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及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285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底沉管隧道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及安装方法。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包括可伸缩止水带;可伸缩止水带具有伸缩部和分别位于伸缩部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接于扩大段的外端面,第二固定部固接于顶进节段的外周面。顶进节段未被推出前,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紧邻,伸缩部在二者之间呈自然弯曲状态;顶进节段被推出时,顶进节段带动伸缩部向外伸展;顶进节段被推出到位后,伸缩部伸展开来平铺覆盖顶进节段的外周面,伸缩部的可伸展长度至少为顶进节段的推出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最终接头安装期间顶进节段与扩大段之间的密封止水,填补了推出式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施工中密封止水方面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底沉管隧道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最终接头安装是海底隧道安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接头位置选在沉管端与暗埋段相接处;最终接头也称为闭合接头,是实现沉管隧道贯通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决定整个隧道建设成败的关键工序。目前成熟的现有技术(如港珠澳大桥)的最终接头工艺为整体预制安装式,如图1所示,最终接头本体1a的空腔内设有朝向管节7a的顶推小梁2a,顶推小梁2a的内部设有千斤顶8a,顶推小梁2a经千斤顶8a推出与管节7a压接,使最终接头本体1a与管节7a之间形成结合腔。结合腔与外界的密封止水性能主要由Gina止水带5a、M型止水带3a和Lip止水带6a来实现;其中Gina止水带5a固接于顶推小梁2a的端部;M型止水带3a具有M型止水带伸缩部31a和位于M型止水带伸缩部31a两端的M型止水带固定部32a,一固定部32a固接于最终接头本体1a的外端面上、另一固定部32a固接于顶推小梁2a的外周面上,两固定部32a相距较远以满足M型止水带3a的造型结构所需;Gina止水带5a和M型止水带3a共同形成结合腔的外部止水装置;Lip止水带6a位于最终接头本体1a的内腔和顶推小梁2a之间,为内部备用止水装置,保障密封止水效果。进一步地,M型止水带3a外部设有M型止水带保护装置4a,以降低M型止水带3a在最终接头或管节7a沉放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损伤。在顶推小梁2a被推出时,M型止水带保护装置4a需被拆除,M型止水带3a将完全暴露于最终接头本体1a的外部,且因其本身跨度较大,在最终接头安装过程中,M型止水带3a容易受到冲击和损害,进而影响止水性能、增加安全风险。因而现有技术的最终接头的止水装置的组成和结构较为复杂,密封止水性能还存在一定风险,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随着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最新技术的最终接头工艺进行优化改进,由上述的整体预制安装式改为推出式顶进节段法,如图2所示,最终接头包括扩大段1和顶进节段2,顶进节段2的一端套接于扩大段1的内部;顶进节段2经第一千斤顶8推出与最后管节18压接,实现最终的顶推合拢。该推出式顶进节段法的最终接头,结构简单且经济实用,能够快速高效实现最终接头的水下顶推,顶推效果好、安全可靠;但现有技术的最终接头的止水带或止水装置已然不适用于最新技术的推出式顶进节段法的最终接头,需要专门开发一套满足顶进节段2和扩大段1之间密封止水性能的止水装置,填补推出式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施工中密封止水方面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及安装方法,用于实现最终接头安装期间顶进节段与扩大段之间的密封止水,填补推出式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施工中密封止水方面的空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最终接头止水装置,用于最终接头安装期间顶进节段与扩大段之间的密封止水,包括可伸缩止水带;其中,可伸缩止水带具有伸缩部和分别位于伸缩部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固接于扩大段的外端面,第二固定部固接于顶进节段的外周面;顶进节段未被推出前,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紧邻,伸缩部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呈自然弯曲状态;顶进节段被推出时,顶进节段带动伸缩部向外伸展;顶进节段被推出到位后,伸缩部伸展开来平铺覆盖顶进节段的外周面,伸缩部的可伸展长度至少为顶进节段的推出距离。本技术方案通过可伸缩止水带的设置,实现最终接头安装期间顶进节段与扩大段之间的密封止水,填补推出式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施工中密封止水方面的空白。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可伸缩止水带为闭合式环状结构,由开放式带状结构经硫化接驳而成。本技术方案实现了闭合式环状结构的可伸缩止水带的制造。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最终接头止水装置还包括扩大段压件系统,扩大段压件系统包括若干扩大段压块,可伸缩止水带的第一固定部经扩大段压块固接于扩大段的外端面。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可伸缩止水带与扩大段的装配。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最终接头止水装置还包括顶进节段压件系统,顶进节段压件系统包括若干顶进节段压块,可伸缩止水带的第二固定部经顶进节段压块固接于顶进节段的外周面。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可伸缩止水带与顶进节段的装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最终接头止水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浇筑好的顶进节段顶推至满足可伸缩止水带安装的位置;b、将呈开放式带状结构的可伸缩止水带摊铺于顶进节段的下方;同时起吊呈开放式带状结构的可伸缩止水带的两端,使其包络顶进节段的外周面,并使其两端搭接于顶进节段的顶部中间位置;c、临时将可伸缩止水带的第一固定部的四角弧段与扩大段的外端面固定、第二固定部的四角弧段与顶进节段的外周面固定;d、拉紧呈开放式带状结构的可伸缩止水带的两端并进行硫化接驳,使其成为闭合式环状结构;e、采用分中法,使用扩大段压块将第一固定部固接于扩大段的外端面;采用分中法,使用顶进节段压块将第二固定部固接于顶进节段的外周面;f、将顶进节段向扩大段的方向顶推,顶推至与扩大段的内端面贴合,在此期间验证可伸缩止水带的运动状态情况。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可伸缩止水带与扩大段以及顶进节段之间的可靠装配,降低可伸缩止水带的装配难度,避免后续装配调整、返工或对可伸缩止水带进行二次加工处理的可能性。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b中,起吊呈开放式带状结构的可伸缩止水带的两端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b1、将呈开放式带状结构的可伸缩止水带的端部弯折搭设于吊带上;b2、将呈开放式带状结构的可伸缩止水带的端部弯折后形成的重叠部用两方木夹持,方木两端用铁丝捆绑扎紧。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呈开放式带状结构的可伸缩止水带的稳定起吊。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e中,分中法按以下步骤顺序进行:e1、安装四角弧段处的可伸缩止水带:先安装底部两角弧段的可伸缩止水带、再安装顶部两角弧段的可伸缩止水带;e2、安装顶部的可伸缩止水带:先安装顶部中间的可伸缩止水带、再交替安装顶部中间两侧的可伸缩止水带;e3、安装两侧边的可伸缩止水带:交替安装两侧边的可伸缩止水带;e4、安装底部的可伸缩止水带:先安装底部中间的可伸缩止水带、再交替安装底部中间两侧的可伸缩止水带。本技术方案细化了分中法的装配方式,进一步确保可伸缩止水带与扩大段以及顶进节段之间的装配稳定可靠。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实现了最终接头安装期间顶进节段与扩大段之间的密封止水,填补了推出式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施工中密封止水方面的空白,其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最终接头(顶推小梁未被推出前)的立面构造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最终接头(顶进节段未被推出前)的立面构造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最终接头止水装置,用于最终接头安装期间顶进节段与扩大段之间的密封止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伸缩止水带;其中,/n所述可伸缩止水带具有伸缩部和分别位于所述伸缩部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接于所述扩大段的外端面,所述第二固定部固接于所述顶进节段的外周面;/n所述顶进节段未被推出前,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紧邻,所述伸缩部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呈自然弯曲状态;所述顶进节段被推出时,所述顶进节段带动所述伸缩部向外伸展;所述顶进节段被推出到位后,所述伸缩部伸展开来平铺覆盖所述顶进节段的外周面,所述伸缩部的可伸展长度至少为所述顶进节段的推出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最终接头止水装置,用于最终接头安装期间顶进节段与扩大段之间的密封止水,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伸缩止水带;其中,
所述可伸缩止水带具有伸缩部和分别位于所述伸缩部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接于所述扩大段的外端面,所述第二固定部固接于所述顶进节段的外周面;
所述顶进节段未被推出前,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紧邻,所述伸缩部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呈自然弯曲状态;所述顶进节段被推出时,所述顶进节段带动所述伸缩部向外伸展;所述顶进节段被推出到位后,所述伸缩部伸展开来平铺覆盖所述顶进节段的外周面,所述伸缩部的可伸展长度至少为所述顶进节段的推出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止水带为闭合式环状结构,由开放式带状结构经硫化接驳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接头止水装置还包括扩大段压件系统,所述扩大段压件系统包括若干扩大段压块,所述可伸缩止水带的所述第一固定部经所述扩大段压块固接于所述扩大段的外端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最终接头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接头止水装置还包括顶进节段压件系统,所述顶进节段压件系统包括若干顶进节段压块,所述可伸缩止水带的所述第二固定部经所述顶进节段压块固接于所述顶进节段的外周面。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最终接头止水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浇筑好的所述顶进节段顶推至满足所述可伸缩止水带安装的位置;
b、将呈开放式带状结构的所述可伸缩止水带摊铺于所述顶进节段的下方;同时起吊呈开放式带状结构的所述可伸缩止水带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张乃受李进王春利李春元刘德进苏长玺陈虓陈鸿陈正杰王殿文尚乾坤赫亚锋宋江伟韩小锐吕护生李德洲付洪超于家钒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