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017 阅读:8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学实验的仪器。硅膜片、压力表一、压力表二、旋塞筒一及旋塞筒二安装在底座上;旋塞筒一内设有旋钮一,旋塞筒二内设有旋钮二,旋塞筒左端设有软管接口;软管接口一、压力表一及低压阻接口配三通以软管相连,软管接口二、压力表二及高压阻接口亦配三通以软管相连;底座上靠右下侧设有VS接线口、V↓[0]↑[+]接线口、信号输出接线口、接地线口、及V↓[0]↑[-]接线口,硅膜片所在模块设有V↓[0]↑[-]接线端子、VS接线端子、V↓[0]↑[+]接线端子、接地线接线端子,其中VS接线口与VS接线端子对应相连,V↓[0]↑[+]接线口与V↓[0]↑[+]接线端子对应相连,V↓[0]↑[-]接线口与V↓[0]↑[-]接线端子对应相连。结构合理、操作简便、能够通过改变接线方式测量压力和压差,适用于教学实验。(*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学实验的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能够通过改变接线方式测量压力和压差,适用于教学实验的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教师和莘莘学子所殷切期待的,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早已被判定为不合时宜,更给以后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障碍,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尤其是要求动手能力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工作;而现有的测量振动的差动传感器不是结构不够合理,就是操作复杂,且一般不宜用于教学实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结构不够合理、操作不够简便、不适用于教学实验使用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由一个硅膜片、两个施压旋钮和两个旋塞筒构成,为方便教学实验,配置两个实验压力表。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两个施压旋钮与旋塞筒如同医用注射器样连接,但施压旋钮是旋进或旋出的,而非推拉式。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两个压力表置于底座上,与仪器本身构成一体,整体结构紧凑合理,便于操作者直接读数。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旋塞筒、硅膜片和压力表之间通过软管以三通各自对应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上表面绘制有电路连接图。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操作简便,适用于教学实验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底座 2.压力表一 3.压力表二 4.低压阻接口 5.高压阻接口 6.软管接口一 7.软管接口二 8.旋塞筒一 9.旋塞筒二 10.旋钮一11.旋钮二 12.VS接线口 13.V0+接线口 14.信号输出接线口 15.接地线口 16.V0-接线口 17.V0-接线端子 18.VS接线端子 19.V0+接线端子20.接地线接线端子 21.硅膜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结合附图,配置交直流、全桥测量差动放大实验模块,介绍利用本技术测量压力和差压的实现方案。硅膜片21、压力表一2、压力表二3、旋塞筒一8及旋塞筒二9安装在底座1上;旋塞筒一8内设有旋钮一10,旋塞筒二9内设有旋钮二11,旋塞筒左端设有软管接口;软管接口一6、压力表一2及低压阻接口4配三通以软管相连,软管接口二7、压力表二3及高压阻接口5亦配三通以软管相连;底座1上靠右下侧设有VS接线口12、V0+接线口13、信号输出接线口14、接地线口15、及V0-接线口16,硅膜片21所在模块设有V0-接线端子17、VS接线端子18、V0+接线端子19、接地线接线端子20,其中VS接线口12与VS接线端子18对应相连,V0+接线口13与V0+接线端子19对应相连,V0-接线口16与V0-接线端子17对应相连。压力测量实施将VS接线口12连接+4V电压或者5mA横流源,V0+接线口13、V0-接线口16输出用屏蔽线连接到交直流、全桥测量差动放大实验模块输入端,接通电源;将旋钮一10、旋钮二11旋出,使压力表读数为零,调节交直流、全桥测量差动放大实验模块上的压力表达到实验要求,旋动旋钮一10加压,输出为正得到正压,反之松开旋钮一10使压力表读数为零,旋动旋钮二11加压,输出为负得到负压。差压测量实施结合压力测量的实现,可以得出,旋动旋钮一10及旋钮二11对硅膜片产生的压力相反,利用此特点进行差压测量。将VS接线口12连接+4V电压或者5mA横流源,将信号输出接线口14与交直流、全桥测量差动放大实验模块输入端相连,调节旋钮一10,记下交直流、全桥测量差动放大实验模块上的相应输出,旋动旋钮二11,使先前交直流、全桥测量差动放大实验模块上的输出为零,观察两压力表压力记下比较即得压差。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包括底座(1)、压力表一(2)、压力表二(3)、旋塞筒一(8)、旋塞筒二(9)、旋钮一(10)、旋钮二(11)和硅膜片(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表一(2)、压力表二(3)、旋塞筒一(8)、旋塞筒二(9)及硅膜片(21)均布置在底座(1)上,旋塞筒一(8)内设有旋钮一(10),旋塞筒二(9)内设有旋钮二(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塞筒一(8)及旋塞筒二(9)与旋钮相对的另一端设有软管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膜片(21)所在模块上设有V0-接线端子(17)、VS接线端子(18)、V0+接线端子(19)及接地线接线端子(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表面绘制有电路连接图。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教学实验的仪器。硅膜片、压力表一、压力表二、旋塞筒一及旋塞筒二安装在底座上;旋塞筒一内设有旋钮一,旋塞筒二内设有旋钮二,旋塞筒左端设有软管接口;软管接口一、压力表一及低压阻接口配三通以软管相连,软管接口二、压力表二及高压阻接口亦配三通以软管相连;底座上靠右下侧设有VS接线口、V文档编号G09B23/00GK2807229SQ20052010181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陈继权, 赵恒业, 陈传周, 陈东红 申请人:浙江亚龙教仪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包括底座(1)、压力表一(2)、压力表二(3)、旋塞筒一(8)、旋塞筒二(9)、旋钮一(10)、旋钮二(11)和硅膜片(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表一(2)、压力表二(3)、旋塞筒一(8)、旋塞筒二(9)及硅膜片(21)均布置在底座(1)上,旋塞筒一(8)内设有旋钮一(10),旋塞筒二(9)内设有旋钮二(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权赵恒业陈传周陈东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龙教仪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