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209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7
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固定螺丝、第二固定螺丝、第三固定螺丝和第一连接件,第一壳体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固定有第一固定螺丝、第二固定螺丝和第三固定螺丝;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固定螺丝连接;第一连接件远离第一固定螺丝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螺丝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齿条连接;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实现了均匀的微调位移,使得固定圈的位置更加精准,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的人为误差,降低了手术风险,具有弹簧的伸缩杆能够减少震动对第二壳体的影响,增强了固定圈的固定效果,本装置能够固定导针,解放医护人员双手,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
本技术涉及医学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
技术介绍
目的探讨前路齿状突螺钉偏向置入治疗合并寰椎后脱位的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均为新鲜齿状突骨折,骨折按照分型:Ⅱ型12例,Ⅲ型6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5例;术前颅骨牵引均不同程度复位,术中为维持寰椎复位及齿状突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将头部固定在前屈靠近胸部位置,由于前屈位时下颌骨阻挡齿状突导针置入,所有患者均偏向置入前路齿状突螺钉。结果小组患者手术时间一点零~一点五小时,术中出血量五十~一百毫升,平均七十五毫升。术后随访十二~十八个月(平均十五个月),术后三~四个月齿状突骨折均愈合,未见断钉、退钉等情况发生;结论在合并寰椎后脱位的齿状突骨折治疗中,偏向置入前路齿状突螺钉疗效确切,可保留寰枢椎旋转功能,为此类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当患者在做齿状突螺钉置入手术时,需要先找到位置和确定角度,这对主刀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设备的要求都很高,在置入螺钉之前需要先在确定好位置和角度处插入导针,利用导针来引导空心螺钉的定位,但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一直用镊子扶持住导针,费时费力,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固定螺丝能够将本装置固定在物体表面,固定好后通过转动把手能够对本装置的位置进行微调,提高了本装置的准确性,固定圈能够固定住导针,降低了医护人员压力,带有弹簧的伸缩杆能够避免震动对固定圈的位置造成影响。(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固定螺丝、第二固定螺丝、第三固定螺丝、第一连接件、第一齿条、第一齿轮、第一皮带、第一转动轴、第一支撑柱、第一皮带轮、第一把手、第二连接件、第二齿条、第二齿轮、第二皮带、第二支撑柱、第二转动轴、第二皮带轮、第二把手、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二壳体、第三弹簧、弹簧板、固定圈、丝杆、滑动件、转动支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壳体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固定有第一固定螺丝、第二固定螺丝和第三固定螺丝;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固定螺丝连接;第一连接件远离第一固定螺丝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螺丝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一齿条连接;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第一齿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皮带轮连接;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转动轴与第一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柱远离第一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一皮带轮与第一把手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固定螺丝连接;第二连接件远离第一固定螺丝的一端与第三固定螺丝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二齿条连接;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第二齿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皮带轮连接;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转动轴与第二支撑柱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柱远离第二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皮带轮与第二把手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一伸缩杆连接;第一伸缩杆与第一弹簧连接;第一弹簧远离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伸缩杆连接;第二伸缩杆与第二弹簧连接;第二弹簧远离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二壳体上设有电机;电机输出端与丝杆连接;丝杆与转动支架转动连接;转动支架与第二壳体连接;滑动件上设有内螺纹;滑动件与丝杆螺纹连接;滑动件与第二壳体滑动连接;滑动件与第三连接件连接;第三连接件远离滑动件的一端与固定圈连接;第二壳体与第三弹簧连接;第三弹簧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与弹簧板连接;弹簧板与固定圈接触。优选的,第一壳体上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第一齿轮转动连接。优选的,第一壳体上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有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与第二齿轮转动连接。优选的,弹簧板上设有滑块,第二壳体上设有滑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优选的,滑动件上设有滑块,第二壳体上设有滑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优选的,第三连接件上设有滑块,第二壳体上设有滑轨,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优选的,固定圈上设有防滑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装置通过转动齿轮与齿条使得第一壳体相对于固定螺丝移动,实现了均匀的微调位移,使得固定圈的位置更加精准,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的人为误差,降低了手术风险,具有弹簧的伸缩杆能够减少震动对第二壳体的影响,增强了固定圈的固定效果,本装置能够固定导针,解放医护人员双手,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2、第一固定螺丝;3、第二固定螺丝;4、第三固定螺丝;5、第一连接件;6、第一齿条;7、第一齿轮;8、第一皮带;9、第一转动轴;10、第一支撑柱;11、第一皮带轮;12、第一把手;13、第二连接件;14、第二齿条;15、第二齿轮;16、第二皮带;17、第二支撑柱;18、第二转动轴;19、第二皮带轮;20、第二把手;21、定位孔;22、第一伸缩杆;23、第二伸缩杆;24、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26、第二壳体;27、第三弹簧;28、弹簧板;29、固定圈;30、电机;31、丝杆;32、滑动件;33、转动支架;34、第三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固定螺丝2、第二固定螺丝3、第三固定螺丝4、第一连接件5、第一齿条6、第一齿轮7、第一皮带8、第一转动轴9、第一支撑柱10、第一皮带轮11、第一把手12、第二连接件13、第二齿条14、第二齿轮15、第二皮带16、第二支撑柱17、第二转动轴18、第二皮带轮19、第二把手20、第一伸缩杆22、第二伸缩杆23、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第二壳体26、第三弹簧27、弹簧板28、固定圈29、丝杆31、滑动件32、转动支架33和第三连接件34;第一壳体1上设有定位孔21;定位孔21内固定有第一固定螺丝2、第二固定螺丝3和第三固定螺丝4;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固定螺丝2连接;第一连接件5远离第一固定螺丝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螺丝3连接;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齿条6连接;第一齿条6与第一齿轮7啮合连接;第一齿轮7与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第一齿轮7通过第一皮带8与第一皮带轮11连接;第一皮带轮11通过第一转动轴9与第一支撑柱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柱10远离第一转动轴9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一皮带轮11与第一把手12连接;第二连接件13与第一固定螺丝2连接;第二连接件13远离第一固定螺丝2的一端与第三固定螺丝4连接;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固定螺丝(2)、第二固定螺丝(3)、第三固定螺丝(4)、第一连接件(5)、第一齿条(6)、第一齿轮(7)、第一皮带(8)、第一转动轴(9)、第一支撑柱(10)、第一皮带轮(11)、第一把手(12)、第二连接件(13)、第二齿条(14)、第二齿轮(15)、第二皮带(16)、第二支撑柱(17)、第二转动轴(18)、第二皮带轮(19)、第二把手(20)、第一伸缩杆(22)、第二伸缩杆(23)、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第二壳体(26)、第三弹簧(27)、弹簧板(28)、固定圈(29)、丝杆(31)、滑动件(32)、转动支架(33)和第三连接件(34);/n第一壳体(1)上设有定位孔(21);定位孔(21)内固定有第一固定螺丝(2)、第二固定螺丝(3)和第三固定螺丝(4);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固定螺丝(2)连接;第一连接件(5)远离第一固定螺丝(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螺丝(3)连接;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齿条(6)连接;第一齿条(6)与第一齿轮(7)啮合连接;第一齿轮(7)与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第一齿轮(7)通过第一皮带(8)与第一皮带轮(11)连接;第一皮带轮(11)通过第一转动轴(9)与第一支撑柱(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柱(10)远离第一转动轴(9)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一皮带轮(11)与第一把手(12)连接;第二连接件(13)与第一固定螺丝(2)连接;第二连接件(13)远离第一固定螺丝(2)的一端与第三固定螺丝(4)连接;第二连接件(13)与第二齿条(14)连接;第二齿条(14)与第二齿轮(15)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5)与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第二齿轮(15)通过第二皮带(16)与第二皮带轮(19)连接;第二皮带轮(19)通过第二转动轴(18)与第二支撑柱(17)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柱(17)远离第二转动轴(18)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二皮带轮(19)与第二把手(20)连接;第一壳体(1)与第一伸缩杆(22)连接;第一伸缩杆(22)与第一弹簧(24)连接;第一弹簧(24)远离第一伸缩杆(22)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6)连接;第一壳体(1)与第二伸缩杆(23)连接;第二伸缩杆(23)与第二弹簧(25)连接;第二弹簧(25)远离第二伸缩杆(23)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6)连接;第二壳体(26)上设有电机(30);电机(30)输出端与丝杆(31)连接;丝杆(31)与转动支架(33)转动连接;转动支架(33)与第二壳体(26)连接;滑动件(32)上设有内螺纹;滑动件(32)与丝杆(31)螺纹连接;滑动件(32)与第二壳体(26)滑动连接;滑动件(32)与第三连接件(34)连接;第三连接件(34)远离滑动件(32)的一端与固定圈(29)连接;第二壳体(26)与第三弹簧(27)连接;第三弹簧(27)远离第二壳体(26)的一端与弹簧板(28)连接;弹簧板(28)与固定圈(29)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固定螺丝(2)、第二固定螺丝(3)、第三固定螺丝(4)、第一连接件(5)、第一齿条(6)、第一齿轮(7)、第一皮带(8)、第一转动轴(9)、第一支撑柱(10)、第一皮带轮(11)、第一把手(12)、第二连接件(13)、第二齿条(14)、第二齿轮(15)、第二皮带(16)、第二支撑柱(17)、第二转动轴(18)、第二皮带轮(19)、第二把手(20)、第一伸缩杆(22)、第二伸缩杆(23)、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第二壳体(26)、第三弹簧(27)、弹簧板(28)、固定圈(29)、丝杆(31)、滑动件(32)、转动支架(33)和第三连接件(34);
第一壳体(1)上设有定位孔(21);定位孔(21)内固定有第一固定螺丝(2)、第二固定螺丝(3)和第三固定螺丝(4);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固定螺丝(2)连接;第一连接件(5)远离第一固定螺丝(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螺丝(3)连接;第一连接件(5)与第一齿条(6)连接;第一齿条(6)与第一齿轮(7)啮合连接;第一齿轮(7)与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第一齿轮(7)通过第一皮带(8)与第一皮带轮(11)连接;第一皮带轮(11)通过第一转动轴(9)与第一支撑柱(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柱(10)远离第一转动轴(9)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一皮带轮(11)与第一把手(12)连接;第二连接件(13)与第一固定螺丝(2)连接;第二连接件(13)远离第一固定螺丝(2)的一端与第三固定螺丝(4)连接;第二连接件(13)与第二齿条(14)连接;第二齿条(14)与第二齿轮(15)啮合连接;第二齿轮(15)与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第二齿轮(15)通过第二皮带(16)与第二皮带轮(19)连接;第二皮带轮(19)通过第二转动轴(18)与第二支撑柱(17)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柱(17)远离第二转动轴(18)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连接;第二皮带轮(19)与第二把手(20)连接;第一壳体(1)与第一伸缩杆(22)连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仁黄进骏邓俊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慧思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