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锅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98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套锅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属于炊具领域,套锅中的中锅锅底贯穿,设有蒸片安置在中锅的锅底,在底锅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环形的安置台,安置台与底锅开口的连接转角设有弧形折边,中锅安置在安置台上,蒸片与中锅底端可拆卸连接,且蒸片与弧形折边触接,弧形折边限制蒸片径向移动,所述蒸片中心堵闭且边缘设有若干气孔,气孔连通中锅内腔和底锅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锅和蒸片能组合使用,蒸片也能单独使用,两种方式自由切换,不需要购买多种炊具,节约了成本,气孔设于蒸片边缘处且蒸片中心堵闭,需要蒸的食物放在蒸片中心处,蒸汽从蒸片边缘通过气孔对食物循环加热,蒸片不会出现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锅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本申请是套锅的蒸片结构及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20年01月02日,申请号为202020013223.2,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套锅的蒸片结构及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炊具领域,尤其涉及套锅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锅具是家庭日常生活烹饪必不可少的厨房用具,现代的厨房拥有越来越多的锅具,形状和尺寸都多样化。其中包括蒸锅,蒸锅也叫蒸笼,蒸锅采用叠层食物蒸架设计,可同时做多道菜,节省空间和时间,还可用贮存食物。现有的蒸锅内通过放置中锅或者蒸片,然后在中锅或者蒸片上放置需要蒸的食物,中锅锅底或者蒸片上设有用于进入蒸汽的小孔,由于蒸锅在蒸东西时处于密封状态,小孔设在中锅锅底的中间或者蒸片的中间时,需要蒸的食物放在中锅锅底的中间或者蒸片的中间,蒸汽在通过中锅锅底的中间或者蒸片的中间冲击在食物上会造成中锅或者蒸片出现晃动。并且市面上的中锅与蒸片是分开替换使用的,需要中锅时,将中锅放在蒸锅上,需要蒸片时,将蒸片放在蒸锅上。但是,这样就需要同时购买中锅和蒸片,增加了成本。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既能当中锅使用又能拆下当蒸片使用且不晃动的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当中锅使用又能拆下当蒸片使用且不晃动的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套锅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套锅中的中锅锅底贯穿,设有蒸片安置在中锅的锅底,在底锅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环形的安置台,安置台与底锅开口的连接转角设有弧形折边,中锅安置在安置台上,蒸片与中锅底端可拆卸连接,且蒸片与弧形折边触接,弧形折边限制蒸片径向移动,所述蒸片中心堵闭且边缘设有若干气孔,气孔连通中锅内腔和底锅内腔。所述中锅底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承接部,中锅的承接部与底锅的安置台触接。所述蒸片上端触压在中锅的承接部上限位。所述蒸片包括一体连接的放置面和蒸片边沿,所述放置面上设有若干气孔,所述蒸片边沿与弧形折边触接,弧形折边限制蒸片径向移动。所述蒸片边沿上设有与弧形折边相匹配的圆弧部,圆弧部与弧形折边触接,弧形折边限制蒸片边沿和放置面径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套锅中的中锅锅底贯穿,设有蒸片安置在中锅的锅底,蒸片与中锅可拆卸连接,在底锅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环形的安置台,安置台与底锅开口的连接转角设有弧形折边,当需要用中锅来蒸东西时,将中锅安置在安置台上,所述的蒸片与弧形折边触接,弧形折边限制蒸片径向移动,中锅与蒸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中锅连接结构放置在套锅的底锅上使用;当需要用蒸片来蒸东西时,将蒸片从中锅中取出放置在套锅的底锅上使用,所述的蒸片与弧形折边触接,弧形折边限制蒸片径向移动。两种方式自由切换,使用更方便,不需要购买多种炊具,节约了成本。蒸片中心堵闭且边缘设有若干气孔,气孔设于蒸片边缘处且蒸片中心堵闭,需要蒸的食物放在蒸片中心处,蒸汽从蒸片边缘通过气孔对食物循环加热,蒸片不会出现晃动。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说明
技术介绍
和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使用中锅时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使用中锅时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中锅时示意简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蒸片时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使用蒸片时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蒸片时示意简图。图中:1、蒸片;2、中锅;3、底锅;4、承接部;5、圆弧部;6、放置面;7、安置台;8、弧形折边;9、气孔;10、蒸片边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图1-图6所示,本技术讲述的是套锅中带蒸片1的中锅连接结构及其中的蒸片结构,它包括在套锅中的中锅2,中锅2的锅底贯穿,设有蒸片1安置在中锅2的锅底,蒸片1与中锅2底端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中锅2底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承接部4,蒸片1上端触压在中锅2的承接部4上限位。蒸片1与中锅2可拆卸连接,在需要用中锅2来蒸东西时,由于蒸片1上端尺寸大于中锅2锅底的承接部4,将蒸片1放置在中锅2锅底的承接部4上,中锅2与蒸片1组合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中锅连接结构放置在套锅的底锅3上使用,在需要用蒸片1来蒸东西时,将蒸片1从中锅2中取出放置在套锅的底锅3上使用,两种方式自由切换,一体两用,使用更方便,且不需要购买多种炊具,节约了成本。图5所示,上述蒸片1包括一体连接的放置面6和蒸片边沿10,所述放置面6上设有若干气孔9,所述蒸片1中心堵闭且气孔9设于蒸片1的边缘处,所述放置面6与水平面平行,所述蒸片边沿10与套锅的底锅3开口触接,底锅3开口限制放置面6和蒸片边沿10径向移动。气孔9设于蒸片1边缘处且蒸片1中心堵闭,需要蒸的食物放在蒸片1中心处,蒸汽从蒸片1边缘通过气孔9对食物循环加热,蒸片1不会出现晃动。图2、图3、图5、图6所示,在套锅的底锅3上端开口处设有环形的安置台7,安置台7与底锅3开口的连接转角设有弧形折边8,上述中锅2安置在安置台7上,中锅2的承接部4与底锅3的安置台7触接,且蒸片1与弧形折边8触接,进一步,蒸片边沿10与弧形折边8触接,弧形折边8限制蒸片1径向移动,进一步,所述蒸片边沿10上设有与弧形折边8相匹配的圆弧部5,圆弧部5与弧形折边8触接,弧形折边8限制蒸片边沿10和放置面6径向移动,并且圆弧部5上端触压在中锅2的承接部4上限位。图1、图3所示,上述气孔9连通中锅2内腔和底锅3内腔,蒸汽从底锅3内腔进入中锅2内腔对食物进行加热。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套锅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套锅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套锅中的中锅锅底贯穿,设有蒸片安置在中锅的锅底,在底锅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环形的安置台,/n安置台与底锅开口的连接转角设有弧形折边,中锅安置在安置台上,蒸片与中锅底端可拆卸连接,且蒸片与弧形折边触接,弧形折边限制蒸片径向移动,/n所述蒸片中心堵闭且边缘设有若干气孔,气孔连通中锅内腔和底锅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套锅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套锅中的中锅锅底贯穿,设有蒸片安置在中锅的锅底,在底锅的上端开口处设有环形的安置台,
安置台与底锅开口的连接转角设有弧形折边,中锅安置在安置台上,蒸片与中锅底端可拆卸连接,且蒸片与弧形折边触接,弧形折边限制蒸片径向移动,
所述蒸片中心堵闭且边缘设有若干气孔,气孔连通中锅内腔和底锅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锅带蒸片的中锅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锅底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承接部,中锅的承接部与底锅的安置台触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平胡建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汉欣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