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503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外罩,所述外罩的内部设置有反应釜,所述外罩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注料口,所述顶盖上表面的中间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下端设置有搅拌器,所述反应釜的左侧下部设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搅拌电机的右侧设置有双向驱动电机,所述双向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浓度传感器,所述反应釜的右侧内壁对应滑座的开设有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借助螺旋杆调节浓度传感器的深度,有助于检测减水剂溶液中不同的反应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水剂检测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高性能减水剂,是水泥混凝土运用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由于真正做到了依据分散水泥作用机理设计有效的分子结构,具有超分散型,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而不引起明显缓凝,低掺量下发挥较高的塑化效果,流动性保持性好、水泥适应广分子构造上自由度大、合成技术多、高性能化的余地很大,对混凝土增强效果显著,能降低混凝土收缩,有害物质含量极低等技术性能特点,赋予了混凝土出色的施工和易性、良好的强度发展、优良的耐久性、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技术性能优势及环保特点,符合现代化混凝土工程的需要。广泛应用在水利、电力、港口、桥梁、公路、机场、核电、铁路等工程建设的预制和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目前在减水剂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减水剂溶液的浓度进行检测,而现有的浓度检测设备无法检测出减水剂溶液中不同位置的浓度是否均匀,所得出的检测结果较为片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外罩,所述外罩的内部位置设置有反应釜,所述外罩的顶部位置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表面的一侧位置开设有注料口,所述顶盖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下端位置设置有搅拌器,所述反应釜的左侧下部位置设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搅拌电机的右侧位置设置有双向驱动电机,所述双向驱动电机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浓度传感器,所述反应釜的右侧内壁对应滑座的位置开设有滑槽。优选的,所述外罩焊接于底座的上表面靠近外边缘的位置,所述顶盖焊接于外罩的顶端位置,所述外罩呈圆柱状,所述顶盖呈圆形,所述反应釜固定安装于底座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注料口位于顶盖上靠近左侧边缘的位置,所述排料管穿过外罩的左侧壁,并且与反应釜的左侧壁相互管接,所述阀门与排料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借助注料口可以将减水剂粉末和减水剂溶剂一起倒入到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后,拧开阀门,可以通过排料管将成品减水剂流出。优选的,所述搅拌电机螺纹连接于顶盖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搅拌器与搅拌电机底部的机轴相互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搅拌电机可以带动搅拌器对减水剂粉末和减水剂溶剂进行搅拌,有助于将减水剂粉末与减水剂溶剂充分混合,使得二者充分反应。优选的,所述双向驱动电机螺纹连接于顶盖上表面上靠近右边缘的位置,所述顶盖上表面对应双向驱动电机右侧的位置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圆槽内设置有等径齿盘,所述等径齿盘与圆槽的侧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所述等径齿盘与螺旋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所述螺旋杆穿过通孔,所述双向驱动电机的左端机轴部固定套接有等径圆锥齿轮,所述等径圆锥齿轮与等径齿盘之间相互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双向驱动电机可以带动等径圆锥齿轮转动,等径圆锥齿轮通过啮合带动等径齿盘左右转动,进而带动螺旋杆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便能调节滑座的上下位置。优选的,所述滑座与滑槽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所述螺旋杆贯通滑座的上下部,且与滑座之间通过螺纹形成间隙配合,所述浓度传感器嵌装于滑座左侧外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滑座沿着滑槽上下滑动,可以调节浓度传感器位于减水剂溶液中的深度,有助于检测减水剂溶液中不同深度的反应浓度,便于保持减水剂溶液中的浓度保持均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有双向驱动电机、等径圆锥齿轮、等径齿盘、螺旋杆和滑座,当双向驱动电机带动等径圆锥齿轮转动时,位于圆槽内的等径齿盘啮合于等径圆锥齿轮,也会随之转动,进而带动螺旋杆旋转,位于螺旋杆外壁上的滑座会借助螺旋杆外壁上的螺纹进行上下移动,这样可以将浓度传感器进行上下移动,以便于检测减水剂溶液中不同深度的反应浓度,防止在制备减水剂溶液过程中,减水剂溶液中反应浓度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搅拌电机和搅拌器,在将减水剂粉末和减水剂溶剂通过注料口倒入反应釜中后,开启搅拌电机,会带动位于搅拌电机底部的搅拌器对减水剂粉末和减水剂溶剂进行搅拌,使得二者充分混合,以增大接触面积,起到提高反应速率的作用,加快制备减水剂溶液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的主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底座;2、外罩;3、反应釜;4、顶盖;5、注料口;6、搅拌电机;7、搅拌器;8、排料管;9、阀门;10、双向驱动电机;11、螺旋杆;12、滑座;13、浓度传感器;14、滑槽;15、圆槽;16、通孔;17、等径齿盘;18、等径圆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外罩2,外罩2的内部位置设置有反应釜3,外罩2的顶部位置设置有顶盖4,顶盖4上表面的一侧位置开设有注料口5,顶盖4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电机6,搅拌电机6的下端位置设置有搅拌器7,反应釜3的左侧下部位置设置有排料管8,排料管8上设置有阀门9,搅拌电机6的右侧位置设置有双向驱动电机10,双向驱动电机10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螺旋杆11,螺旋杆11上设置有滑座12,滑座1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浓度传感器13,反应釜3的右侧内壁对应滑座12的位置开设有滑槽14。外罩2焊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靠近外边缘的位置,顶盖4焊接于外罩2的顶端位置,外罩2呈圆柱状,顶盖4呈圆形,反应釜3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注料口5位于顶盖4上靠近左侧边缘的位置,排料管8穿过外罩2的左侧壁,并且与反应釜3的左侧壁相互管接,阀门9与排料管8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搅拌电机6螺纹连接于顶盖4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搅拌器7与搅拌电机6底部的机轴相互固定连接。双向驱动电机10螺纹连接于顶盖4上表面上靠近右边缘的位置,顶盖4上表面对应双向驱动电机10右侧的位置开设有圆槽15,圆槽15底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16,圆槽15内设置有等径齿盘17,等径齿盘17与圆槽15的侧内壁和底部内壁之间形成间隙配合,等径齿盘17与螺旋杆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过盈配合,螺旋杆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外罩(2),所述外罩(2)的内部位置设置有反应釜(3),所述外罩(2)的顶部位置设置有顶盖(4),所述顶盖(4)上表面的一侧位置开设有注料口(5),所述顶盖(4)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电机(6),所述搅拌电机(6)的下端位置设置有搅拌器(7),所述反应釜(3)的左侧下部位置设置有排料管(8),所述排料管(8)上设置有阀门(9),所述搅拌电机(6)的右侧位置设置有双向驱动电机(10),所述双向驱动电机(10)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螺旋杆(11),所述螺旋杆(11)上设置有滑座(12),所述滑座(1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浓度传感器(13),所述反应釜(3)的右侧内壁对应滑座(12)的位置开设有滑槽(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位置设置有外罩(2),所述外罩(2)的内部位置设置有反应釜(3),所述外罩(2)的顶部位置设置有顶盖(4),所述顶盖(4)上表面的一侧位置开设有注料口(5),所述顶盖(4)上表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搅拌电机(6),所述搅拌电机(6)的下端位置设置有搅拌器(7),所述反应釜(3)的左侧下部位置设置有排料管(8),所述排料管(8)上设置有阀门(9),所述搅拌电机(6)的右侧位置设置有双向驱动电机(10),所述双向驱动电机(10)的下方位置设置有螺旋杆(11),所述螺旋杆(11)上设置有滑座(12),所述滑座(1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浓度传感器(13),所述反应釜(3)的右侧内壁对应滑座(12)的位置开设有滑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反应浓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2)焊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靠近外边缘的位置,所述顶盖(4)焊接于外罩(2)的顶端位置,所述外罩(2)呈圆柱状,所述顶盖(4)呈圆形,所述反应釜(3)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注料口(5)位于顶盖(4)上靠近左侧边缘的位置,所述排料管(8)穿过外罩(2)的左侧壁,并且与反应釜(3)的左侧壁相互管接,所述阀门(9)与排料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致远尚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泺决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