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巴韦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180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巴韦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利巴韦林和活性填充剂,活性填充剂包含不溶于水的活性炭材料和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填充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利巴韦林颗粒溶化速度快,易于冲泡,且颗粒均匀,粒径小,易于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巴韦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巴韦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利巴韦林的水溶性好,口服吸收快,对于需要尽早用药的适应症而言是个非常好的优点,但是其口服后首过效应大,易产生毒副作用,利巴韦林的临床试验中具有很多不良反应,若处置不当容易发生危险,保证药效同时减少副作用的一般方法是一日服用多次,实际操作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记混次数、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的情况,增加了疗效降低和产生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危险。如何在保证利巴韦林颗粒的快速溶解,同时减少其首过效应,提高药物安全性是一项研究重点。利巴韦林虽然有较好的水溶性,但是制成颗粒剂在冲泡时若搅拌不够充分,容易产生沉淀,沉淀的药物未被服用会使摄入的药物量变少,影响疗效。患者为提高颗粒剂的溶解速度,常常会采用较高温度的水冲泡,然后再静置冷却,容易影响药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易于冲泡,药物释放更加稳定的利巴韦林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巴韦林颗粒,按重量份配比包括利巴韦林5~25份和活性填充剂75~95份。进一步的,所述活性填充剂包含不溶于水的活性炭材料和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填充剂;所述活性炭材料和小分子填充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3。进一步的,所述小分子填充剂采用海藻糖、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中的一种。一种基于上述的利巴韦林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处方量的活性填充剂溶于乙酸乙酯/二氯甲烷(3/2,v/v)的混合溶剂中,得基质;(2)将处方量的利巴韦林制备成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加入基质中,冰浴下充分混合至混合溶剂挥发,取固体洗涤干燥后,得利巴韦林颗粒。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活性填充剂与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的重量比为1:10~20。进一步的,步骤(2)的饱和溶液加入速度为1~3mL/s。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干燥的步骤为:在30~40℃下干燥至水分在5~6%,再于70~80℃下干燥至水分在1%以下。进一步的,所述活性填充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活性炭材料与小分子填充剂于水中充分混合分散,再在混合的同时升温脱水,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活性填充剂。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分散的时间为4~6h;所述升温脱水的温度为120~160℃。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添加了活性炭材料,由于所采用的小分子填料均可溶于水,颗粒在水中会溶化分散,在小分子填料表面和被吸附在活性炭材料上的利巴韦林呈现不同的溶化速度,使利巴韦林的释放与吸收速度更为平均,减少首过效应。2、本专利技术的利巴韦林颗粒的填充剂为活性炭材料和小分子填充剂,整体的密度低,冲泡时在水中漂浮时间长,下降速度慢,颗粒分散,溶解更加迅速充分。3、本专利技术的颗粒松散,在干燥时采用了两段式干燥,制成的颗粒中具有孔隙,在冲泡时下降的速度缓慢,减少其在充分溶解前糊底的几率。4、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不需要加入粘合剂,减少原料种类,降低成本。5、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利巴韦林颗粒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好,颗粒均匀形态稳定,粒径小,易于吸收,对存储的要求更低,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1)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将活性炭材料与小分子填充剂于水中充分混合分散4~6h,再在混合的同时升温至140℃脱水,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活性填充剂。(2)将85份的活性填充剂以1:15的重量比溶于乙酸乙酯/二氯甲烷(3/2,v/v)的混合溶剂中,得基质;(3)将15份的利巴韦林制备成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以2mL/s的速度缓慢加入步骤(2)所得基质中,冰浴下充分混合至混合溶剂挥发;(4)取固体洗涤后,在30~40℃下干燥至水分在5~6%,再于70~80℃下干燥至水分在1%以下,得利巴韦林颗粒。实施例2(1)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5,将活性炭材料与小分子填充剂于水中充分混合分散4~6h,再在混合的同时升温至140℃脱水,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活性填充剂。(2)将85份的活性填充剂以1:15的重量比溶于乙酸乙酯/二氯甲烷(3/2,v/v)的混合溶剂中,得基质;(3)将15份的利巴韦林制备成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以2mL/s的速度缓慢加入步骤(2)所得基质中,冰浴下充分混合至混合溶剂挥发;(4)取固体洗涤后,在30~40℃下干燥至水分在5~6%,再于70~80℃下干燥至水分在1%以下,得利巴韦林颗粒。实施例3(1)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将活性炭材料与小分子填充剂于水中充分混合分散4~6h,再在混合的同时升温至140℃脱水,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活性填充剂。(2)将85份的活性填充剂以1:15的重量比溶于乙酸乙酯/二氯甲烷(3/2,v/v)的混合溶剂中,得基质;(3)将15份的利巴韦林制备成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以2mL/s的速度缓慢加入步骤(2)所得基质中,冰浴下充分混合至混合溶剂挥发;(4)取固体洗涤后,在30~40℃下干燥至水分在5~6%,再于70~80℃下干燥至水分在1%以下,得利巴韦林颗粒。实施例4(1)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将活性炭材料与小分子填充剂于水中充分混合分散4~6h,再在混合的同时升温至120℃脱水,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活性填充剂。(2)将85份的活性填充剂以1:15的重量比溶于乙酸乙酯/二氯甲烷(3/2,v/v)的混合溶剂中,得基质;(3)将15份的利巴韦林制备成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以2mL/s的速度缓慢加入步骤(2)所得基质中,冰浴下充分混合至混合溶剂挥发;(4)取固体洗涤后,在30~40℃下干燥至水分在5~6%,再于70~80℃下干燥至水分在1%以下,得利巴韦林颗粒。实施例5(1)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将活性炭材料与小分子填充剂于水中充分混合分散4~6h,再在混合的同时升温至160℃脱水,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活性填充剂。(2)将85份的活性填充剂以1:15的重量比溶于乙酸乙酯/二氯甲烷(3/2,v/v)的混合溶剂中,得基质;(3)将15份的利巴韦林制备成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以2mL/s的速度缓慢加入步骤(3)所得基质中,冰浴下充分混合至混合溶剂挥发;(4)取固体洗涤后,在30~40℃下干燥至水分在5~6%,再于70~80℃下干燥至水分在1%以下,得利巴韦林颗粒。实施例6(1)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将活性炭材料与小分子填充剂于水中充分混合分散4~6h,再在混合的同时升温至140℃脱水,降至室温后,洗涤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巴韦林颗粒,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配比包括利巴韦林5~25份和活性填充剂75~9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巴韦林颗粒,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配比包括利巴韦林5~25份和活性填充剂75~9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巴韦林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填充剂包含不溶于水的活性炭材料和可溶于水的小分子填充剂;所述活性炭材料和小分子填充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巴韦林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填充剂采用海藻糖、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中的一种。


4.基于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利巴韦林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处方量的活性填充剂溶于乙酸乙酯/二氯甲烷(3/2,v/v)的混合溶剂中,得基质;
(2)将处方量的利巴韦林制备成饱和溶液,将饱和溶液加入基质中,冰浴下充分混合至混合溶剂挥发,取固体洗涤干燥后,得利巴韦林颗粒。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静梅朱靓
申请(专利权)人:药大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