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084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热泵系统,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分段、第二换热分段以及多个连接组件;第一换热分段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分段包括多个换热组件,各个换热组件均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连接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第二换热通道;多个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口均与第三接口连通;多个连接组件与多个换热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连接组件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换热组件的第二端口连通,各个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换热器在空调等热泵设备中有着防范的应用,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提高热泵的能效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换热器在作蒸发器使用时,其内部的冷媒分布仍然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导致换热器的部分区域容易出现“干蒸”的情况,从而使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变差,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热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分段,第一换热分段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分段,第二换热分段包括多个换热组件,各个换热组件均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连接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第二换热通道;多个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口均与第三接口连通;多个连接组件,多个连接组件与多个换热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连接组件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换热组件的第二端口连通,各个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接口连通。进一步地,换热组件包括多根第二换热管,多根第二换热管的管腔组成第二换热通道;连接组件包括分流管,分流管具有进口和多个出口,分流管的进口与第二接口连通,分流管的多个出口与相应的换热组件的多根第二换热管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连通;其中,分流管的多个出口沿分流管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进一步地,换热组件的多根第二换热管均为扁管;连接组件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管,多个连接管均与分流管连通,各个连接管的管壁上均设有沿其轴向延伸设置的开口,多根第二换热管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连接管的开口内。进一步地,连接管的两端封闭,连接管的管壁上设有通孔,连接管通过通孔与第二接口连通。进一步地,连接管的一端封闭,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接口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分段包括:多根第一换热管,多根第一换热管的管腔组成第一换热通道;第一集流管,多根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均与第一集流管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集流管连通;第二集流管,多根第一换热管的第二端均与第二集流管连通,第一接口与第二集流管连通;第三集流管,多个换热组件的第二换热管的第二端均与第三集流管连通;其中,第一集流管的流通截面的面积、第二集流管的流通截面的面积以及第三集流管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均大于分流管的流通截面的面积。进一步地,第二集流管与第三集流管一体设置,第二集流管的内腔与第三集流管的内腔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分隔。进一步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多根第一换热管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多根第一换热管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集流管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第一集流管的管腔分隔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第二集流管内设有第三隔板,第三隔板将第二集流管的管腔分隔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其中,第一接口与第四管腔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管腔连通;沿第一方向,第二隔板到第一接口的距离大于第三隔板到第一接口的距离。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三隔板的远离第二隔板的一侧的第一换热管的数量为A,位于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的第一换热管的数量为B,位于第二隔板的远离第三隔板的一侧的第一换热管的数量为C;其中,A<B<C。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四通阀;第一换热器为上述的换热器;其中,第一换热器的第三接口、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以及压缩机的进口和压缩机的出口分别与四通阀的四个接口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接口通过节流装置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通。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分段、第二换热分段以及多个连接组件;第一换热分段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分段包括多个换热组件,各个换热组件均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连接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第二换热通道;多个第二换热通道的第一端口均与第三接口连通;多个连接组件与多个换热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连接组件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换热组件的第二端口连通,各个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接口连通。这样,冷媒由第一接口进入第一换热分段后,在第一换热通道内进行第一流程的换热,此时,液态冷媒的量较多,能够较充分地覆盖第一通道内的各个区域,从而保证第一流程的换热效果。当第一流程换热结束后,气液混合的冷媒经过多个连接组件分流,能够较均匀地分布到第二换热分段的多个换热组件内进行第二流程的换热,从而确保冷媒在第二换热分段内分部的均匀性,保证第二流程的换热效果。这样,能够保证冷媒在第一换热流程和第二换热流程中均能实现均匀地分布,避免出现换热器局部区域“干蒸”的情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中的换热器的实施例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换热器的实施例的第一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换热器的实施例的第二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去除换热翅片后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图6中的换热器的实施例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连接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内部的冷媒流动过程示意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第一换热分段;11、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分段;21、换热组件;211、第二换热管;3、连接组件;31、分流管;32、连接管;321、开口;322、通孔;10、第一接口;20、第二接口;30、第三接口;40、第一隔板;50、第二隔板;60、第三隔板;100、第一集流管;200、第二集流管;300、第三集流管;1000、压缩机;2000、第一换热器;3000、第二换热器;4000、节流装置;5000、四通阀。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换热分段(1),所述第一换热分段(1)具有第一接口(10)、第二接口(20)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接口(10)和所述第二接口(20)的第一换热通道;/n第二换热分段(2),所述第二换热分段(2)包括多个换热组件(21),各个所述换热组件(21)均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换热通道;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所述第一端口均与第三接口(30)连通;/n多个连接组件(3),多个所述连接组件(3)与多个所述换热组件(2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连接组件(3)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换热组件(21)的第二端口连通,各个所述连接组件(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接口(2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分段(1),所述第一换热分段(1)具有第一接口(10)、第二接口(20)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接口(10)和所述第二接口(20)的第一换热通道;
第二换热分段(2),所述第二换热分段(2)包括多个换热组件(21),各个所述换热组件(21)均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的第二换热通道;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所述第一端口均与第三接口(30)连通;
多个连接组件(3),多个所述连接组件(3)与多个所述换热组件(2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连接组件(3)的一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换热组件(21)的第二端口连通,各个所述连接组件(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接口(2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1)包括多根第二换热管(211),多根所述第二换热管(211)的管腔组成所述第二换热通道;
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分流管(31),所述分流管(31)具有进口和多个出口,所述分流管(3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接口(20)连通,所述分流管(31)的多个出口与相应的所述换热组件(21)的多根所述第二换热管(211)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连通;
其中,所述分流管(31)的多个出口沿所述分流管(3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1)的多根所述第二换热管(211)均为扁管;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连接管(32),多个所述连接管(32)均与所述分流管(31)连通,各个所述连接管(32)的管壁上均设有沿其轴向延伸设置的开口(321),多根所述第二换热管(211)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所述连接管(32)的所述开口(3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2)的两端封闭,所述连接管(32)的管壁上设有通孔(322),所述连接管(32)通过所述通孔(322)与所述第二接口(2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32)的一端封闭,所述连接管(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2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分段(1)包括:
多根第一换热管(11),多根所述第一换热管(11)的管腔组成所述第一换热通道;
第一集流管(100),多根所述第一换热管(11)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连通,所述第二接口(20)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00)连通;
第二集流管(200),多根所述第一换热管(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吴迎文杨瑞琦徐勇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