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737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包括输料台,输料台上设置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卡接电芯,输料台出口两侧放置运输带,运输带上等距设置若干U形凹槽,运输带对外一侧安装与运输带等长的挡板,运输带底部安装主动轮,及平行于主动轮的从动轮,主动轮一端连接第一转轴一端,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安装第一电机,转动块两侧向内形成U形缺口,U形缺口两侧为扇形结构,扇形结构活动接触第一活动杆,U形缺口卡接第二活动杆,活动杆不断交替卡接转动块,摩擦力小效率更高,矩形凹槽长度小于电芯高度,矩形凹槽宽度大于电芯直径矩形凹槽卡接住掉落的电芯,放置于运输带上,更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芯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一般不直接使用。区别于电池含有保护电路和外壳,可以直接使用,锂离子二次充电电池的组成是这样的:电芯+保护电路板,充电电池去除保护电路板就是电芯了,他是充电电池中的蓄电部分,电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充电电池的质量,电芯使用范围广,笔记本电脑、对讲机、便携式DVD,仪器仪表、音响设备、航模、玩具、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电子设备上都有应用,圆柱电芯是锂离子电池产品的重要型号之一,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受到广泛应用;
[0003]圆柱电芯的制造需要经过诸多的加工、检测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设备在产线中应用极多,其中,机械手臂在圆柱电芯的制造流程中的传输作用至关重要,其取放电芯的效率对生产具有较大影响。目前,圆柱电芯的生产流程中存在较多的“竖放横倒”传输工序,即需要机械手臂先竖直抓取电芯,再转动90
°
使电芯横置,最后放到物流线上。这种“竖取横放”工序对机械手臂的动作精度要求较高,在实际生产中,为保证机械手臂取放电芯位置的准确性,不可避免地需要增长机械手臂进行整套动作的时间,使生产效率受到影响;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包括输料台,输料台上设置圆形凹槽,圆形凹槽内卡接电芯,输料台出口两侧放置运输带,运输带上等距设置若干U形凹槽,运输带对外一侧安装与运输带等长的挡板,运输带底部安装主动轮,及平行于主动轮的从动轮,主动轮一端连接第一转轴一端,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安装第一电机;
[0007]优选的,输料台出口下方设置升降箱,升降箱侧壁且平行于底面安装支撑板,支撑板靠近升降箱一端底部安装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侧面卡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侧面卡接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侧面卡接第四齿轮,升降箱底部安装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与第一齿轮平行,第二电机顶部安装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顶部安装穿过第一齿轮的连接杆,连接杆贯穿支撑板连接活动杆,第四齿轮正上方活动杆与第四齿轮固定连接,活动杆活动卡接转动块,转动块顶部安装固定块,固定块顶部安装弹簧长杆,弹簧长杆贯穿升降箱顶部向上延伸一端铰接矩形凹槽,升降箱底部连接气缸。
[0008]优选的,活动杆由第一活动杆及第二活动杆组成,第一活动杆由圆柱形结构连接
扇形结构组成,第二活动杆由圆柱形结构连接L形长杆结构组成,活动杆高度与转动块高度一致。
[0009]优选的,述转动块两侧向内形成U形缺口,U形缺口两侧为扇形结构,扇形结构活动接触第一活动杆,U形缺口卡接第二活动杆,
[0010]优选的,矩形凹槽长度小于电芯高度,矩形凹槽宽度大于电芯直径。
[0011]优选的,U形凹槽长度与电芯直径相同,挡板高度与电芯直径相同。
[0012]优选的,运输带有两个且间距小于电芯长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活动杆由第一活动杆及第二活动杆组成,第一活动杆由圆柱形结构连接扇形结构组成,扇形结构减少摩擦力,减少机器损耗。
[0014]本技术中转动块两侧向内形成U形缺口,U形缺口两侧为扇形结构,扇形结构活动接触第一活动杆,U形缺口卡接第二活动杆,活动杆不断交替卡接转动块,摩擦力小效率更高。
[0015]本技术中矩形凹槽长度小于电芯高度,矩形凹槽宽度大于电芯直径矩形凹槽卡接住掉落的电芯,放置于运输带上,更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0016]本技术中U形凹槽长度与电芯直径相同,挡板高度与电芯直径相同,能够固定电芯位置,电芯得以整齐摆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升降箱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输料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输料台、2圆形凹槽、3电芯、4第一电机、5第一转轴、6主动轮、7挡板、8U形凹槽、9从动轮、10运输带、11矩形凹槽、12升降箱、13弹簧长杆、14固定块、15转动块、16活动杆、17第一活动杆、18第二活动杆、19第一齿轮、20第二齿轮、21第三齿轮、22第四齿轮、23连接杆、24第二转轴、25第二电机、26气缸、2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包括输料台1,输料台1上设置圆形凹槽2,圆形凹槽2内卡接电芯3,输料台1出口两侧放置运输带10,运输带10上等距设置若干U形凹槽8,运输带10对外一侧安装与运输带等长的挡板7,运输带10底部安装主动轮6,及平行于主动轮6的从动轮9,主动轮6一端连接第一转轴5一端,第一转轴5的另一端安装第一电机4;
[0023]输料台1出口下方设置升降箱12,升降箱12侧壁且平行于底面安装支撑板27,支撑板27靠近升降箱12一端底部安装第一齿轮19,第一齿轮19侧面卡接第二齿轮20,第二齿轮
20侧面卡接第三齿轮21,第三齿轮21侧面卡接第四齿轮22,升降箱12底部安装第二电机25且第二电机25与第一齿轮19平行,第二电机25顶部安装第二转轴24,第二转轴24顶部安装穿过第一齿轮19的连接杆23,连接杆23贯穿支撑板27连接活动杆16,第四齿轮22正上方活动杆16与第四齿轮22固定连接,活动杆16活动卡接转动块15,转动块15顶部安装固定块14,固定块14顶部安装弹簧长杆13,弹簧长杆13贯穿升降箱12顶部向上延伸一端铰接矩形凹槽11,升降箱12底部连接气缸26。
[0024]活动杆16由第一活动杆17及第二活动杆18组成,第一活动杆17由圆柱形结构连接扇形结构组成,第二活动杆18由圆柱形结构连接L形长杆结构组成,活动杆16高度与转动块15高度一致。
[0025]转动块15两侧向内形成U形缺口,U形缺口两侧为扇形结构,扇形结构活动接触第一活动杆17,U形缺口卡接第二活动杆18,
[0026]矩形凹槽11长度小于电芯3高度,矩形凹槽11宽度大于电芯3直径。
[0027]U形凹槽8长度与电芯3直径相同,挡板7高度与电芯直径相同。
[0028]运输带10有两个且间距小于电芯3长度。
[0029]工作原理:本技术气缸26带动升降箱12做垂直往返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芯自动倒向装置,包括输料台(1),所述输料台(1)上设置圆形凹槽(2),所述圆形凹槽(2)内卡接电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台(1)出口两侧放置运输带(10),所述运输带(10)上等距设置若干U形凹槽(8),所述运输带(10)对外一侧安装与运输带等长的挡板(7),所述运输带(10)底部安装主动轮(6),及平行于主动轮(6)的从动轮(9),所述主动轮(6)一端连接第一转轴(5)一端,所述第一转轴(5)的另一端安装第一电机(4);所述输料台(1)出口下方设置矩形升降箱(12),所述升降箱(12)侧壁且平行于底面安装矩形支撑板(27),支撑板(27)靠近升降箱(12)一端底部安装第一齿轮(19),所述第一齿轮(19)侧面卡接第二齿轮(20),所述第二齿轮(20)侧面卡接第三齿轮(21),所述第三齿轮(21)侧面卡接第四齿轮(22),所述升降箱(12)底部安装第二电机(25)且第二电机(25)与第一齿轮(19)平行,所述第二电机(25)顶部安装第二转轴(24),所述第二转轴(24)顶部安装穿过第一齿轮(19)的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贯穿支撑板(27)连接活动杆(16),所述第四齿轮(22)正上方活动杆(16)与第四齿轮(2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6)活动卡接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杨洪树徐超陈丽鲜杨冬生翟博刘朋朋蔡方平马鹏飞马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