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29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包括底座部分和动簧衔铁组合;所述底座部分包括线圈、铁芯、静簧、线圈端子以及通过注塑方式将线圈、铁芯、静簧、线圈端子集合成一个整体件的第一塑料体;底座部分中,注塑成型在第一塑料体中的静簧仅包括处在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于线圈轴线的另一端的位置处的常开静簧片以及对应在线圈轴线的中间位置的至少用来支撑动簧衔铁组合的焊片结构的焊台而没有常闭静簧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增加继电器体积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从而满足新能源、车载等领域对于继电器输入与输出越来越高的爬电距离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超小型继电器,通常是将裁切后的静簧片通过注塑方式与线圈、底座等连成一体,静簧片的引出脚和线圈端子的引出脚则是利用注塑后的裁切片体弯折形成,这种超小型继电器的各个引出脚通常是沿着线圈轴线的两边分布。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超小型继电器的立体构造示意图(未含外壳);图2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超小型继电器的动簧衔铁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一种超小型继电器的底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这种超小型继电器,是将线圈、铁芯101、静簧和线圈端子102通过注塑成型方式组装在一起形成包含塑料体109在内的底座部分100,其中,静簧包括两个常开静簧片103、两个常闭静簧片104和两个公共端簧片105;常开静簧片103、常闭静簧片104和公共端簧片105分别设有露出在塑料体109外的常开静簧引出脚1031、常闭静簧引出脚1041、公共端引出脚1051;常开静簧片103、常闭静簧片104的外露于塑料体上端的部分还分别连接有常开静触点1032、常闭静触点1042。这种超小型继电器的动簧衔铁组合106是将两组动簧片107和衔铁108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形成包含塑料件110的一体结构,每组动簧片107的两端分别设为露出在塑料件110之外的常开侧1071和常闭侧1072,中间设有露出在塑料件110之外的焊片结构1073,动簧片107的常开侧1071和常闭侧1072分别装有常开动触点和常闭动触点。当将动簧衔铁组合106安装在底座部分100上时,是将动簧衔铁组合106的焊片结构1073与底座部分100的公共端簧片105的焊台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动簧衔铁组合106呈翘翘板结构。在底座部分100中,线圈端子102的引出脚1021处在塑料体109的一端,常闭静簧引出脚1041、公共端引出脚1051和常开静簧引出脚1031则顺次由塑料体109的一端向塑料体109的另一端方向分布,常开静簧引出脚1031则是处在塑料体109的另一端。现有技术的这种超小型继电器,如图3所示,由于产品的体积较小,整体结构紧凑,造成了线圈端子102至静簧(常闭静簧片104)之间的爬电距离M以及线圈端子102至静触点(常闭静触点1042)之间的爬电距离N均较短的弊端,无法满足新能源、车载等领域对于继电器输入与输出(即线圈与触点间)越来越高的安全要求(即高爬电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在不增加继电器体积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从而满足新能源、车载等领域对于继电器输入与输出越来越高的安全要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包括底座部分和动簧衔铁组合;所述底座部分包括线圈、铁芯、静簧、线圈端子以及通过注塑方式将线圈、铁芯、静簧、线圈端子集合成一个整体件的第一塑料体,且第一塑料体完全包覆于线圈;铁芯两端的极面分别从第一塑料体内凸伸到第一塑料体的上端并分处于第一塑料体的两端,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处在第一塑料体的一端;所述动簧衔铁组合包括两组动簧片、衔铁以及通过注塑方式将两组动簧片、衔铁集合成一个整体件的第二塑料体;所述动簧衔铁组合的中间设有焊片结构,动簧衔铁组合通过焊片结构安装于底座部分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并使动簧衔铁组合中的外露于第二塑料体的衔铁的两端分别与铁芯两端的极面对应相配合;所述底座部分中,注塑成型于第一塑料体中的静簧仅包括处在第一塑料体的另一端的常开静簧片以及对应在第一塑料体的中间位置的至少用来支撑动簧衔铁组合的焊片结构的焊台而没有常闭静簧片,以利用取消常闭静簧片来提高线圈端子与静簧之间在第一塑料体外面的爬电距离。所述线圈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铁芯为U型形状。所述动簧衔铁组合的中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焊片结构,两个焊片结构分别一体设在对应的一组动簧片中并露在第二塑料体外;所述动簧片相对于焊片结构为不对称结构,动簧片在对应于常开静簧片一侧设有露出在第二塑料体外的常开侧,且动簧片的常开侧装有常开动触点;动簧片的相对于常开侧的另一侧则完全包覆在第二塑料体内。所述第一塑料体的水平截面呈矩形或接近矩形形状,在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于矩形的长边的侧壁处,对应于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与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焊台之间的爬电路径中设有第一凹槽,以利用第一凹槽来增加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与焊台之间的爬电距离。所述第一塑料体的水平截面呈矩形或接近矩形形状;在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于矩形的长边的侧壁,且是靠近所述第一塑料体的一端的顶端还向上凸伸设有第一挡墙,以使得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通过铁芯至常开端触点之间的爬电路径沿着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于矩形的短边的侧壁爬行。在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于矩形的短边的侧壁处,对应于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至铁芯一端之间的爬电路径中设有第二凹槽,以利用第二凹槽来增加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通过铁芯与常开端触点之间的爬电距离。所述第一塑料体的上端,在对应于铁芯另一端与常开端触点之间的爬电路径中还设有第二挡墙,以利用所述第二挡墙来进一步增加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通过铁芯与常开端触点之间的爬电距离。所述动簧衔铁组合还包括磁钢,所述磁钢沿着衔铁的长度方向分布并与所述衔铁层叠在一起,且磁钢向着第一塑料体的另一端的方向偏置。所述动簧片中,在焊台处还向下设有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公共端引出脚,所述公共端引出脚向第一塑料体的另一端方向偏置。所述两组动簧片中,在对应于常开侧的另一侧之间还通过一连接片电性相连接,且所述连接片被完全包覆在所述第二塑料体中;所述连接片通过一体成型方式与两组动簧片连成一体,或者是连接片为单独的零件,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动簧片搭接或焊接相连接。所述连接片靠近第二塑料体的对应端的端部位置,从而使磁钢有足够的放置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底座部分中,注塑成型在第一塑料体中的静簧仅包括处在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于线圈轴线的另一端的位置处的常开静簧片以及对应在线圈轴线的中间位置的至少用来支撑动簧衔铁组合的焊片结构的焊台而没有常闭静簧片。本技术的这种结构,可以利用取消底座部分中的常闭静簧片来提高线圈端子与静簧之间的爬电距离,以实现在不增加继电器体积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从而满足新能源、车载等领域对于继电器输入与输出越来越高的安全要求。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第一塑料体中,在继电器输入与输出(即线圈与触点间)的对应于线圈端子与焊台之间的这条爬电路径中设有第一凹槽,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线圈与触点间的爬电距离。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第一塑料体中,在继电器输入与输出(即线圈与触点间)的对应于线圈端子通过铁芯与常开端触点之间的这条爬电路径中还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挡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包括底座部分和动簧衔铁组合;所述底座部分包括线圈、铁芯、静簧、线圈端子以及通过注塑方式将线圈、铁芯、静簧、线圈端子集合成一个整体件的第一塑料体,且第一塑料体完全包覆于线圈;铁芯两端的极面分别从第一塑料体内凸伸到第一塑料体的上端并分处于第一塑料体的两端,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处在第一塑料体的一端;所述动簧衔铁组合包括两组动簧片、衔铁以及通过注塑方式将两组动簧片、衔铁集合成一个整体件的第二塑料体;所述动簧衔铁组合的中间设有焊片结构,动簧衔铁组合通过焊片结构安装于底座部分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并使动簧衔铁组合中的外露于第二塑料体的衔铁的两端分别与铁芯两端的极面对应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中,注塑成型于第一塑料体中的静簧仅包括处在第一塑料体的另一端的常开静簧片以及对应在第一塑料体的中间位置的至少用来支撑动簧衔铁组合的焊片结构的焊台而没有常闭静簧片,以利用取消常闭静簧片来提高线圈端子与静簧之间在第一塑料体外面的爬电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包括底座部分和动簧衔铁组合;所述底座部分包括线圈、铁芯、静簧、线圈端子以及通过注塑方式将线圈、铁芯、静簧、线圈端子集合成一个整体件的第一塑料体,且第一塑料体完全包覆于线圈;铁芯两端的极面分别从第一塑料体内凸伸到第一塑料体的上端并分处于第一塑料体的两端,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处在第一塑料体的一端;所述动簧衔铁组合包括两组动簧片、衔铁以及通过注塑方式将两组动簧片、衔铁集合成一个整体件的第二塑料体;所述动簧衔铁组合的中间设有焊片结构,动簧衔铁组合通过焊片结构安装于底座部分的顶端的中间位置并使动簧衔铁组合中的外露于第二塑料体的衔铁的两端分别与铁芯两端的极面对应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中,注塑成型于第一塑料体中的静簧仅包括处在第一塑料体的另一端的常开静簧片以及对应在第一塑料体的中间位置的至少用来支撑动簧衔铁组合的焊片结构的焊台而没有常闭静簧片,以利用取消常闭静簧片来提高线圈端子与静簧之间在第一塑料体外面的爬电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铁芯为U型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衔铁组合的中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焊片结构,两个焊片结构分别一体设在对应的一组动簧片中并露在第二塑料体外;所述动簧片相对于焊片结构为不对称结构,动簧片在对应于常开静簧片一侧设有露出在第二塑料体外的常开侧,且动簧片的常开侧装有常开动触点;动簧片的相对于常开侧的另一侧则完全包覆在第二塑料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爬电距离的超小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体的水平截面呈矩形或接近矩形形状,在第一塑料体的对应于矩形的长边的侧壁处,对应于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与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焊台之间的爬电路径中设有第一凹槽,以利用第一凹槽来增加线圈端子的外露于第一塑料体的部分与焊台之间的爬电距离。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坤林佳宾董欣赏朱忠雄黄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