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发酵废菌渣交互回用的ε-聚赖氨酸-纳他霉素协同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316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发酵废菌渣交互回用的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发酵废菌渣交互回用的
ε

聚赖氨酸

纳他霉素协同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发酵废菌渣交互回用的ε

聚赖氨酸

纳他霉素协同生产方法,属于工业生物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微生物源防腐剂主要有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ε

聚赖氨酸三种,为提高产品覆盖度,增强集成优势,较多生产厂家同时建设了以上3种生物防腐剂的生产线。这3种生物防腐剂中的两种(纳他霉素和ε

聚赖氨酸)均由链霉菌属合成,其中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其对霉菌、酵母生长的强烈抑制效果;ε

聚赖氨酸是一种同型氨基酸阳离子聚合物,其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酵母、霉菌生长抑制作用显著。此两类物质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被美国FDA认定为GRAS化合物,在我国也被卫计委批准在食品中作为防腐剂使用,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和经济价值。
[0003]纳他霉素主要由褐黄孢链霉菌经液态深层发酵合成,其产物不溶于水,离心后与菌体共存于沉淀中。沉淀常采用甲醇水溶液提取以获得纳他霉素溶液,后续经旋转蒸发、吸附等流程制得纯品。沉淀(发酵渣)在提取过产物后即弃去,无法得到进一步利用。ε

聚赖氨酸主要由小白链霉菌经液态发酵合成,其产物水溶性强,存在于清液中,后续主要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提取,而其废菌体常常作为废弃物直接丢弃,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对纳他霉素和ε

聚赖氨酸生产中的废菌渣进行资源化高值利用,并进一步强化相应产物的发酵水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发酵废菌渣交互回用的ε

聚赖氨酸

纳他霉素协同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对ε

聚赖氨酸发酵废菌渣进行提取,将提取液加入纳他霉素发酵中促进纳他霉素合成;纳他霉素发酵废菌渣同样经提取后,将提取液加入ε

聚赖氨酸发酵中促进ε

聚赖氨酸合成。
[0005]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小白链霉菌菌体中存在促进纳他霉素合成的诱导物,反过来,褐黄孢链霉菌菌体中存在促进ε

聚赖氨酸合成的诱导物。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发现,开发出一种基于发酵废菌渣交互回用的ε

聚赖氨酸

纳他霉素协同生产方法,即利用纳他霉素发酵废菌体提取诱导物,在ε

聚赖氨酸发酵中添加以诱导ε

聚赖氨酸大量合成;同时,将ε

聚赖氨酸废菌体进行提取,其提取物添加到纳他霉素发酵中以诱导纳他霉素大量合成。本方法有助于将纳他霉素和ε

聚赖氨酸的废菌体进行资源化利用,并具有促进两种产物合成的功效,在纳他霉素和ε

聚赖氨酸工业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尤其是在具备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ε

聚赖氨酸3种生物防腐剂生产线的企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0006]本专利技术基于发酵废菌渣交互回用的ε

聚赖氨酸

纳他霉素协同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纳他霉素发酵废菌渣的提取
[0008]将纳他霉素发酵液(取自纳他霉素分批发酵,约60

70h;或补料分批发酵,约96

120h)以3000

4500rpm离心10

15min,下层菌渣用去离子水以离心分离的方式洗涤3次,湿菌体称重,此后以终浓度75%乙醇水溶液浸泡过夜,并置于研钵中研磨,研磨液于3000

4500rpm离心10

15min,下方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1遍后用70%甲醇提取纳他霉素,上清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馏回收溶剂,蒸馏浓缩液置于烘箱中60℃干燥,以1g湿菌渣对应3mL去离子水复溶提取物,制得纳他霉素发酵废菌渣提取液;
[0009]步骤2:添加纳他霉素废菌渣提取液的ε

聚赖氨酸发酵
[0010]2a、ε

聚赖氨酸发酵种子培养
[0011]将小白链霉菌IFO14147接种于固体贝塔纳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直至长出灰色孢子;用接种环挑取2环孢子置于装液量60mL的500mLM3G培养基摇瓶中,于30℃恒温振荡培养箱中200rpm培养1天;
[0012]2b、ε

聚赖氨酸发酵
[0013]5L发酵罐采用2组6平直叶涡轮搅拌桨,按M3G培养基配方配置液态培养基,发酵罐中液态培养基的装液量为3L,通气量为1vvm,转速设定为200

800rpm,通过增加转速的方式将整个发酵过程的溶解氧控制在30%以上,当发酵液pH自由下降到4.0时,采用外源流加12.5%氨水调控发酵液pH为4.0;发酵罐灭菌采用离位灭菌形式,于121℃高温灭菌20min,待培养基冷却到30℃后,将2a获得的成熟发酵种子以8%的接种量接于液态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在发酵24h时,外源一次性添加终浓度为44g的纳他霉素发酵湿废渣/L培养基的提取物,此后继续发酵;在发酵48h时,开始外源流加60%葡萄糖,以维持发酵罐中糖浓度范围为5

15g/L,直至发酵结束。
[0014]步骤3:ε

聚赖氨酸发酵废渣的提取
[0015]将ε

聚赖氨酸发酵液(取自ε

聚赖氨酸分批发酵,约42

60h;或补料分批发酵,约168

204h)以3000

4500rpm离心10

15min,下层菌渣用去离子水以离心分离的方式洗涤3次,湿菌体称重,此后以终浓度75%乙醇水溶液浸泡过夜,并置于研钵中研磨,研磨液于3000

4500rpm离心10

15min,上清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馏回收溶剂,蒸馏浓缩液置于烘箱中60℃干燥,以1g湿菌渣对应3mL去离子水复溶提取物,制得ε

聚赖氨酸发酵废菌渣提取液;
[0016]步骤4:添加ε

聚赖氨酸发酵废菌渣提取液的纳他霉素发酵
[0017]4a、纳他霉素发酵种子培养
[0018]将褐黄孢链霉菌ATCC 13326接种于固体贝塔纳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直至长出褐黄色孢子;用接种环挑取3环孢子置于装液量60mL的500mL液体种子培养基摇瓶中,于28℃恒温振荡培养箱中220rpm培养2天;
[0019]4b、纳他霉素发酵
[0020]5L发酵罐采用2组6平直叶涡轮搅拌桨,按纳他霉素发酵培养基配方配置液态培养基,发酵罐中液态培养基的装液量设定为3L,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发酵废菌渣交互回用的ε

聚赖氨酸

纳他霉素协同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纳他霉素发酵废菌体提取诱导物,在ε

聚赖氨酸发酵中添加以诱导ε

聚赖氨酸大量合成;同时,将ε

聚赖氨酸废菌体进行提取,其提取物添加到纳他霉素发酵中以诱导纳他霉素大量合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纳他霉素发酵废菌渣的提取将纳他霉素发酵液离心,下层菌渣用去离子水以离心分离的方式洗涤,湿菌体称重,此后以终浓度75%乙醇水溶液浸泡8

12h,并置于研钵中研磨,研磨液离心,下方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用70%甲醇提取纳他霉素,上清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馏回收溶剂,蒸馏浓缩液置于烘箱中干燥,以1g湿菌渣对应3mL去离子水复溶提取物,制得纳他霉素发酵废菌渣提取液;步骤2:添加纳他霉素废菌渣提取液的ε

聚赖氨酸发酵2a、ε

聚赖氨酸发酵种子培养将小白链霉菌接种于固体贝塔纳培养基上,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直至长出灰色孢子;用接种环挑取2环孢子置于装液量60mL的500mLM3G培养基摇瓶中,于30℃恒温振荡培养箱中200rpm培养1天;2b、ε

聚赖氨酸发酵5L发酵罐采用2组6平直叶涡轮搅拌桨,按M3G培养基配方配置液态培养基,发酵罐中液态培养基的装液量为3L,通气量为1vvm,转速设定为200

800rpm,当发酵液pH自由下降到4.0时,采用外源流加12.5%氨水调控发酵液pH为4.0;发酵罐灭菌采用离位灭菌形式,于121℃高温灭菌20min,待培养基冷却到30℃后,将2a获得的成熟发酵种子以8%的接种量接于液态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步骤1获得的纳他霉素发酵湿废渣提取液,继续发酵;在发酵48h时,开始外源流加60%葡萄糖,以维持发酵罐中糖浓度范围为5

15g/L,直至发酵结束;步骤3:ε

聚赖氨酸发酵废渣的提取将ε

聚赖氨酸发酵液离心,下层菌渣用去离子水以离心分离的方式洗涤,湿菌体称重,此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昕李峰曾化伟信丙越徐大勇张标李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