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26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风机驱动装置、进水喷淋装置、冷热水交换器和出水槽,所述风机驱动装置装嵌于风机驱动孔内,所述进水喷淋装置分别设于风机驱动装置左右两端,所述冷热水交换器设于进水喷淋装置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风机保护罩的内直径与风机驱动孔的外直径相等,且所述风机保护罩呈现网格状、通过所述散热栅格呈现蜂窝状和通过所述驱动带至少设有三道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降温效果好和结构稳固的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
,特别涉及一种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携带余热的循环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把水的热量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对循环水进行降温。使用时,循环冷却水由泵输送至布水器中,喷洒在填料上,最终以水滴的形式滴落在集水池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降温效果好和结构稳固的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包括散热栅格、攀登梯、支撑底脚和风机驱动孔,所述散热栅格分别设于冷却塔主体左右两端,所述攀登梯设于冷却塔主体后端,所述支撑底脚分别设于冷却塔主体底端,所述风机驱动孔开于冷却塔主体顶端;风机驱动装置,装嵌于风机驱动孔内,包括驱动电机、驱动带、驱动主轴轮、风机保护罩和驱动风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带与驱动主轴轮连接,所述驱动主轴轮包括分别设于底端连接法兰,所述驱动风叶包括分别设于内侧的驱动风叶法兰,所述驱动风叶通过驱动风叶法兰与连接法兰对位和驱动主轴轮连接,所述风机保护罩设于驱动主轴轮底端;进水喷淋装置,分别设于风机驱动装置左右两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进水口和喷淋管,所述进水口包括分别设于顶端的进水连接孔;冷热水交换器,设于进水喷淋装置底端;出水槽,设于冷却塔主体底端,包括开于面端的出水口、溢水口和排水口,且所述出水口、溢水口和排水口的面端均设有出水连接孔。进一步,所述驱动带至少设有三道。<br>进一步,所述驱动风叶的外直径与风机驱动孔的内直径相等。进一步,所述风机保护罩的内直径与风机驱动孔的外直径相等,且所述风机保护罩呈现网格状。进一步,所述散热栅格呈现蜂窝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所述风机保护罩的内直径与风机驱动孔的外直径相等,且所述风机保护罩呈现网格状、通过所述散热栅格呈现蜂窝状和通过所述驱动带至少设有三道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降温效果好和结构稳固的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中图1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驱动风叶法兰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法兰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7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中:冷却塔主体1、散热栅格11、攀登梯12、支撑底脚13、风机驱动孔14、风机驱动装置2、驱动电机21、驱动带22、驱动主轴轮23、风机保护罩24、驱动风叶25、连接法兰231、驱动风叶法兰251、进水喷淋装置3、进水口31、喷淋管32、进水连接孔311、冷热水交换器4、出水槽5、出水口51、溢水口52、排水口53、出水连接孔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根据图1-图8所示: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1,包括散热栅格11、攀登梯12、支撑底脚13和风机驱动孔14,所述散热栅格11分别设于冷却塔主体1左右两端,所述攀登梯12设于冷却塔主体1后端,所述支撑底脚13分别设于冷却塔主体1底端,所述风机驱动孔14开于冷却塔主体1顶端;风机驱动装置2,装嵌于风机驱动孔14内,包括驱动电机21、驱动带22、驱动主轴轮23、风机保护罩24和驱动风叶25,所述驱动电机21通过驱动带22与驱动主轴轮23连接,所述驱动主轴轮23包括分别设于底端连接法兰231,所述驱动风叶25包括分别设于内侧的驱动风叶法兰251,所述驱动风叶25通过驱动风叶法兰251与连接法兰231对位和驱动主轴轮23连接,所述风机保护罩24设于驱动主轴轮23底端;进水喷淋装置3,分别设于风机驱动装置2左右两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进水口31和喷淋管32,所述进水口31包括分别设于顶端的进水连接孔311;冷热水交换器4,设于进水喷淋装置3底端;出水槽5,设于冷却塔主体1底端,包括开于面端的出水口51、溢水口52和排水口53,且所述出水口51、溢水口52和排水口53的面端均设有出水连接孔54。因为所述驱动带22至少设有三道,所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时,通过驱动带22的多道设计,保证了驱动使用的正常。因为所述驱动风叶25的外直径与风机驱动孔14的内直径相等,所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时,能保证风机驱动时,能最大限度对外部的风量进行吸入。因为所述风机保护罩24的内直径与风机驱动孔14的外直径相等,且所述风机保护罩24呈现网格状,所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时,通过直径的相等,能防止外部人员在操作时,或大件物品掉入本技术内造成危害,并且通过网格状的设置,极大的能对外部的空气进行搅拌吸入。因为所述散热栅格11呈现蜂窝状,所以当用户使用本技术时,达到优异的散热效果,并且防止外部人员触碰本技术内壁造成人身危害。本技术的冷却塔填料具有易清理且不易堵塞,喷淋水在塔内填料中,水自上而下喷淋出,空气自塔外水平流向塔内两者流向呈垂直正交的一种状态,能极大进行降温。在喷淋罐内,通过喷淋水直接与废气接触可直接带走大量的热量,并且通过在塔内加装冷热水交换器4,在相同换热面积和温差的工况下,换热效率将大幅提高,对废气降温效果明显增强。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却塔主体,包括散热栅格、攀登梯、支撑底脚和风机驱动孔,所述散热栅格分别设于冷却塔主体左右两端,所述攀登梯设于冷却塔主体后端,所述支撑底脚分别设于冷却塔主体底端,所述风机驱动孔开于冷却塔主体顶端;/n风机驱动装置,装嵌于风机驱动孔内,包括驱动电机、驱动带、驱动主轴轮、风机保护罩和驱动风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带与驱动主轴轮连接,所述驱动主轴轮包括分别设于底端连接法兰,所述驱动风叶包括分别设于内侧的驱动风叶法兰,所述驱动风叶通过驱动风叶法兰与连接法兰对位和驱动主轴轮连接,所述风机保护罩设于驱动主轴轮底端;/n进水喷淋装置,分别设于风机驱动装置左右两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进水口和喷淋管,所述进水口包括分别设于顶端的进水连接孔;/n冷热水交换器,设于进水喷淋装置底端;/n出水槽,设于冷却塔主体底端,包括开于面端的出水口、溢水口和排水口,且所述出水口、溢水口和排水口的面端均设有出水连接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喷淋降温方形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塔主体,包括散热栅格、攀登梯、支撑底脚和风机驱动孔,所述散热栅格分别设于冷却塔主体左右两端,所述攀登梯设于冷却塔主体后端,所述支撑底脚分别设于冷却塔主体底端,所述风机驱动孔开于冷却塔主体顶端;
风机驱动装置,装嵌于风机驱动孔内,包括驱动电机、驱动带、驱动主轴轮、风机保护罩和驱动风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带与驱动主轴轮连接,所述驱动主轴轮包括分别设于底端连接法兰,所述驱动风叶包括分别设于内侧的驱动风叶法兰,所述驱动风叶通过驱动风叶法兰与连接法兰对位和驱动主轴轮连接,所述风机保护罩设于驱动主轴轮底端;
进水喷淋装置,分别设于风机驱动装置左右两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进水口和喷淋管,所述进水口包括分别设于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科姚成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保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