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7921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触点组和第一永磁铁,触点组包括触点组和第一永磁铁,触点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点和静触点,第一永磁铁配置在触点组外侧,且第一永磁铁在动触点与静触点排布方向上的尺寸覆盖静触点、动触点及静触点与动触点之间的触点间隙中的一个或几个;第一永磁铁具有极性相反且背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触点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第一永磁铁的至少一端部面向触点组的一侧的第二永磁铁,该第二永磁铁的磁场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端部处的磁场之间产生相斥的力。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第一永磁铁在所述端部的磁感线更多的往触点组燃弧位置走,进而增强了燃弧位置的磁场强度,提升了产品的灭弧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的一种直流继电器采用动触片直动式结构,其接触部分采用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触片,两个静触头安装在绝缘罩的顶部,两个静触头的底端分别伸入到绝缘罩内,动触片为上下直动式并设置在绝缘罩内,且动触片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作为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作为静触点的底端相配合。动触片是装在推动杆部件的顶部,推动杆部件的底部则与磁路部分的动铁芯相连接,当线圈接入电流而使推动杆部件向上运动时,动触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接触,接通负载,当线圈断开电流时,推动杆部件受复位弹簧的作用向下运动,动触片两端与两个静触头分别相分离,切断负载。现有技术的这种继电器通常采用永磁铁灭弧,即通过在触点周围配置永磁铁,利用永磁铁所产生的磁场来实现吹弧。目前,常用的永磁铁配置方案是在动触片的长度的两端外侧分别配置永磁铁,并使永磁铁的高度尺寸覆盖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触点间隙,且永磁铁具有极性的两个面的排布方向分别与两个静触头的排布方向一致。通过实验发现,永磁铁中部位置处的磁场强度较弱,永磁铁中部两端位置处的磁场强度较强,且根据仿真结果左右永磁铁端部的磁感线会直接从永磁铁1'的n极绕向s极,如图1所示。要提高灭弧能力的话,只能通过增加成本比较高的永磁铁的牌号(磁性更强的材料)或者增加永磁铁的体积来增加电弧产生位置的磁感应强度,这样就大幅增加产品成本,不利于产品竞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其通过独特的永磁铁排布形式增强了燃弧位置的磁感应强度,提高产品灭弧性能。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包括触点组和第一永磁铁,触点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点和静触点,第一永磁铁配置在触点组外侧,且第一永磁铁在动触点与静触点排布方向上的尺寸覆盖静触点、动触点及静触点与动触点之间的触点间隙中的一个或几个;第一永磁铁具有极性相反且背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触点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第一永磁铁的至少一端部面向触点组的一侧的第二永磁铁,该第二永磁铁的磁场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端部处的磁场之间产生相斥的力,以使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端部处的磁感线经过触点组燃弧位置。

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永磁铁具有与第一永磁铁相邻且朝向触点组的第三面,该第三面的极性与第一面的极性相同。

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永磁铁与第一永磁铁的第一面相接触。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永磁铁配置在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一面上。

6、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触片,动触片配置在两个静触头下方,且动触片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作为所述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作为所述静触点的底端对应配合;所述第一永磁铁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一个第一永磁铁配置在所述动触片的外侧,且在动触点与静触点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一永磁铁的中部与所述动触点、静触点配合位置正相对。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永磁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第一永磁铁配置在所述动触片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外侧,所述第一永磁铁的顶端部和/或底端部面向所述触点组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具有极性相反且背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和第四面上下分布,且第三面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相邻并朝向所述触点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极性相同。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底端部面向所述触点组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的顶端低于所述动触片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底端,且在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头断开时,所述动触片与第二永磁铁不会发生干涉。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永磁铁的高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高度尺寸,所述第二永磁铁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底端。

10、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永磁铁,所述第三永磁铁配置在所述两个静触头之间,且所述第三永磁铁具有极性的两个面的排布方向与所述两个静触头的排布方向一致,所述第三永磁铁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相对的面的极性相反,所述其中两个第一永磁铁相对的面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三永磁铁至少部分底面高于所述两个静触头的底端。

11、进一步的,还包括绝缘罩和框片,绝缘罩底端连接框片,所述两个静触头分别配置在所述绝缘罩的顶壁,且所述两个静触头的底端分别伸入所述绝缘罩内,所述动触片位于所述绝缘罩内;所述绝缘罩对应所述第一永磁铁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永磁铁配置于该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绝缘罩和/或框片对应所述第二永磁铁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永磁铁配置于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绝缘罩对应所述第三永磁铁设有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永磁铁配置于该第三容置槽内;还包括位于所述动触片下方的线圈组件,所述动触片通过推动杆部件连接所述线圈组件的动铁芯。

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由于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永磁铁的基础上还包括配置在第一永磁铁的至少一端部面向触点组的一侧的第二永磁铁,且该第二永磁铁的磁场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一面的该端部处的磁场之间产生相斥的力,使得第一永磁铁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的磁感线在所述端部外侧断开,从而使第一永磁铁在所述端部处的磁感线更多的往燃弧位置走,而不是直接从第一永磁铁的n极绕过所述端部走向s极,进而增强了触点组燃弧位置的磁感应强度,提升了产品的灭弧性能。

14、2、本专利技术在其中两个第一永磁铁分别配置在动触片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外侧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第三永磁铁,并使该第三永磁铁配置在两个静触头之间,且该第三永磁铁具有极性的两个面的排布方向与两个静触头的排布方向一致,该第三永磁铁与第一永磁铁相对的面的极性相反,使得第三永磁铁与第一永磁铁之间产生相吸的力,能引导第一永磁铁的磁感线走向燃弧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燃弧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15、3、第二永磁铁的第三面与第一永磁铁的第一面极性相同,使得第二永磁铁与第三永磁铁相邻且具有极性的面的极性相反,能够增加第二永磁铁到第三永磁铁的磁感线路径,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燃弧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1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包括触点组和第一永磁铁,触点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点和静触点,第一永磁铁配置在触点组外侧,且第一永磁铁在动触点与静触点排布方向上的尺寸覆盖静触点、动触点及静触点与动触点之间的触点间隙中的一个或几个;第一永磁铁具有极性相反且背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触点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第一永磁铁的至少一端部面向触点组的一侧的第二永磁铁,该第二永磁铁的磁场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端部处的磁场之间产生相斥的力,以使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端部处的磁感线经过触点组燃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铁具有与第一永磁铁相邻且朝向触点组的第三面,该第三面的极性与第一面的极性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铁与第一永磁铁的第一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铁配置在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一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触片,动触片配置在两个静触头下方,且动触片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作为所述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作为所述静触点的底端对应配合;所述第一永磁铁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一个第一永磁铁配置在所述动触片的外侧,且在动触点与静触点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一永磁铁的中部与所述动触点、静触点配合位置正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第一永磁铁配置在所述动触片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外侧,所述第一永磁铁的顶端部和/或底端部面向所述触点组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具有极性相反且背对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和第四面上下分布,且第三面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相邻并朝向所述触点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极性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底端部面向所述触点组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的顶端低于所述动触片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底端,且在所述动触片与所述静触头断开时,所述动触片与第二永磁铁不会发生干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铁的高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高度尺寸,所述第二永磁铁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底端。

9.根据权利要求7-8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永磁铁,所述第三永磁铁配置在所述两个静触头之间,且所述第三永磁铁具有极性的两个面的排布方向与所述两个静触头的排布方向一致,所述第三永磁铁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相对的面的极性相反,所述其中两个第一永磁铁相对的面的极性相反或相同;所述第三永磁铁至少部分底面高于所述两个静触头的底端。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罩和框片,绝缘罩底端连接框片,所述两个静触头分别配置在所述绝缘罩的顶壁,且所述两个静触头的底端分别伸入所述绝缘罩内,所述动触片位于所述绝缘罩内;所述绝缘罩对应所述第一永磁铁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永磁铁配置于该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绝缘罩和/或框片对应所述第二永磁铁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永磁铁配置于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绝缘罩对应所述第三永磁铁设有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永磁铁配置于该第三容置槽内;还包括位于所述动触片下方的线圈组件,所述动触片通过推动杆部件连接所述线圈组件的动铁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包括触点组和第一永磁铁,触点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触点和静触点,第一永磁铁配置在触点组外侧,且第一永磁铁在动触点与静触点排布方向上的尺寸覆盖静触点、动触点及静触点与动触点之间的触点间隙中的一个或几个;第一永磁铁具有极性相反且背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触点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在第一永磁铁的至少一端部面向触点组的一侧的第二永磁铁,该第二永磁铁的磁场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端部处的磁场之间产生相斥的力,以使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端部处的磁感线经过触点组燃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铁具有与第一永磁铁相邻且朝向触点组的第三面,该第三面的极性与第一面的极性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铁与第一永磁铁的第一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铁配置在所述第一永磁铁的第一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静触头和一个动触片,动触片配置在两个静触头下方,且动触片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作为所述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头作为所述静触点的底端对应配合;所述第一永磁铁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其中一个第一永磁铁配置在所述动触片的外侧,且在动触点与静触点排布方向上,所述第一永磁铁的中部与所述动触点、静触点配合位置正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第一永磁铁配置在所述动触片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外侧,所述第一永磁铁的顶端部和/或底端部面向所述触点组的一侧配置有所述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具有极性相反且背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广许扬钱郑增光陈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