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中地理课本第一章第四节关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说明,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中“使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和“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两个问题,若只按课本的说明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那么,能否用教具的演示来帮助说明呢?尤其是能否在地球仪上更直观地来演示,以说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和地球自转对其形状的影响的原因呢?,经实践,我设计的“地转偏向”演示仪,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仪器构造如图所示a、直径较大的平面地球仪,北极直立向上安装。b、小盘形漏斗,置于北极之上,可随地球仪同步转动。c、塑制大盘形漏斗,置于南极之下,可随地球仪同步转动。d、半圆形平底塑槽,依附于地球仪上。(槽底宽6cm,相当于地球仪α直径的五分之一,槽壁高1cm,槽长等于地球仪的半圆的长度)。塑槽上端,右槽边距小盘漏斗的下口1cm,下端通于大盘型漏斗。e、中间带有小铁球(重4g)的细橡皮筋(长度略短于地球仪的半圆的长),依附于地球仪上。f、皮带传动装置,可手动地球仪旋转。g、基座。“地转偏向”的演示步骤如下先不启动地球仪,用小滴管吸入墨水加入小盘形漏斗内,倾刻可见墨水沿一经线流下,启动地球仪使之向东匀速旋转 ...
【技术保护点】
平面地球仪α的北极直立向上安装,地轴与小平面的夹角为90度。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