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99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吊拉杆、第一活动夹板、第二活动夹板、钢轴、螺栓和螺母,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的上端均开设有供钢轴端部穿过的通孔,钢轴的两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钢轴上套设有球铰链,吊拉杆的下端与球铰链连接;螺栓设置若干个,螺栓贯穿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螺栓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螺母;第一活动夹板的第二活动夹板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横向的凹槽。通过在活动夹板内侧设置槽口及螺丝,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试件与夹具的滑移问题;可以移动、转动的吊拉杆可以调节荷载作用线与试件轴线尽可能对中,从而减少试验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程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
技术介绍
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是其基本力学性能之一,它既是研究混凝土强度理论及破坏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裂性能。通常的测试方法是首先制备条状混凝土试样,然后通过使用夹具夹持混凝土试样的两端,使用拉力机或定量的砝码施加力来进行测试。但是使用该方法进行测量时,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应尽可能减少试件和夹具之间的滑动;二是应使荷载作用线与受拉试件轴线尽可能重合。现有混凝土抗拉性能的试验夹具,如申请号为201620695581.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性能混凝土抗拉试验夹具,包括连接臂、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的夹持块、截面呈L形的固定夹板、活动夹板和顶柱,所述连接臂与固定夹板的短边外侧壁相连接,固定夹板的短边自由端通过螺栓b与活动夹板一侧连接,活动夹板与固定夹板构成一个C形开口。上述的试验夹具,夹具与试件之间接触面较为光滑,容易产生滑动;同时,荷载作用线不易调整,容易同受拉试件轴线之间存在偏移,造成试件的偏心受拉。因此,现有夹具的缺陷造成了混凝土抗拉性能测试时的低效率和高实施难度,且测试值波动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本技术能够对混凝土试件进行稳定的夹持,并且能够防止混凝土试件的偏心受拉。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吊拉杆、第一活动夹板、第二活动夹板、钢轴、螺栓和螺母,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的上端均开设有供钢轴端部穿过的通孔,钢轴的两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钢轴上套设有球铰链,吊拉杆的下端与球铰链连接;螺栓设置若干个,螺栓贯穿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螺栓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螺母;第一活动夹板的第二活动夹板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横向的凹槽。优选的,第一夹具上的第一活动夹板的第二活动夹板上在夹持混凝土试件的部位螺纹连接有若干螺丝钉。优选的,第一夹具上的吊拉杆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段,球铰链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段适配的螺纹孔,吊拉杆与球铰链之间通过所述螺纹段和螺纹孔螺纹连接。优选的,第一夹具上的第一活动夹板与钢轴之间以及第二活动夹板与钢轴之间均为间隙配合。优选的,第一夹具上的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上供螺栓穿过的孔为光孔,所述光孔的孔径大于螺栓的外径。优选的,第一夹具上的螺栓设置四个,四个螺栓分布于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区域的外围。优选的,第二夹具包括连接钢板、第一活动夹板、第二活动夹板、螺栓和螺母,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的下端均开设有供连接钢板端部穿过的通孔,连接钢板的两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连接钢板的中部开设有供万能试验机的螺杆穿过的通孔;螺栓设置若干个,螺栓贯穿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螺栓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螺母;第一活动夹板的第二活动夹板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横向的凹槽。优选的,第二夹具上的第一活动夹板的第二活动夹板上在夹持混凝土试件的部位螺纹连接有若干螺丝钉。优选的,第一活动夹板与连接钢板之间以及第二活动夹板与连接钢板之间均为间隙配合。优选的,第二夹具上的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上供螺栓穿过的孔为光孔,所述光孔的孔径大于螺栓的外径,螺栓设置四个,四个螺栓分布于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区域的外围。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第一活动夹板的第二活动夹板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横向的凹槽,通过所述凹槽,能够提高第一活动夹板的第二活动夹板与混凝土试件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对混凝土试件的稳定夹持;钢轴的两端设置于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的上端开设的供钢轴端部穿过的通孔内,使得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夹板能够相对钢轴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在夹持混凝土试件时调整混凝土试件的位置,使得载荷作用线同受拉试件轴线重合;钢轴上套设有球铰链,吊拉杆的下端与球铰链连接,通过球铰链能够进一步的调整载荷作用线同受拉试件轴线重合的重合程度,防止混凝土试件偏心受拉,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的,第一活动夹板的第二活动夹板上在夹持混凝土试件的部位螺纹连接有若干螺丝钉,通过螺丝钉能够进一步的将混凝土试件顶紧,防止混凝土试件在受拉过程中滑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夹具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夹具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夹具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活动夹板和第二活动板夹持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夹具的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夹具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夹具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夹具夹持混凝土试件时的示意图。图中,1-吊拉杆;2-第一活动夹板;3-螺母;4-垫片;5-螺栓;6-第二活动夹板;7-钢轴;8-螺丝钉;9-凹槽;10-螺杆;11-连接钢板;12-螺母;13-混凝土试件,14-球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图4,本技术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吊拉杆1、第一活动夹板2、第二活动夹板6、钢轴7、螺栓5和螺母3,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的上端均开设有供钢轴7端部穿过的通孔,钢轴7的两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钢轴7上套设有球铰链,吊拉杆1的下端与球铰链连接;螺栓5设置若干个,螺栓5贯穿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螺栓5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螺母3;第一活动夹板2的第二活动夹板6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横向的凹槽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1-图4,第一夹具上的第一活动夹板2的第二活动夹板6上在夹持混凝土试件的部位螺纹连接有若干螺丝钉8,试验时扭紧螺丝钉8,将混凝土试件夹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1和图2第一夹具上的吊拉杆1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段,球铰链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段适配的螺纹孔,吊拉杆1与球铰链之间通过所述螺纹段和螺纹孔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夹具上的第一活动夹板2与钢轴7之间以及第二活动夹板6与钢轴7之间均为间隙配合。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夹具上的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上供螺栓5穿过的孔为光孔,所述光孔的孔径大于螺栓5的外径。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2和图4,第一夹具上的螺栓5设置四个,四个螺栓5分布于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区域的外围。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图5-图8,第二夹具包括连接钢板11、第一活动夹板2、第二活动夹板6、螺栓5和螺母3,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的下端均开设有供连接钢板11端部穿过的通孔,连接钢板11的两端设置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吊拉杆(1)、第一活动夹板(2)、第二活动夹板(6)、钢轴(7)、螺栓(5)和螺母(3),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的上端均开设有供钢轴(7)端部穿过的通孔,钢轴(7)的两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钢轴(7)上套设有球铰链,吊拉杆(1)的下端与球铰链连接;螺栓(5)设置若干个,螺栓(5)贯穿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螺栓(5)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螺母(3);第一活动夹板(2)的第二活动夹板(6)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横向的凹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吊拉杆(1)、第一活动夹板(2)、第二活动夹板(6)、钢轴(7)、螺栓(5)和螺母(3),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的上端均开设有供钢轴(7)端部穿过的通孔,钢轴(7)的两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钢轴(7)上套设有球铰链,吊拉杆(1)的下端与球铰链连接;螺栓(5)设置若干个,螺栓(5)贯穿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螺栓(5)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螺母(3);第一活动夹板(2)的第二活动夹板(6)上用于夹持混凝土试件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横向的凹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动夹板(2)的第二活动夹板(6)上在夹持混凝土试件的部位螺纹连接有若干螺丝钉(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吊拉杆(1)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段,球铰链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段适配的螺纹孔,吊拉杆(1)与球铰链之间通过所述螺纹段和螺纹孔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动夹板(2)与钢轴(7)之间以及第二活动夹板(6)与钢轴(7)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抗拉测试用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活动夹板(2)和第二活动夹板(6)上供螺栓(5)穿过的孔为光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一凡王康惠启祥卓鸿杰郭浩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