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222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由变压器T1,PWM主控芯片U1,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单向晶闸管U3,光耦合器U2B端,光耦合器U2A端等元器件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能够将一个0.1μF的CBB电容作为初级滤波电容,同时能够使得电路实现与现有技术一样具有相同的输出功率,进而有效的降低了初级滤波CBB电容的设置体积,进一步降低了电路体积与电源适配器的整体体积,更好的贴合了社会对电源适配器的需求,也更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气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兴起,与之配套的电源适配器也越来越多,功率也越来越大,由于传统适配器的输入电解电容的体积非常大,故而在电路中设置的电解电容需要占用极大的空间,极大的增加了电源适配器的整体体积。而更加小巧的电源适配器更便于人们携带与使用,故而降低电源适配器的体积才是如今社会对电源适配器的要求。故而,如何使得电源适配器能够保持功率不变,且同时能够更好的降低电源适配器的体积,则是如今企业的重点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能够将一个0.1μF的CBB电容作为初级滤波电容,同时能够使得电路实现与现有技术一样具有相同的输出功率,进而有效的降低了初级滤波CBB电容的设置体积,进一步降低了电路体积与电源适配器的整体体积,更好的贴合了社会对电源适配器的需求,也更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由变压器T1,PWM主控芯片U1,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单向晶闸管U3,光耦合器U2B端,光耦合器U2A端,串接在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后与PWM主控芯片U1的HV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2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2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3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3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C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S极相连接的电阻R7,串接在PWM主控芯片U1的CS管脚和GND管脚之间的电容C4,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S极相连接的电阻RS1,与电阻RS1并联设置的电阻RS2和电阻RS3,A极与变压器T1的VCC绕组的5管脚相连接、K极与PWM主控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A极与二极管D2的K极相连接、K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PWM主控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E2,串接在光耦合器U2B端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的电容C3,A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输出绕组的12管脚相连接、K极经电阻R6后与光耦合器的U2A端的1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串接在光耦合器的U2A端的1管脚和2管脚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单向晶闸管U3的R极和K极之间的电容C2,串接在单向晶闸管U3的R极和A极之间的电阻R10,一端与单向晶闸管U3的R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K极相连接的电阻R8,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1的K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输出绕组的7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E1组成。作为优选,所述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AC电源的L端和N端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E1的正极作为宽电压输出端且输出3.3-20V宽电压,极性电容CE1的负极和变压器T1的次级输出绕组的7管脚相连接且同时接SGND;所述单向晶闸管U3的R极上接有PD小板的FBO管脚。作为优选,所述PWM主控芯片U1的GND管脚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PWM主控芯片U1的GND管脚与变压器T1的VCC绕组的6管脚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N1绕组的1管脚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变压器T1初级N1绕组的2管脚与MOS管Q1的D管脚相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N2绕组的3管脚与MOS管Q2的D管脚相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N3绕组的4管脚与MOS管Q3的D管脚相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输出绕组的7管脚与单向晶闸管U3的A极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一个0.1μF的CBB电容作为初级滤波电容,同时能够使得电路实现与现有技术一样具有相同的输出功率,进而有效的降低了初级滤波CBB电容的设置体积,进一步降低了电路体积与电源适配器的整体体积,更好的贴合了社会对电源适配器的需求,也更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进步与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开机时AC电源输入电压经过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整流和电容C1滤波后得到的电压波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由CE3提供能量给次级输出绕组时的电压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由变压器T1,PWM主控芯片U1,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单向晶闸管U3,光耦合器U2B端,光耦合器U2A端,串接在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后与PWM主控芯片U1的HV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2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2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3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3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C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S极相连接的电阻R7,串接在PWM主控芯片U1的CS管脚和GND管脚之间的电容C4,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S极相连接的电阻RS1,与电阻RS1并联设置的电阻RS2和电阻RS3,A极与变压器T1的VCC绕组的5管脚相连接、K极与PWM主控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A极与二极管D2的K极相连接、K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PWM主控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E2,串接在光耦合器U2B端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的电容C3,A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输出绕组的12管脚相连接、K极经电阻R6后与光耦合器的U2A端的1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串接在光耦合器的U2A端的1管脚和2管脚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单向晶闸管U3的R极和K极之间的电容C2,串接在单向晶闸管U3的R极和A极之间的电阻R10,一端与单向晶闸管U3的R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K极相连接的电阻R8,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1的K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输出绕组的7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E1组成。所述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AC电源的L端和N端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E1的正极作为宽电压输出端且输出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由变压器T1,PWM主控芯片U1,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单向晶闸管U3,光耦合器U2B端,光耦合器U2A端,串接在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后与PWM主控芯片U1的HV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2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2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3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3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C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S极相连接的电阻R7,串接在PWM主控芯片U1的CS管脚和GND管脚之间的电容C4,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S极相连接的电阻RS1,与电阻RS1并联设置的电阻RS2和电阻RS3,A极与变压器T1的VCC绕组的5管脚相连接、K极与PWM主控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A极与二极管D2的K极相连接、K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PWM主控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E2,串接在光耦合器U2B端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的电容C3,A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输出绕组的12管脚相连接、K极经电阻R6后与光耦合器的U2A端的1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串接在光耦合器的U2A端的1管脚和2管脚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单向晶闸管U3的R极和K极之间的电容C2,串接在单向晶闸管U3的R极和A极之间的电阻R10,一端与单向晶闸管U3的R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K极相连接的电阻R8,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1的K极相连接、负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输出绕组的7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E1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自适应输出宽电压电路,其特征在于:由变压器T1,PWM主控芯片U1,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单向晶闸管U3,光耦合器U2B端,光耦合器U2A端,串接在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1,一端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4后与PWM主控芯片U1的HV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1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2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2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S3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3的G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C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S极相连接的电阻R7,串接在PWM主控芯片U1的CS管脚和GND管脚之间的电容C4,一端与PWM主控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S极相连接的电阻RS1,与电阻RS1并联设置的电阻RS2和电阻RS3,A极与变压器T1的VCC绕组的5管脚相连接、K极与PWM主控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2,A极与二极管D2的K极相连接、K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正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与PWM主控芯片U1的VCC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桥式整流器DB1的负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E2,串接在光耦合器U2B端的4管脚和3管脚之间的电容C3,A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输出绕组的12管脚相连接、K极经电阻R6后与光耦合器的U2A端的1管脚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继浩何远健贾红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东科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