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4745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密封装置,电池密封装置包括压环、连通头、密封外圈和密封内圈,压环可升降地设置,压环的下表面具有环形注液槽;连通头设置在压环上,连通头和环形注液槽连通;密封外圈设置在压环上,密封外圈在自然状态下其下表面低于压环的下表面;密封内圈设置在压环上,密封内圈位于密封外圈内,密封内圈在自然状态下其下表面低于压环的下表面,环形注液槽位于密封内圈和密封外圈围绕形成的环形区域内;其中,环形注液槽用于与电池的注液孔连通,压环的下表面、密封内圈的下表面和密封外圈的下表面均用于和电池的端面抵接,以密封环形注液槽。采用该方案,可提高操作效率,并且密封性好,避免了电解液外泄。避免了电解液外泄。避免了电解液外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密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注液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设置有注液孔的圆柱锂电池在注液以及开口化成时,电池的注液孔需要和注液管(注液嘴)或化成排气管做密封连通(即连通的同时密封),否则将造成电解液外泄。现有的密封方式需要电池的注液孔必须与注液管(注液嘴)或化成排气管对准,操作复杂,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密封装置,以便于对电池的注液孔进行密封连通。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密封装置,包括:压环,可升降地设置,所述压环的下表面具有环形注液槽;连通头,设置在所述压环上,所述连通头和所述环形注液槽连通;密封外圈,设置在所述压环上,所述密封外圈在自然状态下其下表面低于所述压环的下表面;密封内圈,设置在所述压环上,所述密封内圈位于所述密封外圈内,所述密封内圈在自然状态下其下表面低于所述压环的下表面,所述环形注液槽位于所述密封内圈和所述密封外圈围绕形成的环形区域内;其中,所述环形注液槽用于与电池的注液孔连通,所述压环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环(10),可升降地设置,所述压环(10)的下表面具有环形注液槽(11);连通头(20),设置在所述压环(10)上,所述连通头(20)和所述环形注液槽(11)连通;密封外圈(30),设置在所述压环(10)上,所述密封外圈(30)在自然状态下其下表面低于所述压环(10)的下表面;密封内圈(40),设置在所述压环(10)上,所述密封内圈(40)位于所述密封外圈(30)内,所述密封内圈(40)在自然状态下其下表面低于所述压环(10)的下表面,所述环形注液槽(11)位于所述密封内圈(40)和所述密封外圈(30)围绕形成的环形区域内;其中,所述环形注液槽(11)用于与电池的注液孔连通,所述压环(10)的下表面、所述密封内圈(40)的下表面和所述密封外圈(30)的下表面均用于和所述电池的端面抵接,以密封所述环形注液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10)的外壁上具有外环形槽(12),所述密封外圈(30)包括外圈体和设置在所述外圈体内侧的外限位环,所述外限位环卡入所述外环形槽(12)内;和/或,所述压环(10)的内壁上具有内环形槽(13),所述密封内圈(40)包括内圈体和设置在所述内圈体外侧的内限位环,所述内限位环卡入所述内环形槽(13)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密封装置还包括:外束套(50),套在所述压环(10)上,所述外束套(50)的内壁和所述密封外圈(30)的外壁配合;内束套(60),穿设在所述压环(10)内,所述内束套(60)的外壁和所述密封内圈(40)的内壁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束套(50)相对于所述压环(10)可轴向移动地设置,所述内束套(60)相对于所述压环(10)可轴向移动地设置,所述电池密封装置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宗亮黄玉元刘琦郭磊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