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905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其接触单元包括左、中、右触点组,各触点组包括上方的前、后动触点和对位在前动触点下方的前左静触点、前右静触点以及对位在后动触点下方的后左静触点、后右静触点,一侧的前静触点、后静触点分别与常开接线端和常闭接线端连接,另一侧的前静触点、后静触点通过导流板连接,导流板安装于转换接线端上;各触点组的前、后动触点分别通过前、后绝缘触点座安装于对应簧片的前、后端上,簧片安装于由电磁单元驱动的衔铁上;衔铁运动时,一个动触点连通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另一个动触点断开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断点接触单元,提高了切换负载能力和产品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
本专利技术电子控制元器件,具体为一种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大负载交流接触器是交流电力传送系统中作为频繁开断或接通带载电路的控制电器,主要用于远距离操作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大负载交流接触器结构中,主触点的作用是电路系统的开断或大负载电路的控制,辅助触点的作用是传输控制指令。具有转换触点的大负载三相交流接触器,其触点系统通常采用单断点结构,其切换负载的能力与触点系统的触点间隙及释放速度成正相关,通常提高接触器切换能力的方法是加大触点间隙和触点压力,该方法需要增大电磁系统尺寸以提高电磁力,这会导致产品外形增大。传统三相交流接触器结构中,动触点一般铆接或焊接于可弹性应变的簧片上,簧片与转换接线端连通,动、静触点闭合时,负载通过簧片导通;当接触器断开或接通高电压大电流负载时,簧片发热量大容易软化,导致无法分断触点,造成触点粘接失效,或导致动触点分断速度慢,无法分断电弧,造成电弧持续燃烧而使密封壳体炸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专利技术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其技术方案包括包括接触单元,所不同的是:1、所述接触单元包括左、中、右三组触点组,各触点组包括上方前、后位置的前动触点、后动触点和对位在前动触点下方的前左静触点、前右静触点以及对位在后动触点下方的后左静触点、后右静触点,一侧(左侧或右侧)的前静触点、后静触点分别与接触器的常开接线端和常闭接线端连接,另一侧(右侧或左侧)的前静触点、后静触点通过导流板连接,所述导流板安装于接触器的转换接线端上。2、各触点组的前动触点、后动触点分别通过前绝缘触点座、后绝缘触点座安装于对应簧片的前、后端上,所述簧片安装于由电磁单元驱动的衔铁上。3、所述衔铁运动时,一个动触点连通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另一个动触点断开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进一步,各动触点于对应绝缘触点座内定位安装且只有上、下运动的一个自由度,沿该自由度方向,于动触点与绝缘触点座之间压装有回位弹簧。当动触点与对位的两个静触点断开时,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动触点处于该自由度方向的下行极限位置(超行程),当动触点与对位的两个静触点接触时,回位弹簧被进一步压缩而为动触点提供压力。为提高连接可靠性,所述导流板与静触点通过钎焊工艺连接。为取得好的导流效果并降低大电流下的发热,所述导流板设于转换接线端上并用螺钉紧固连接。作为密封的三相交流接触器,所述电磁单元和接触单元设于密封的壳体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结构中,使用双断点触点系统替代传统的单断点触点系统,使触点间隙之和约为原来的2倍,并且由于双断点触点系统的分压作用,交流接触器的切换负载能力及产品可靠性得到了提高。2、本专利技术结构中,簧片设计为不处于接触器的电回路中,不会因接触器接通或断开负载异常而发热软化,避免了发生因簧片软化而导致的触点粘接失效或触点异常燃弧烧毁失效。3、本专利技术在保持原有产品外形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切换负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只显示触点组中的静触点)。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图号标识:1、前动触点;2、后动触点;3、前左静触点;4、前右静触点;5、后左静触点;6、后右静触点;7、导流板;8、转换接线端;9、前绝缘触点座;10、后绝缘触点座;11、簧片;12、衔铁;13、电磁单元;14、回位弹簧;15、螺钉;16、触点组;17、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有高切换能力的密封三相交流接触器,包括设于密封壳体内的电磁单元13和接触单元,所述电磁单元13的作用在于驱动衔铁12运动,如图1、图2所示。所述接触单元包括于衔铁12下方设置的左、中、右三组结构相同的触点组16(等距间隔),接触单元的触点结构在空间及触点压力之和上与原接触器的触点结构相当,以左侧触点组16为例说明各触点组16的结构如下:左侧触点组16包括上方前、后位置的前动触点1和后动触点2,前左静触点3和前右静触点4对位设于前动触点1下方的基座17上,后左静触点5、后右静触点6对位设于后动触点2下方的基座17上,各动触点的直径大于对位的左、右静触点的中心距,前左静触点3和后左静触点5分别安装于接触器的常开接线端(设于基座17上)和常闭接线端(基座17上),前右静触点4和后右静触点6钎焊于导流板7的前、后两端,所述导流板7的中部置于转换接线端8的顶部并用螺钉15将导流板7固紧于转换接线端8上;左侧触点组16的前动触点1、后动触点2分别通过前绝缘触点座9、后绝缘触点座10安装于对应簧片11的前、后端上,所述簧片11的中部安装于衔铁12上,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动触点与对应绝缘触点座的安装结构为:各动触点上端于对应绝缘触点座内定位安装且具有一个上、下滑动的自由度,沿该自由度方向,于动触点与绝缘触点座之间压装有回位弹簧14,在回位弹簧14的作用下,各动触点的下端处于最下行的极限位置处,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采用双断点触点结构替代原单断点触点结构,簧片11不在接触器的导电回路中,由动触点与两个相互绝缘的静触点实现负载的桥式接通与断开功能,即电磁单元13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吸力驱动衔铁12,衔铁12运动时(也即是簧片11带动前绝缘触点座9、后绝缘触点座10运动),使得一个动触点连通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如图1所示,后动触点2连通后左静触点5和后右静触点6,回位弹簧14为动触点提供触点压力),另一个动触点断开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如图1所示,前动触点1断开前左静触点3和前右静触点4),以此实现接触器的转换功能。当动触点行程大于超行程时,即动触点处于下行的极限位置时,动触点被绝缘触点座刚性连接驱动而与静触点分离,从而达到高切换能力和抗触点粘接的目的;而回位弹簧14提供的触点压力的设计需充分考虑接触器的环境指标,保证动触点闭合后不会发生抖动而出现触点抖断失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包括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n所述接触单元包括左、中、右三组触点组(16),各触点组(16)包括上方前、后位置的前动触点(1)、后动触点(2)和对位在前动触点(1)下方的前左静触点(3)、前右静触点(4)以及对位在后动触点(2)下方的后左静触点(5)、后右静触点(6),一侧的前静触点、后静触点分别与接触器的常开接线端和常闭接线端连接,另一侧的前静触点、后静触点通过导流板(7)连接,所述导流板(7)安装于接触器的转换接线端(8)上;/n各触点组(16)的前动触点(1)、后动触点(2)分别通过前绝缘触点座(9)、后绝缘触点座(10)安装于对应簧片(11)的前、后端上,所述簧片(11)安装于由电磁单元(13)驱动的衔铁(12)上;/n所述衔铁(12)运动时,一个动触点连通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另一个动触点断开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包括接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单元包括左、中、右三组触点组(16),各触点组(16)包括上方前、后位置的前动触点(1)、后动触点(2)和对位在前动触点(1)下方的前左静触点(3)、前右静触点(4)以及对位在后动触点(2)下方的后左静触点(5)、后右静触点(6),一侧的前静触点、后静触点分别与接触器的常开接线端和常闭接线端连接,另一侧的前静触点、后静触点通过导流板(7)连接,所述导流板(7)安装于接触器的转换接线端(8)上;
各触点组(16)的前动触点(1)、后动触点(2)分别通过前绝缘触点座(9)、后绝缘触点座(10)安装于对应簧片(11)的前、后端上,所述簧片(11)安装于由电磁单元(13)驱动的衔铁(12)上;
所述衔铁(12)运动时,一个动触点连通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另一个动触点断开与之对位的两个静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切换能力的三相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燕秦琰磊李明周哲锋邓力明程贤科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