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柠檬酸发酵废弃物的ε-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135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柠檬酸发酵废弃物的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柠檬酸发酵废弃物的
ε

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ε

聚赖氨酸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柠檬酸发酵废弃物的ε

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是对柠檬酸发酵废水、废渣中的微生物诱导物进行提取,并在分批及补料分批发酵中进行提取物的外源添加来强化ε

聚赖氨酸合成的方法,属于工业生物


技术介绍

[0002]柠檬酸,又名枸橼酸,是一种重要食品添加剂,目前主要通过黑曲霉液态发酵薯类、玉米类底物合成。目前,国内柠檬酸发酵产量约为14%左右,而余下部分由大量有机发酵废水和废渣组成。研究显示,1吨柠檬酸将产生8

15m3发酵性废水,以及2

4吨发酵废渣。我国是全球柠檬酸的最大生产国之一,每年产生的废水废渣量更是巨大。“如何对此类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成为了重要课题。
[0003]针对柠檬酸发酵废水问题,毛忠贵团队开发出“柠檬酸

沼气双发酵偶联系统”,对柠檬酸发酵废水进行厌氧发酵并以产物沼气发电,处理过后的废水再回用柠檬酸发酵配料中,实现了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针对发酵废渣(废菌体)问题,部分企业将其作为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提取的原料,而大部分企业将其与麸皮、秸秆等农业副产物混合制备动物饲料,或是以其为底物固态发酵制备蛋白饲料。尽管如此,目前在柠檬酸发酵废液、废渣资源化方面的技术手段依然稀缺,尤其缺少利用此类废弃物合成高值产物的技术,这直接影响本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0004]ε

聚赖氨酸是一种主要由链霉菌属合成的天然同型阳离子聚合物,其由25

35个赖氨酸残基经α

羧基与ε

氨基在聚赖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下脱水缩合而成。ε

聚赖氨酸抑菌能力强,抑菌谱广,其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能力,同时还可抑制酵母和霉菌的生长。此外,其不易被人体吸收,少量吸收后也能够被降解为无毒的赖氨酸,其由此被美国FDA认定为GRAS化合物(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并在2014年被我国卫计委批准作为食品防腐剂而使用,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和经济价值。当前,ε

聚赖氨酸的市场价为1200

1500元/kg,是一种高值产品。
[0005]专利技术人前期研究发现,黑曲霉胞内以及胞外分泌的一些产物能够大幅促进ε

聚赖氨酸生物合成。基于此发现,专利技术人开发出一种基于外源添加柠檬酸发酵废水提取物、废渣提取物,进而促进ε

聚赖氨酸合成的生产工艺。无论是添加的柠檬酸发酵废水提取物,还是废渣提取物,均能够(1)在分批发酵中大幅促进菌体生长以及ε

聚赖氨酸合成,缩减发酵时间,提高生长效率;(2)在补料分批发酵中大幅促进ε

聚赖氨酸合成。因此,本专利技术在柠檬酸发酵废弃物资源化,以及ε

聚赖氨酸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促进ε

聚赖氨酸合成,同时实现柠檬酸发酵废液、废渣的资源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柠檬酸发酵废弃物的ε

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有机溶剂对柠檬酸发
酵废水、废渣进行提取,并将其添加到ε

聚赖氨酸分批发酵以及补料分批发酵中,进而促进了ε

聚赖氨酸的合成。
[000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柠檬酸发酵采用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糖蜜、木薯粉、玉米淀粉。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反应器包括250mL三角瓶、5L液态发酵罐两种。
[0009]柠檬酸发酵废水提取物添加ε

聚赖氨酸发酵实验相关条件优化、柠檬酸发酵废渣提取物添加ε

聚赖氨酸发酵实验相关条件优化均在250mL三角瓶中完成,柠檬酸发酵种子培养、ε

聚赖氨酸发酵种子培养均在500mL三角瓶中进行,柠檬酸发酵废水提取物添加ε

聚赖氨酸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均在5L发酵罐中进行。
[0010]本专利技术基于柠檬酸发酵废弃物的ε

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步骤1:柠檬酸发酵种子培养
[0012]将黑曲霉孢子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中,在37℃培养箱培养5天直至长出黑色孢子。用接种环接种2环孢子(约7
×
107个)进入柠檬酸发酵种子培养基中,于37℃、160rpm摇床中培养20

22h。
[0013]步骤2:柠檬酸发酵
[0014]将步骤1获得的成熟种子以15%接种量接入装有3L柠檬酸发酵培养基的5L发酵罐中(上海保兴)进行发酵,发酵72h;发酵罐温度、通气量以及搅拌转速分别控制在37℃、2vvm和600rpm直至发酵结束。
[0015]步骤3:柠檬酸发酵废水、废渣提取物的制备
[0016]步骤2获得的发酵液采用4层纱布过滤,获得滤液及滤渣;滤液及滤渣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获得柠檬酸发酵废水提取物以及废渣提取物:
[0017]3a、滤液采用当前通用的钙盐法进行柠檬酸提取,即添加过量轻质碳酸钙于滤液中,充分搅拌直至体系pH接近6.5

6.8,此后3000rpm离心10min,上清液中加入1/5体积的正丁醇,充分搅拌,离心分层后,取丁醇相,剩余萃余液再加入1/5体积正丁醇,重复如上步骤萃取2次;萃取液合并后旋转蒸发,获得纯溶剂并浓缩提取物;浓缩液与乙醇溶液混合(乙醇终浓度75%),静置2h后4000rpm离心10min,上清液置于90℃干燥箱中干燥,此后用去离子水按照发酵废水和提取水比为5:1对该提取物进行复溶,提取液115℃高温高压灭菌后于4℃保存备用,即为柠檬酸发酵废水提取物;
[0018]3b、滤渣用水洗2次后,加入终浓度为75%的乙醇,浸泡3h后于研钵中研磨,浸泡8

12h,3000rpm离心10min,上清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发回收溶剂并获得浓缩液,浓缩液置于90℃干燥箱中干燥,此后用去离子水按照渣水比1:3对该提取物进行复溶,提取液115℃高温高压灭菌后置于4℃保存备用,即为柠檬酸发酵废渣提取物;
[0019]步骤4:ε

聚赖氨酸发酵种子培养
[0020]将小白链霉菌接种于固体贝塔纳培养基上,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直至长出孢子;用接种环挑取2环孢子(约7
×
107个)置于装液量80mL的500mLM3G培养基摇瓶中,于30℃恒温振荡培养箱中200rpm培养1天,获得可用于ε

聚赖氨酸发酵的成熟小白链霉菌种子液;
[0021]步骤5:添加柠檬酸发酵废水提取物的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柠檬酸发酵废弃物的ε

聚赖氨酸生物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有机溶剂对柠檬酸发酵废水、废渣进行提取,并将其添加到ε

聚赖氨酸发酵过程中,进而促进ε

聚赖氨酸的合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柠檬酸发酵种子培养将黑曲霉孢子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中,在37℃培养箱培养5天直至长出黑色孢子,用接种环接种2环孢子进入柠檬酸发酵种子培养基中,于37℃、160rpm摇床中培养20

22h;步骤2:柠檬酸发酵将步骤1获得的成熟种子以15%接种量接入装有3L柠檬酸发酵培养基的5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发酵72h;步骤3:柠檬酸发酵废水、废渣提取物的制备步骤2获得的发酵液采用4层纱布过滤,获得滤液及滤渣;滤液及滤渣分别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理,获得柠檬酸发酵废水提取物以及废渣提取物:3a、滤液采用常规钙盐法进行柠檬酸提取,即添加过量轻质碳酸钙于滤液中,充分搅拌直至体系pH接近6.5

6.8,离心后向上清液中加入正丁醇,充分搅拌,离心分层后,取丁醇相,剩余萃余液再加入正丁醇,重复如上步骤萃取2次;萃取液合并后旋转蒸发,获得纯溶剂并浓缩提取物;浓缩液与乙醇溶液混合,静置2h后离心,上清液置于90℃干燥箱中干燥,此后用去离子水对提取物进行复溶,提取液115℃高温高压灭菌后于4℃保存备用,即为柠檬酸发酵废水提取物;3b、滤渣水洗后加入乙醇,浸泡3h后于研钵中研磨,浸泡8

12h,离心,上清液旋蒸回收溶剂并获得浓缩液,浓缩液置于90℃干燥箱中干燥,此后用去离子水对提取物进行复溶,提取液115℃高温高压灭菌后置于4℃保存备用,即为柠檬酸发酵废渣提取物;步骤4:ε

聚赖氨酸发酵种子培养将小白链霉菌接种于固体贝塔纳培养基上,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天,直至长出孢子;用接种环挑取2环孢子置于装液量80mL的500mLM3G培养基摇瓶中,于30℃恒温振荡培养箱中200rpm培养1天,获得可用于ε

聚赖氨酸发酵的成熟小白链霉菌种子液;步骤5:ε

聚赖氨酸发酵在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昕李峰曾化伟信丙越徐大勇张标李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