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搅拌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37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搅拌罐,负压搅拌罐用于负压运输系统,负压搅拌罐包括:筒身、端盖、进料装置、绞龙装置、减速用电机和关料装置;端盖设置于筒身的上端,端盖的上端安装有进料装置、减速用电机和绞龙装置,其中,进料装置用于导入待搅拌原料,绞龙装置的上端露于端盖的上端,绞龙装置的下端内置于端盖的内部,减速用电机用于带动绞龙装置旋转运作,绞龙装置用于旋转后对待搅拌原料进行均匀混合;关料装置设置于筒身的下端,关料装置与绞龙装置的底部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负压搅拌罐使原料在混合配方下配比更精准,规避各原料分层的问题,此外,还对完成混合后原料进行储存,不耽误其它支线配料,提升系统效率。提升系统效率。提升系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搅拌罐


[0001]本技术涉及搅拌罐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压搅拌罐。

技术介绍

[0002]负压输送系统是指利用压风机(真空泵)产生系统负压,将在受料器处与空气均匀混合的粉粒状物料通过管道抽送至贮料装置的输送系统,主要用于燃煤电厂的会处理系统。
[0003]随着负压输送系统的普及,传统的颗粒负压输送是先称重物料后进行搅拌,然后随管道输送至后端设备。
[0004]该系统中由于存在多种物料且各物料比重不同,导致在后端输送中可能存在因管道过长而出现分层的现象,质量轻的物料在前而质量重的物料在后,最终输送至末端容器中时配比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搅拌罐。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负压搅拌罐,所述负压搅拌罐用于负压运输系统,所述负压搅拌罐包括:筒身、端盖、进料装置、绞龙装置、减速用电机和关料装置;
[0007]所述端盖设置于所述筒身的上端,所述端盖的上端安装有所述进料装置、所述减速用电机和所述绞龙装置,其中,所述进料装置用于导入待搅拌原料,所述绞龙装置的上端露于所述端盖的上端,所述绞龙装置的下端内置于所述端盖的内部,所述减速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绞龙装置旋转运作,所述绞龙装置用于旋转后对所述待搅拌原料进行均匀混合;
[0008]所述关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筒身的下端,所述关料装置与所述绞龙装置的底部对接,用于控制所述待搅拌原料在所述绞龙装置底部的进出。
[0009]可选的,所述绞龙装置包括轴盖、绞龙轴和圆管;
[0010]所述绞龙轴设置于所述圆管内,并贯穿于所述端盖与所述筒身之间,所述轴盖设置于所述绞龙轴顶部。
[0011]可选的,所述绞龙装置还包括铜套,所述铜套开设孔穴,所述孔穴内嵌有固体润滑剂。
[0012]可选的,所述绞龙轴由所述减速用电机驱动旋转。
[0013]可选的,所述绞龙轴包括盘旋设置的绞片;
[0014]所述绞龙轴旋转条件下,通过所述绞片带动所述待搅拌原料向上提升,所述待搅拌原料到所述圆管的顶部后落入所述圆管与筒身之间的区域进行混合,并存储于所述筒身内。
[0015]可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口、膜片阀、吸风口盖和过滤网筒,其中,所述膜片阀、所述吸风口盖和所述过滤网筒依次连接,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膜片阀的侧边;
[0016]所述进料口用于进料,所述膜片阀用于控制所述待搅拌原料在所述筒身内的进
出,其中,所述膜片阀进料时打开;
[0017]所述吸风口盖用于进料后通过压风机进行吸料;所述过滤网筒用于对所述吸风口盖进入的所述待搅拌原料进行过滤。
[0018]可选的,所述关料装置包括关料阀和放料口;
[0019]所述绞龙装置旋转运作下,所述关料阀关闭,所述关料阀用于阻止所述待搅拌原料在所述绞龙装置旋转时漏出;
[0020]所述绞龙装置完成对所述待搅拌原料的均匀混合之后,所述关料阀打开,所述待搅拌原料通过所述放料口流出。
[0021]可选的,所述关料装置还包括磁铁和配重块,所述磁铁和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负压搅拌罐的底部,用于稳固作用。
[0022]可选的,所述端盖处设有吊环螺栓,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吊环螺栓与所述筒身进行固定。
[0023]可选的,所述筒身的四周设有至少2个提手,所述提手用于所述筒身的拆卸与安装。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负压搅拌罐,该负压搅拌罐的各个组件可拆卸与替换使用,提高了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在负压输送系统中,通过负压搅拌罐的绞龙装置可使原料在混合配方下配比更精准,规避出现各原料分层的问题,此外,负压搅拌罐还对完成混合后的原料进行储存,不耽误其它支线配料,缩短系统输送时间,提升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负压搅拌罐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6]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负压搅拌罐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7]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负压搅拌罐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8]图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负压搅拌罐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
[0029]其中,对附图中的各标号说明如下:
[0030]1:筒身;
ꢀꢀꢀꢀꢀꢀꢀꢀꢀꢀꢀꢀꢀ
2:端盖;
ꢀꢀꢀꢀꢀꢀꢀꢀꢀꢀꢀꢀ
3:进料装置;
[0031]4:绞龙装置;
ꢀꢀꢀꢀꢀꢀꢀꢀꢀ
5:减速用电机;
ꢀꢀꢀꢀꢀꢀ
6:关料装置;
[0032]11:提手;
ꢀꢀꢀꢀꢀꢀꢀꢀꢀꢀꢀꢀ
21:吊环螺栓;
ꢀꢀꢀꢀꢀꢀꢀ
31:进料口;
[0033]32:膜片阀;
ꢀꢀꢀꢀꢀꢀꢀꢀꢀꢀ
33:吸风口盖;
ꢀꢀꢀꢀꢀꢀꢀ
34:过滤网筒;
[0034]41:轴盖;
ꢀꢀꢀꢀꢀꢀꢀꢀꢀꢀꢀꢀ
42:绞龙轴;
ꢀꢀꢀꢀꢀꢀꢀꢀꢀ
43:圆管;
[0035]44:铜套;
ꢀꢀꢀꢀꢀꢀꢀꢀꢀꢀꢀꢀ
45:绞片;
ꢀꢀꢀꢀꢀꢀꢀꢀꢀꢀꢀ
61:关料阀;
[0036]62:放料口;
ꢀꢀꢀꢀꢀꢀꢀꢀꢀꢀ
63:磁铁;
ꢀꢀꢀꢀꢀꢀꢀꢀꢀꢀꢀ
64:配重块。
[0037]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9]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40]实施例1
[0041]请参考图1至图2,其示出了本技术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负压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基于第一视角进行结构示意,图2基于第二视角进行结构示意。
[0042]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负压搅拌罐,负压搅拌罐用于负压运输系统,负压搅拌罐包括:筒身1、端盖2、进料装置3、绞龙装置4、减速用电机5和关料装置6。
[0043]端盖2设置于筒身1的上端,端盖2的上端安装有进料装置3、减速用电机5和绞龙装置4,其中,进料装置3用于导入待搅拌原料,绞龙装置4的上端露于端盖2的上端,绞龙装置4的下端内置于端盖2的内部,减速用电机5用于带动绞龙装置4旋转运作,绞龙装置4用于旋转后对待搅拌原料进行均匀混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搅拌罐用于负压运输系统,所述负压搅拌罐包括:筒身(1)、端盖(2)、进料装置(3)、绞龙装置(4)、减速用电机(5)和关料装置(6);所述端盖(2)设置于所述筒身(1)的上端,所述端盖(2)的上端安装有所述进料装置(3)、所述减速用电机(5)和所述绞龙装置(4),其中,所述进料装置(3)用于导入待搅拌原料,所述绞龙装置(4)的上端露于所述端盖(2)的上端,所述绞龙装置(4)的下端内置于所述端盖(2)的内部,所述减速用电机(5)用于带动所述绞龙装置(4)旋转运作,所述绞龙装置(4)用于旋转后对所述待搅拌原料进行均匀混合;所述关料装置(6)设置于所述筒身(1)的下端,所述关料装置(6)与所述绞龙装置(4)的底部对接,用于控制所述待搅拌原料在所述绞龙装置(4)底部的进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装置(4)包括轴盖(41)、绞龙轴(42)和圆管(43);所述绞龙轴(42)设置于所述圆管(43)内,并贯穿于所述端盖(2)与所述筒身(1)之间,所述轴盖(41)设置于所述绞龙轴(42)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装置(4)还包括铜套(44),所述铜套(44)开设孔穴,所述孔穴内嵌有固体润滑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轴(42)由所述减速用电机(5)驱动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搅拌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轴(42)包括盘旋设置的绞片(45);所述绞龙轴(42)旋转条件下,通过所述绞片(45)带动所述待搅拌原料向上提升,所述待搅拌原料到所述圆管(43)的顶部后落入所述圆管(43)与筒身(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邵宾龚潇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阿米达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