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波合波光学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71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纤通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波合波光学组件。所述分波合波光学组件包括第一棱镜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贴合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棱镜上方以及第二棱镜上方均镀有滤光膜;所述第一棱镜下方为透射区,所述第二棱镜下方镀有高反膜;在分波时,一束入射光通过透射区进入第一棱镜,在经过滤光膜后,一部分光透射出去,另一部分光反射到第二棱镜的高反膜,所述高反膜将光反射到下一滤光膜,经过多次的透射和反射,在滤光膜形成多束出射光;或者,在合波时,多束入射光通过滤光膜进入第一棱镜以及第二棱镜,并在经过高反膜后将光反射到下一滤光膜,经过多次反射后,在透射区形成一束出射光。在透射区形成一束出射光。在透射区形成一束出射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波合波光学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通信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波合波光学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波分复用系统或者数据中心系统中,发射端/接收端均需要使用1
×
N或者N
×
1型的分波或合波器件,薄膜型滤光片(Thin Film Filter,简称TFF)和阵列波导(ArrayWaveguide Grating,简称AWG)是目前最常用的选择。但AWG器件由于隔离度、插损、温度稳定差,对于通道数少时,TFF型器件在温度稳定性、隔离度、插损、信号通带内平坦度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0003]随着光通信的发展,对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小型化、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目前TFF结构复用/解复用光组件(Glass Block+Filter)在4通道、大通道间距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光束间距等于或小于0.25mm的TFF结构而言,工艺难度大,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良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分波合波光学组件,以解决现有TFF结构在实现光通道间距小于等于0.25mm时生产良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分波合波光学组件,包括第一棱镜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贴合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棱镜上方以及第二棱镜上方均镀有滤光膜;所述第一棱镜下方为透射区,所述第二棱镜下方镀有高反膜;在分波时,一束入射光通过透射区进入第一棱镜,在经过滤光膜后,一部分光透射出去,另一部分光反射到第二棱镜的高反膜,所述高反膜将光反射到下一滤光膜,经过多次的透射和反射,在滤光膜形成多束出射光;或者,在合波时,多束入射光通过滤光膜进入第一棱镜以及第二棱镜,并在经过高反膜后将光反射到下一滤光膜,经过多次反射后,在透射区形成一束出射光。
[0007]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之间涂有胶水连接。
[0008]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胶水为紫外固化胶水。
[0009]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滤光膜为WDM膜。
[0010]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均为实心结构的斜方棱镜。
[0011]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透射区镀有高透膜。
[0012]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棱镜设置有三个。
[0013]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斜方棱镜的厚度D为0.25mm,宽度W为
0.50mm,高度H为0.82mm,倾斜角度a为76.5
°

[0014]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斜方棱镜的厚度D为0.50mm,宽度W为0.80mm,高度H为1.64mm,倾斜角度a为76.5
°

[0015]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斜方棱镜的厚度D为0.75mm,宽度W为1.00mm,高度H为2.45mm,倾斜角度a为76.5
°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棱镜、第二棱镜上方镀滤光膜,在第一棱镜下方设置透射区,以及在第二棱镜下方镀高反膜,其中第一棱镜、第二棱镜贴合排列设置,即可实现分波/合波功能,具有结构简单,生产良率高,质量稳定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分波合波光学组件使用示意图一(分波);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分波合波光学组件使用示意图二(合波);
[0020]图3是图2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波合波光学组件,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的分波合波光学组件,包括第一棱镜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棱镜2,所述第一棱镜1与第二棱镜2贴合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棱镜1上方以及第二棱镜2上方均镀有滤光膜3;所述第一棱镜1下方为透射区11,所述第二棱镜2下方镀有高反膜4。优选的,所述第二棱镜2设置有三个。
[0023]在分波时,即是说当分波合波光学组件用于解复用器中时,一束入射光通过透射区进入第一棱镜1,在经过第一个滤光膜3后,一部分光透射出去,另一部分光反射到高反膜4,经过再次反射到第二个滤光膜3,如此循环,经过多次的透射和反射,在最后一个滤光膜3时,一部分光透射出去,从而在每个滤光膜3形成多束出射光;本实施例共设置有四个滤光膜3(其中第一棱镜1上设置一个,所述三个第二棱镜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则可通过一束入射光形成四束出射光。
[0024]或者,在合波时,即是说当分波合波光学组件用于复用器中时,发出多束入射光,该入射光的数量与滤光膜3的数量一致,并且分别入射到对应的滤光膜3,随后进入第一棱镜1以及第二棱镜2,每束入射光入射到反射层4进行反射,经过多次反射后,一并经过透射区11,在透射区11合并形成一束出射光射出;若是设有四个滤光膜3,则可通过四束入射光形成一束出射光。
[0025]通过在第一棱镜1、第二棱镜2上方镀滤光膜3,在第一棱镜1下方设置透射区11,以及在第二棱镜2下方镀高反膜4,其中第一棱镜1、第二棱镜2贴合排列设置,即可实现分波/合波功能,具有结构简单,生产良率高,质量稳定等特点。
[00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棱镜1与第二棱镜2之间涂有胶水连接,所述第二棱镜2与第二棱镜2之间涂有胶水连接,通过胶水可以使第一棱镜1与第二棱镜2,第二棱镜2与第二棱镜2
相互之间紧密贴合设置;由于光路径需要经过沾有胶水的胶层,使用的胶水需要兼顾折射率、粘接力、可操作性等问题,则所述胶水优选为紫外固化胶水,其固化原理是紫外固化胶水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化学反应,使粘合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其中,所述紫外固化胶水采用353ND胶水。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棱镜1和第二棱镜2均为实心结构的斜方棱镜。所述斜方棱镜只使光路径产生位移而不改变光路径的方向。
[0028]进一步的,所述透射区11镀有高透膜5。
[0029]本实施例中,光通道的相邻间距由斜方棱镜(第一棱镜1和第二棱镜2)的厚度决定,以下提供三种实施方案:
[0030]①
、所述斜方棱镜的厚度D为0.25mm,宽度W为0.50mm,高度H为0.82mm,倾斜角度a为76.5
°
,并且在分波时,所述出射光间距0.2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波合波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棱镜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棱镜,所述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贴合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棱镜上方以及第二棱镜上方均镀有滤光膜;所述第一棱镜下方为透射区,所述第二棱镜下方镀有高反膜;在分波时,一束入射光通过透射区进入第一棱镜,在经过滤光膜后,一部分光透射出去,另一部分光反射到第二棱镜的高反膜,所述高反膜将光反射到下一滤光膜,经过多次的透射和反射,在滤光膜形成多束出射光;或者,在合波时,多束入射光通过滤光膜进入第一棱镜以及第二棱镜,并在经过高反膜后将光反射到下一滤光膜,经过多次反射后,在透射区形成一束出射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波合波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之间涂有胶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波合波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为紫外固化胶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波合波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膜为WDM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文瑞叶记池毕军范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