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640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包括由推动杆、动簧片和动铁芯装配在一起所组成的动组件;所述动组件还包括限位部件和触点压力弹簧,所述动簧片通过限位部件和触点压力弹簧活动套接在推动杆的顶部,以利用触点压力弹簧实现超行程;所述动铁芯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推动杆的铁芯孔;所述推动杆的底端向侧边一体延伸设有转动形成的轮廓尺寸大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凸沿,所述推动杆由下向上插装于动铁芯的铁芯孔中,所述推动杆的凸沿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下孔沿对应相配合,以实现动铁芯向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推动杆向下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卡簧出现断裂,导致产品失效的弊端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直流继电器是采用动簧片直动式结构,其接触部分采用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簧片,两个静触头通常是安装在罩壳的顶部,两个静触头的底端则伸到罩壳内,动簧片为直动式并分布在罩壳内,动簧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相配合,当动簧片的两端与两个静触头相接触时,电流由其中一个静触头流入,经过动簧片后从另一个静触头流出;动簧片则是装在推动杆部件的一端,推动杆部件的另一端则与磁路部分的动铁芯相连接,当线圈接入电流而使推动杆部件向上运动时,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接触,接通负载,当线圈断开电流时,推动杆部件受弹簧的作用向下运动,动簧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分离,切断负载。现有技术的这种直流继电器大多采用双卡簧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是在推动杆101的上下端分别安装上卡簧102、下卡簧103,上卡簧102主要用来对动簧片104进行限位,下卡簧103则用来固定动铁芯105,装配时,是将推动杆101从上向下装入动铁芯105,利用推动杆101朝下的台阶106抵在动铁芯105上,下卡簧103则在动铁芯105的底面卡在推动杆101上,使动铁芯105与推动杆101相固定,这样,动铁芯105上下运动时可以带动推动杆101上下运动。这种结构的直流继电器,一方面,动铁芯与推动杆之间是使用下卡簧固定,在继电器释放过程中,由于弹簧反力的作用及推动杆组件自身重力,下卡簧容易出现断裂,导致产品失效;另一方面,动簧片与推动杆之间由上卡簧限位,释放时由于上卡簧会受到冲击力,上卡簧也会出现断裂,导致产品失效;具体现象是:继电器完全吸合后,上卡簧下表面到动簧片上表面存在距离为超行程大小的距离,即动组件中与超行程大小的距离相同的间隙出现在上卡簧下表面与动簧片上表面之间,其中,动组件包括装配在一起的推动杆101、上卡簧102、下卡簧103、动簧片104和动铁芯105,线圈断电时,两个弹簧(触点压力弹簧和反力弹簧)的反力在超行程距离下做的功和卡簧、推动杆、动铁芯所受重力在超行程距离下做的功的和,转换为推动杆、上卡簧的动能,上卡簧下表面与动簧片上表面接触时,能量冲击到上卡簧上,上卡簧有可能出现断裂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一方面,能够去除现有技术的下卡簧,消除了继电器释放过程中,由于弹簧反力的作用及推动杆组件自身重力,致使下卡簧出现断裂,导致产品失效的弊端;另一方面,能够消除继电器释放过程中对上卡簧的冲击力,避免了上卡簧出现断裂,导致产品失效的弊端出现。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包括由推动杆、动簧片和动铁芯装配在一起所组成的动组件;所述动组件还包括限位部件和触点压力弹簧,所述动簧片通过限位部件和触点压力弹簧活动套接在推动杆的顶部,以利用触点压力弹簧实现超行程;所述动铁芯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推动杆的铁芯孔;所述推动杆的底端向侧边一体延伸设有转动形成的轮廓尺寸大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凸沿,所述推动杆由下向上插装于动铁芯的铁芯孔中,所述推动杆的凸沿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下孔沿对应相配合,以实现动铁芯向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推动杆向下运动,并且使得超行程时,动组件中与超行程大小的距离相同的间隙出现在动铁芯的底端与推动杆的凸沿的上端之间。所述限位部件为上卡簧或螺母,所述上卡簧或螺母连接固定在推动杆的顶端并限位在所述动簧片的上面;所述触点压力弹簧配合在所述动簧片的底面。所述动组件还包括弹簧座和轴套;所述轴套套在所述推动杆的外面,轴套的下端抵在所述动铁芯上,轴套的上端抵在弹簧座的下面,所述弹簧座可滑动地套于所述推动杆,所述触点压力弹簧的下端抵在所述弹簧座上,所述触点压力弹簧的上端抵在所述动簧片的底面。所述弹簧座设有用来装配触点压力弹簧的凸伸部,所述凸伸部朝上设置。所述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垫板和导向座,所述垫板和导向座设置在推动杆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弹簧座设在所述垫板和导向座的上面,所述动铁芯设在所述垫板和导向座的下方;所述动组件还包括反力弹簧;所述反力弹簧套于所述推动杆,反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垫板或导向座相抵,反力弹簧的下端抵在所述动铁芯上。所述反力弹簧套在所述轴套的外面。所述动铁芯的上端还设有向下凹陷入的凹槽,所述反力弹簧和所述轴套的下部分别容纳在所述动铁芯的凹槽中。所述动组件还包括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套于所述推动杆的顶部,所述绝缘套包括垫片部分,所述绝缘套的垫片部分垫在所述上卡簧或螺母与所述动簧片的上面之间。所述绝缘套还包括套筒部分,所述套筒部分一体连接于垫片部分的底端,所述套筒部分隔在所述推动杆与所述动簧片之间。所述弹簧座的凸伸部套在所述绝缘套的套筒部分的外侧。所述弹簧座还设有用于控制微动开关的拨动杆。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在推动杆的底端向侧边一体延伸设有转动形成的轮廓尺寸大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凸沿,所述推动杆由下向上插装于动铁芯的铁芯孔中,所述推动杆的凸沿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下孔沿对应相配合,以实现动铁芯向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推动杆向下运动,并且使得超行程时,动组件中与超行程大小的距离相同的间隙出现在动铁芯的底端与推动杆的凸沿的上端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是利用推动杆一体形成的凸沿来代替现有技术结构的下卡簧,消除了继电器释放过程中,由于弹簧反力的作用及推动杆组件自身重力,致使下卡簧出现断裂,导致产品失效的弊端;本专利技术由于将超行程时动组件中与超行程大小的距离相同的间隙出现在动铁芯的底端与推动杆的凸沿的上端之间,避免了对推动杆上端中用来实现动簧片限位的部件的冲击,消除了因部件的损坏导致产品失效的弊端出现。2、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弹簧座和轴套的配合来实现动铁芯向上运动时带动整个动组件向上运动,实现了超行程时,动组件中与超行程大小的距离相同的间隙出现在动铁芯的底端与推动杆的凸沿的上端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这种结构,在超行程阶段,限位部件的下端与动簧片上表面始终保持接触,而在断电后,两个弹簧(即触点压力弹簧和反力弹簧)的反力在超行程距离内做的功,和动组件的重力在超行程距离内做的功,作用在推动杆的凸沿上,这是因为动组件运动中的超行程距离出现在推动杆的凸沿的上端与动铁芯的底端之间,限位部件不受冲击力,避免了限位部件为上卡簧时出现断裂,导致产品失效的弊端出现。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弹簧座、轴套和推动杆的底端的凸沿等的配合来实现动组件的装配,零件相互顶接,整个装配过程自下而上,没有任何铆接和焊接工序,易于实现自动化装配。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动组件(含有周边配合部件)的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动组件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包括由推动杆、动簧片和动铁芯装配在一起所组成的动组件;所述动组件还包括限位部件和触点压力弹簧,所述动簧片通过限位部件和触点压力弹簧活动套接在推动杆的顶部,以利用触点压力弹簧实现超行程;所述动铁芯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推动杆的铁芯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的底端向侧边一体延伸设有转动形成的轮廓尺寸大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凸沿,所述推动杆由下向上插装于动铁芯的铁芯孔中,所述推动杆的凸沿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下孔沿对应相配合,以实现动铁芯向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推动杆向下运动,并且使得超行程时,动组件中与超行程大小的距离相同的间隙出现在动铁芯的底端与推动杆的凸沿的上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包括由推动杆、动簧片和动铁芯装配在一起所组成的动组件;所述动组件还包括限位部件和触点压力弹簧,所述动簧片通过限位部件和触点压力弹簧活动套接在推动杆的顶部,以利用触点压力弹簧实现超行程;所述动铁芯设有能够插入所述推动杆的铁芯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的底端向侧边一体延伸设有转动形成的轮廓尺寸大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凸沿,所述推动杆由下向上插装于动铁芯的铁芯孔中,所述推动杆的凸沿与动铁芯的铁芯孔的下孔沿对应相配合,以实现动铁芯向下运动时能够带动推动杆向下运动,并且使得超行程时,动组件中与超行程大小的距离相同的间隙出现在动铁芯的底端与推动杆的凸沿的上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为上卡簧或螺母,所述上卡簧或螺母连接固定在推动杆的顶端并限位在所述动簧片的上面;所述触点压力弹簧配合在所述动簧片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组件还包括弹簧座和轴套;所述轴套套在所述推动杆的外面,轴套的下端抵在所述动铁芯上,轴套的上端抵在弹簧座的下面,所述弹簧座可滑动地套于所述推动杆,所述触点压力弹簧的下端抵在所述弹簧座上,所述触点压力弹簧的上端抵在所述动簧片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簧片直动式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设有用来装配触点压力弹簧的凸伸部,所述凸伸部朝上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锋陈帅唐麒麟何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