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轴瓦以及内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98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轴轴瓦以及内燃机。该曲轴轴瓦包括曲轴上轴瓦和曲轴下轴瓦,曲轴下轴瓦两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下轴瓦油槽。利用该曲轴轴瓦,能够有效地降低润滑油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减缓连杆轴瓦的穴蚀,从而有利于延缓连杆轴瓦的失效,继而有利于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曲轴下轴瓦两端的下轴瓦油槽的形状、大小一致,避免了曲轴轴瓦应力集中,也有利于避免了润滑油在连杆轴瓦处产生的压力波动不同,能够提高曲轴轴瓦、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该内燃机包括上述曲轴轴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轴轴瓦以及内燃机
本技术涉及内燃机
,尤其涉及一种曲轴轴瓦以及内燃机。
技术介绍
曲轴连杆机构是内燃机的核心部件,可以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从而通过飞轮变速箱等机构将动力传递到整车。任何物体之间在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都会存在摩擦,摩擦不仅会产生磨损,也会生成热量。一方面,内燃机的转速很高,可达每分钟数千转;另一方面,经由活塞传递而来的气缸爆发压力很大,可达16巴以上,曲轴连杆机构在这样高转速、高承载的情况下运行,必须解决好零部件之间的摩擦问题。曲轴轴瓦和连杆轴瓦可以很好地解决曲轴连杆机构的摩擦问题。曲轴轴瓦安装在曲轴和曲轴轴承之间,相对于曲轴轴承静止。连杆轴瓦安装在曲轴和连杆之间,相对于连杆静止。一方面,轴瓦使用特殊材料制作,材质软,杂质包容性好,摩擦系数小,耐磨性高,可以有效降低相关零部件的磨损;另一方面,润滑油可以在轴瓦表面形成油膜,油膜压力和相对运动速度正相关,在油膜压力的作用下,曲轴和轴瓦脱离接触,进一步减小摩擦,而且油膜通过曲轴和轴瓦的间隙流回油底壳还可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避免局部温度过高。轴瓦包括上轴瓦和下轴瓦。因为内燃机做功冲程的气缸爆发压力远远高于其他冲程的受力,所以经连杆传递而来的爆发压力会使曲轴的下轴瓦承受更高的载荷,为了避免轴瓦上的油道影响轴瓦承载能力和寿命,一般情况下仅仅会在曲轴的上轴瓦上设计完整的油槽,这个油槽配合贯通曲轴主轴颈油道,可以保证曲轴在360度旋转过程中,油道始终是连通的,避免连杆轴瓦间隙性得不到润滑。现有技术中,如图2所示,由于曲轴的下轴瓦没有设计油槽,曲轴主轴颈油道在360度旋转过程中,每一个特定的时刻仅仅只会有一个入口连接上轴瓦的油槽。在入口转换瞬间,即曲轴主轴颈油道旋转到水平状态时,会破坏润滑油通道的连续性,润滑油会产生压力波动,这个压力波动传递到连杆轴瓦,会引起连杆轴瓦的穴蚀,穴蚀将使轴瓦表面的材料剥落,剥落的材料残留在连杆轴颈和连杆轴瓦之间,将进一步加快连杆轴瓦的磨损,进而引起更严重的失效。当连杆轴颈油道在上述入口切换瞬间恰好正对着连杆上轴瓦和下轴瓦的配合区域时,穴蚀风险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曲轴轴瓦以及内燃机。通过在曲轴下轴瓦的两端增设油槽,有效地降低润滑油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减缓连杆轴瓦的穴蚀,从而有利于延缓连杆轴瓦的失效,继而有利于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曲轴轴瓦,该曲轴轴瓦包括曲轴上轴瓦和曲轴下轴瓦,所述曲轴下轴瓦两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下轴瓦油槽。利用该曲轴轴瓦,能够有效地降低润滑油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减缓连杆轴瓦的穴蚀,从而有利于延缓连杆轴瓦的失效,继而有利于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曲轴下轴瓦两端的下轴瓦油槽的形状、大小一致。通过该实施方式,避免了曲轴轴瓦应力集中,也有利于避免了润滑油在连杆轴瓦处产生的压力波动不同,能够提高曲轴轴瓦、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轴瓦油槽的两端与圆心形成的夹角小于15度。通过该实施方式,既有利于避免连杆轴瓦的穴蚀,从而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也有利于避免影响曲轴轴瓦承载能力和寿命。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轴瓦油槽的宽度等于上轴瓦油槽的宽度。通过该实施方式,从而使得曲轴主轴颈油道的一端能够从曲轴上轴瓦的上轴瓦油槽顺利过渡进入曲轴下轴瓦的下轴瓦油槽而不造成连杆轴瓦处的润滑油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从而有利于避免连杆轴瓦的穴蚀,继而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说下轴瓦油槽靠近上轴瓦的一端为下轴瓦油槽第一端,所述下轴瓦油槽远离上轴瓦的一端为下轴瓦油槽第二端,所述下轴瓦油槽在下轴瓦油槽第一端处的深度等于上轴瓦油槽的深度。通过该实施方式,从而使得曲轴主轴颈油道的一端能够从曲轴上轴瓦的上轴瓦油槽顺利过渡进入曲轴下轴瓦的下轴瓦油槽而不造成连杆轴瓦处的润滑油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从而有利于避免连杆轴瓦的穴蚀,继而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轴瓦油槽的深度从下轴瓦油槽第一端至下轴瓦油槽第二端逐渐减小。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地减小下轴瓦油槽对曲轴轴瓦承载能力和寿命的影响,尤其是在曲轴下轴瓦需要承受更高的载荷的情况下。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下轴瓦油槽第二端处形成有油槽过渡段,油槽过渡段的深度在远离上轴瓦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所述下轴瓦油槽其余部分的深度等于上轴瓦油槽的深度。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地减小下轴瓦油槽对曲轴轴瓦承载能力和寿命的影响,尤其是在曲轴下轴瓦需要承受更高的载荷的情况下。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槽过渡段的两端与圆心形成的夹角小于5度。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提高曲轴轴瓦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包括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实施方式的曲轴轴瓦。通过该实施方式,有效地降低润滑油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减缓连杆轴瓦的穴蚀,从而有利于延缓连杆轴瓦的失效,继而有利于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内燃机长期稳定地工作。在第二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内燃机包括曲轴交叉油道,所述曲轴交叉油道包括相互连通的曲轴主轴颈油道和连杆轴颈油道,所述曲轴主轴颈油道的两端分别与曲轴轴瓦的内壁具有间隙,且所述曲轴主轴颈油道能够以曲轴轴瓦的对称中心为圆心旋转,所述连杆轴颈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曲轴主轴颈油道,其另一端与连杆轴瓦具有间隙,来自主油道的润滑油能够经所述曲轴上轴瓦进入所述曲轴主轴颈油道并能够经所述曲轴主轴颈油道进入所述连杆轴颈油道从而润滑连杆轴瓦。通过该实施方式,曲轴交叉油道、曲轴上轴瓦的上轴瓦油槽以及曲轴下轴瓦的下轴瓦油槽相互连通,使得内燃机内部的润滑油具有连续的油道,从而有利于避免内燃机连杆轴瓦处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从而有利于减缓连杆轴瓦的穴蚀,继而有利于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内燃机长期稳定地工作。本申请提供的曲轴轴瓦以及内燃机,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曲轴轴瓦,通过在曲轴下轴瓦两端的内壁上开设下轴瓦油槽,能够有效地降低润滑油的压力波动,有利于减缓连杆轴瓦的穴蚀,从而有利于延缓连杆轴瓦的失效,继而有利于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2、曲轴下轴瓦两端的下轴瓦油槽的形状、大小一致,避免了曲轴轴瓦应力集中,也有利于避免了润滑油在连杆轴瓦处产生的压力波动不同,能够提高曲轴轴瓦、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3、下轴瓦油槽的宽度等于上轴瓦油槽的宽度,从而使得曲轴主轴颈油道的一端能够从曲轴上轴瓦的上轴瓦油槽顺利过渡进入曲轴下轴瓦的下轴瓦油槽而不造成连杆轴瓦处的润滑油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从而有利于避免连杆轴瓦的穴蚀,继而提高连杆轴瓦的使用寿命。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轴轴瓦,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上轴瓦和曲轴下轴瓦,所述曲轴下轴瓦两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下轴瓦油槽;/n所述下轴瓦油槽靠近上轴瓦的一端为下轴瓦油槽第一端,所述下轴瓦油槽远离上轴瓦的一端为下轴瓦油槽第二端,所述下轴瓦油槽在下轴瓦油槽第一端处的深度等于上轴瓦油槽的深度;/n在所述下轴瓦油槽第二端处形成有油槽过渡段,油槽过渡段的深度在远离上轴瓦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所述下轴瓦油槽其余部分的深度等于上轴瓦油槽的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轴轴瓦,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上轴瓦和曲轴下轴瓦,所述曲轴下轴瓦两端的内壁上开设有下轴瓦油槽;
所述下轴瓦油槽靠近上轴瓦的一端为下轴瓦油槽第一端,所述下轴瓦油槽远离上轴瓦的一端为下轴瓦油槽第二端,所述下轴瓦油槽在下轴瓦油槽第一端处的深度等于上轴瓦油槽的深度;
在所述下轴瓦油槽第二端处形成有油槽过渡段,油槽过渡段的深度在远离上轴瓦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且所述下轴瓦油槽其余部分的深度等于上轴瓦油槽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下轴瓦两端的下轴瓦油槽的形状、大小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瓦油槽的两端与圆心形成的夹角小于1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轴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宾杨雄杨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