)相应一端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小江岛本讲平土井邦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矢崎机械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